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9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9499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母婴世界、健康大视野、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妇儿健康发展促进高峰论坛、中华护理学会首届中日韩护理学术交流会、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等;盆底肌锻炼的相关文献由108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君俏、姜艳艳、王新等。

盆底肌锻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3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9499 占比:99.39%

总计:79985篇

盆底肌锻炼—发文趋势图

盆底肌锻炼

-研究学者

  • 王君俏
  • 姜艳艳
  • 王新
  • 邓美莲
  • 刘丽萍
  • 刘会范
  • 史蕾
  • 张敏
  • 张玲华
  • 李桂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淑群; 阳世伟
    • 摘要: 综述盆底功能障碍病人盆底肌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盆底功能障碍病人行盆底肌锻炼提供理论指导。
    • 王珂珂; 宋翠萍; 张海洋; 饶旺; 刘晖; 刘红霞; 苏丹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疗效与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由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3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7.93岁。均采用Laborie生物反馈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日1次,每次治疗40 min,10 d为一个疗程,均予1个疗程治疗;同时每日行不少于200次的盆底肌收缩锻炼(为治疗组)。对比分析治疗前、一个疗程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1年患儿肛管电流强度(mA)、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μv)、肛管收缩肌电差值(μv)以及肛门持续收缩时间(s)。选取10例肛门直肠功能正常的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32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儿污粪症状均消失,肛管电流强度由治疗前[(15.87±2.59)mA]下降至治疗后[(12.00±2.16)mA],治疗前、治疗后结果与对照组[(7.10±1.93)m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治疗组失访5例,余27例无一例出现污粪;与对照组相比,肛管电流强度[(7.44±1.42)mA]、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87.11±34.10)μv]、肛管收缩肌电差值[(125.56±36.44)μv]及肛门持续收缩时间[(2.57±0.54)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云; 阿依努尔•艾则孜; 何艳; 袁红丽; 周海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骶四针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骶四针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1 h漏尿量、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性生活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1 h漏尿量减少,且研究组1 h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分级均升高,且研究组盆底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性生活质量高水平比率为38.78%,高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四针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能改善患者的漏尿情况,提高其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
    • 马佳佳
    • 摘要: 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分,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尿动力学参数以及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2组ICI-Q-SF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尿动力学(PQmax、PVLP、PMUC、PMU等)参数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盆底肌肌力和尿动力学指标。
    • 程晓真; 牛延峰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12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锻炼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康复训练时间为12周。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尿动力检测仪对尿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采用电刺激治疗仪对盆底功能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I-QOL)问卷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12周盆底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和最大膀胱测定容积等尿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道收缩压和阴道静息压等盆底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QOL评分提高,并且观察组患者行为限制、心理影响和社会障碍等维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能够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和盆底功能指标水平,可有效促进产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十分显著。
    • 都芳芳; 史素玲; 赵杰刚; 陈利颖; 茹亚楠; 田恬
    • 摘要: 压力性尿失禁影响成年女性身心健康,持续的盆底肌锻炼为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存在依从性差的缺点。检索相关文献,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时患者的依从性及其提高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提供参考。
    • 孔茹; 郑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99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及不同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盆底肌康复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ITHBC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尿潴留症状改善效果、盆底肌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进行判定]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潴留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盆底肌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HBC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可进一步改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尿潴留症状,提升患者锻炼依从性,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 何雅萍; 林艳琼; 林丹
    • 摘要: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复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性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多发性硬化女性患者比较常见的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自卑、抑郁。盆底肌锻炼和电刺激均是临床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并且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认可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益处。
    • 樊卫敏; 梅小会; 陈记娜; 孙克; 张丽文; 陈亚萍; 陈汝君
    • 摘要: 目的:评价对于处在不同绝经状态下轻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女性,进行盆底肌锻炼干预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盆底中心就诊的中老年轻度(Ⅰ~Ⅱ期)POP患者(年龄45~65岁)共计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殖衰老分期系统(STRAW+10)将其分为绝经前期组(45例)、绝经早期组(62例)、绝经晚期组(58例)。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PFMT),分别干预12周,通过POP-Q分期、PERFECT法盆底评估、盆底肌电评估(Glazer法)、盆底B超及POP量表(PFDI-20、PFIQ-7)及其分量表评估,比较PFMT干预前、后的治疗情况。结果:(1)3组总体客观治愈率为58.33%(7/12),总体主观治愈率为94.55%(156/165)。(2)POP-Q分期:与干预前比较,3组的POP-Q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中Aa点位置有所上升(P<0.05),绝经晚期组中Ba点位置有所上升(P<0.05)。(3)PERFECT盆底评估:PFMT干预后3组患者的肌力、耐力、重复收缩力、快速收缩力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P<0.05)。(4)Glazer法:3组干预后患者的盆底肌电前静息、后静息值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中,干预后患者的盆底肌电Ⅱ类肌、Ⅰ类肌及耐力值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5)盆底超声检查:3组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rLHA)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vLHA)均较干预前减少(P<0.05);绝经晚期组各项超声指标均较干预前减小(P<0.05);(6)量表评估:3组PFDI-20总分及其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绝经前期组和绝经晚期组PFIQ-7总分下降(P<0.05)。结论:PFMT没有改善轻度POP患者的POP-Q分期情况,但有助于绝经早期、绝经晚期患者阴道壁Aa、Ba指示点解剖位置的上升;PFMT能总体有效缓解不同绝经状态下轻度POP女性盆底相关症状,及盆底支持结构的稳定性、盆底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栾濛; 程大丽
    • 摘要: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女性产后性交痛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产后采用盆底肌锻炼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和研究组(产后采用骶神经磁刺激与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比较分析2组产妇盆底肌力、女性性功能量表评分及盆底肌电检测数据。结果显示,采用骶神经磁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后,以性交痛为主的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