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2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377篇;相关期刊598种,包括现代交际、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等;中国英语的相关文献由1161位作者贡献,包括高琳琳、曹东波、葛忠强等。

中国英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9 占比:5.9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377 占比:94.07%

总计:20599篇

中国英语—发文趋势图

中国英语

-研究学者

  • 高琳琳
  • 曹东波
  • 葛忠强
  • 张智华
  • 郑德虎
  • 金惠康
  • 刘岩
  • 孔莎
  • 徐瑾
  • 李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雪; 王燕
    • 摘要: 中医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翻译,而中医术语翻译又是中医翻译的重难点。这就需要引入“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创新性地将“中国英语”与“中医术语英译”相结合。以协调翻译理论为指导,对中医术语英译里的“中国英语”进行批评性赏析,得出结论:在翻译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医术语时,译者应在“信、达、雅”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协调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严明; 俞理明
    • 摘要: 本文以21世纪争议不断的龙(Dragon)的英译风波为典型案例,以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文化意象"为基础,根据英语作为国际语的理念,从三个维度对龙的多重意象、中国英语的地位以及跨文化能力的本质进行新的解读,揭示作为国际语的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作为语言教育中重要内容的文化翻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亟须以文化语言学的学科视角为引领,而教育者须充分认识文化意象、语言变体与文化传播的关系。文化语言学启示我们应当站到文化身份的更高层面来全面认识语言教育与跨文化能力,为推动文化交流而努力增强中国英语意识。
    • 郝佳
    • 摘要: 作为国际英语中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具有了中国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是华夏文化的结晶。中国英语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外宣的载体、民族身份的体现以及中国文化的中国表达。
    • 简丽华
    • 摘要: 中国英语是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变体之一,其蕴含的中国特色,融合了我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英语在发展传播过程中,受众的接受选择是影响其发展和构建的重要因素,有其语言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依据。文章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英语的诞生及其发展背景,并结合中国英语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中国英语的文化传播作用。
    • 陈瑜
    • 摘要: 围绕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许多学者展开了大量的调研与研究,在明确两者的定义、边界、成因以及相应的改善方法方面提出大量论证。本文通过对母语负迁移和教学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展示了从语言学角度阐述中国式英语的现状,得出中国式英语在现阶段以一种错误而畸形的状态存在着,而中国英语则是糅合了中国特色的英语语言变种,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促进大学生从中国式英语转变为中国英语,同时结合中国教育环境现状提出针对中国式英语的改善策略。
    • 丘晓芬; 兰春寿; 赵勇
    • 摘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以言语适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00后”大学生对英汉语码转换、中国英语以及汉语的语言态度。研究表明,研究对象普遍认为英汉语码转换有正面的语用功能。从英语通用语视角来看,使用中国英语可以加快中国文化的输出;从传播规范汉语的使命感来看,“0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应有的意识。因此,我国外语教育应重视英语和汉语的双向输入,提高英语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的容忍度,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使命感,实现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 严明
    • 摘要: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EIL)也是国际社会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文化语言学(CL)理论认为,语言是文化导向的而不是结构导向的,Sharifian (2009:4)据此提出:构成EIL的各英语变体是英语和不同地方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CL启示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中国英语(CE):它不是不规范的中介语而是具有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权利的英语变体。本文试图系统分析中国英语的本质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以反思当前跨文化教育现状。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强调适应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所谓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在CL视阈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了解与适应英语及其文化,还包括利用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中国英语来介绍本国文化。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失语症之痼疾,CE无疑是一剂关键的良方。文化语言学对大学跨文化教育具有适切的学科指导意义,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
    • 沈艳蕾
    • 摘要: 从教学模式、教师培养以及教学材料三个方面探讨高校翻译硕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为国家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认同和民族身份认同的三观正、业务精的专业化翻译人才。
    • 席蕊
    • 摘要: 操控论认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赞助人三要素是影响文本最后形成的关键因素。在这三要素的影响下,中国译者的译文在词汇、句子和篇章等层面必然呈现出有别于标准英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形成具有显性特点和隐性特点的“中国英语”。分析中国英语的生成逻辑并剖析其特点,对促进英语教学、指导翻译理论及实践、丰富世界语言和弘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徐先美; 唐炳儒; 张慧丽
    • 摘要: 目前,“中国英语”研究已有将近40年的历史,相关理论探讨日趋成熟,正跨向实证研究阶段。基于前人研究,本文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调查了60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中国英语”的语言态度,旨在了解“中国英语”在英语高水平群体中的可理解度和可接受度,同时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