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血管炎

皮肤血管炎

皮肤血管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7178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皮肤病与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换届暨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等;皮肤血管炎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天恩、张堂德、施惠娟等。

皮肤血管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7178 占比:99.88%

总计:87282篇

皮肤血管炎—发文趋势图

皮肤血管炎

-研究学者

  • 赵天恩
  • 张堂德
  • 施惠娟
  • 刘墨义
  • 刘岩
  • 孟爽
  • 左付国
  • 张东萍
  • 曹建春
  • 运蓓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威
    • 摘要: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疙瘩皮肤病,或牛结节疹,可引起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牛发生感染,目前还没有人类感染的报道。该病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可引起皮肤血管炎、血栓以及皮肤局部组织坏死,主要表现为皮肤表层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结节。该病的传染性较高,控制难度较大,传播范围较广,拥有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如果患病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邱学佳; 任炳楠; 连玉菲; 方灵芝
    •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抑制剂的罕见不良反应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1月30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导致皮肤血管炎的病例报告与临床研究论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PD-1/PD-L1抑制剂导致皮肤血管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1例,患者用药包括纳武单抗4例,派姆单抗3例,度伐鲁单抗1例及纳武单抗、派姆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各1例,1例患者未提供药物名称,患者从开始使用PD-1/PD-L1抑制剂到出现皮肤血管炎的时间为1~28周,中位时间为8(3~13)周,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或皮肤坏死,可伴有其他系统的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rAEs),皮肤活检表现为血管周围嗜中性和淋巴细胞浸润伴局灶性纤维蛋白样坏死.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获得缓解,患者转归的时间范围为2~60 d,中位时间为30(13~50)d.结论:皮肤血管炎是PD-1/PD-L1抑制剂的一种罕见不良反应,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但可能合并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 霍珍; 罗亚萍; 潘利敏; 赵亚云; 张宁
    • 摘要: 五皮五藤饮原为京城名中医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后被张炳厚教授扩大其治疗范围.导师罗亚萍教授有幸跟随张老学习并参透方理,在临床工作中将此方灵活化裁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 皮肤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兼有皮肤症状的风湿痹病,收效满意.吾辈侍诊,略有心得,现研究分析其诊治机理,以飨同道.
    • 黄莹; 董茂姣; 周彬
    • 摘要: 风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后,患者有一定几率并发皮肤血管炎.皮肤血管炎的形成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持续下降,这种状况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关于风湿病伴皮肤血管炎护理的研究较多,本研究将其综述如下,以改善风湿病伴皮肤血管炎患者的预后.
    • 吴怡峰; 秦万章
    • 摘要: 目的 总结秦万章教授35年来用雷公藤治疗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符合各种皮肤血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771例,采用雷公藤糖浆、三藤糖浆、三色片及理气调血颗粒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按病种不同一般1~3个疗程,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雷公藤糖浆、三藤糖浆、三色片及理气调血颗粒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了89.11%,显效率为63.68%,其中又以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有效率97.44%)、荨麻疹性血管炎(有效率97.37%)、Behcet综合征(有效率94.74%)的疗效为佳.结论 雷公藤以及以雷公藤为基础的复方制剂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疗效显著,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远期随访仅少数病情反复,再用药均仍有效.
    • 张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炎伴皮肤溃疡的临床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免疫性皮肤血管炎伴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予以全面护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显效19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7.7%,P<0.05.(2)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0.0±2.8)d、平均换药次数(8.1±1.4)次,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37.0±4.5)d、平均换药次数(15.8±2.3)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皮肤血管伴皮肤溃疡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张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炎伴皮肤溃疡的临床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免疫性皮肤血管炎伴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予以全面护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例予以全面护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显效19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1)观察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7.7%,P<0.05。(2)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0.0±2.8)d、平均换药次数(8.1±1.4)次,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37.0±4.5)d、平均换药次数(15.8±2.3)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皮肤血管伴皮肤溃疡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牛蕊仙; 刘彤云; 徐丹; 粟丽雷; 王梓旭; 李若畅; 顾亚娟; 谢元涛; 何黎
    • 摘要: 目的 总结107例病理确诊皮肤血管炎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至2014年107例皮肤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①男性37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7.85±18.78)岁.②结节性血管炎46例(42.99%),变应性血管炎22例(20.56%),青斑性血管炎13例(12.15%),过敏性紫癜4例(3.7%),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9例(8.41%),荨麻疹性血管炎12例(11.21%),脓疱型血管炎1例(0.93%)③所有皮肤血管炎病例发生部位频率最高的为下肢.④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病例数为90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84.11%.结论 5年期间确诊病例数占同期病检总数比率相对稳定,皮肤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分型复杂,应注意适当的病检,以指导临床.
    • 刘兰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本院107例确诊为皮肤血管炎病例,研究皮肤血管炎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总结本院5年内107例皮肤血管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研究对象107例确诊为皮肤血管炎病例,其中女性70例,男性37例,平均年龄(37.85±18.78)岁。结果脓疱型血管炎1例(0.93%),过敏性紫癜4例(3.7%),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9例(8.41%),荨麻疹性血管炎12例(11.21%),青斑性血管炎13例(12.15%),变应性血管炎22例(20.56%),结节性血管炎46例(42.99%);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病例数为90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84.11%;所有皮肤血管炎病例发生部位频率最高的为下肢。结论5年期间确诊病例数占同期病检总数比率相对稳定,皮肤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分型复杂,应注意适当的病检,以指导临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