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百日咳杆菌

百日咳杆菌

百日咳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952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医药与保健:下旬版、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2008年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等;百日咳杆菌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于嘉、杨永弘、姚开虎等。

百日咳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525 占比:99.80%

总计:59647篇

百日咳杆菌—发文趋势图

百日咳杆菌

-研究学者

  • 杨于嘉
  • 杨永弘
  • 姚开虎
  • 杨晓明
  • 吴清明
  • 王贤军
  • 袁林
  • 陈翔
  • 严杰
  • 何长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云珍; 李玲; 苏坤华; 张玲; 刘勇; 姚少濠
    • 摘要: 目的对深圳市3929例支气管炎儿童鼻咽拭子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了解百日咳在儿童的流行情况,为深圳市儿童百日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20日3929例临床申请单上诊断为支气管炎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检测百日咳杆菌核酸。结果3929例鼻咽拭子百日咳核酸检测出236例阳性,阳性率为6.01%。其中男童阳性率为5.45%,女童6.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不同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学龄组(8.27%)>婴儿组(6.28%)>学龄前组(5.54%)>幼儿组(4.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阳性率比较,2019年,夏>春>秋>冬,春夏两季阳性率显著高于秋冬两季;2020年,春>秋>夏>冬,春季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2021年,秋>夏>春,三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020年春>2021年春,2019年和2020年春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021年夏>2020年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019年秋>2020年秋,2019和2021年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020年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组阳性率呈凹字型分布。结论深圳市儿童百日咳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应加强监测工作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覆盖率。
    • 张秀芳
    • 摘要: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PCR检测百日咳杆菌与百日咳抗体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择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采集的380份患者标本,同时检测标本的百日咳抗体-IgM(PT-IgM)、百日咳抗体-IgG(PT-IgG)、百日咳杆菌核酸(BP-DNA),分析PT-IgM、PT-IgG、BP-DNA阳性率.结果:(1)380份标本中,PT-IgM阳性标本数为108份,PT-IgG阳性标本数为224份,PT-IgG阳性率(58.95%)高于PT-IgM阳性率(28.42%),P<0.05;(2)380份标本中,BP-DNA阳性标本数为148份,阳性率为38.95%;BP-DNA阳性者主要为<1岁者,占比为85.81%,且三个年龄段间的检测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148例BP-DNA阳性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5.结论:通过检测百日咳杆菌以及百日咳抗体,可有效了解百日咳复制状况,为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 赵丽静
    • 摘要: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PCR应用于百日咳杆菌与百日咳抗体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百日咳的5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进行百日咳杆菌实时荧光PCR检测,采集患儿血液标本进行百日咳抗体IgM实时荧光PCR检测,统计检测结果,以百日咳杆菌与百日咳抗体IgM均为阳性作为百日咳诊断标准,统计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抗体诊断百日咳的准确率.结果:56例患儿百日咳杆菌的阳性率为85.70%,百日咳抗体IgM的阳性率为75.00%.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两者诊断百日咳的准确率为73.21%.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百日咳杆菌及百日咳抗体IgM对百日咳的临床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 陈红; 陈军华
    • 摘要: 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有效疫苗接种的前提下,百日咳仍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1]。百日咳在16世纪首次被描述,在17世纪开始流行。百日咳在疫苗前时代每隔1~2年流行一次。自1950年引进全细胞疫苗后,百日咳得到控制,致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2]。但与许多其他的传染病不同,人类在被百日咳杆菌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不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在百日咳的报告周期中,即使在疫苗预防时代,百日咳每隔2~5年也会暴发一次[3-4]。近年来,百日咳在各个国家重新流行,疾控中心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000万~5000万例百日咳病例,其中有30万例死亡[5]。“百日咳再现”已经出现。随着百日咳发病率的上升,近年来其防治研究进展不少。现就百日咳的治疗及预防现状进行总结。
    • 高振轩; 谌志筠; 何秋水
    • 摘要: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下降和百日咳杆菌变异是导致"百日咳再现"的两个重要原因.百日咳杆菌变异株不表达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所包含的抗原成分,其中以黏附素蛋白的缺失最为常见.大量研究表明黏附素蛋白的缺失对百日咳杆菌的侵袭力和致病性并无明显影响,被认为可以由其他毒力因子代偿.黏附素蛋白缺失株产生的原因,包括IS481序列插入等菌株自身变异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环境造成的选择性压力.我国目前处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初期,尚未报道发现黏附素蛋白缺失株.
    • 程乐卿1
    • 摘要: 中医认为,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蜂蜜具有和胃润肠的功效,配合在一起,能有效缓解热结所致的便秘。
    • 王琨; 王宇清; 郝创利; 季伟; 陶会; 武敏; 顾文婧; 邵雪君; 徐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百日咳杆菌双目标基因.结果 入组患儿58例,PCR检测阳性患儿27例,阳性率46.6%;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有19例(70.4%).≤3月龄组阳性患儿有9例(33.3%);>3个月龄组阳性患儿有18例(66.7%);百日咳患儿中以阵发性痉咳(85.2%)、面色涨红 (85.2%)和阵发性青紫(22.2%)为主要表现;≤3个月组和>3个月组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27例百日咳患儿中,9例(33%)混合有其他病原感染,单纯百日咳组与百日咳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组的临床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31例PCR阴性患儿中,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4例检出人鼻病毒感染,2例检出副流感3病毒感染.百日咳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住院时间明显高于类百日咳组,痉挛样咳嗽、鸡鸣样回声、面色涨红、咳后呕吐、阵发性青紫、并发症及肺部体征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 未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儿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感染率较高,>3个月龄组百日咳杆菌感染并不少见,≤3个月组和>3个月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肺炎支原体、人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是引起类百日咳的主要病原,单纯从临床表现不能区别百日咳与类百日咳.
    • 薛黎明; 徐俊; 王宇清; 郝创利; 季伟; 王琨; 蒋吴君; 武敏; 陈赛男; 邵雪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百日咳患儿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疑诊百日咳而住院治疗的患儿,进行痰博德特百日咳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结果 共有19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105例患儿百日咳PCR检测阳性,单纯感染37例(35.2%),合并其他病原感染68例(64.8%).其中合并1种病原者51例(75.0%),前3位依次为鼻病毒26例(50.9%)、肺炎支原体7例(13.7%)、肺炎链球菌6例(11.8%)各年龄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合并支原体感染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合并感染组的患儿年龄比单纯感染组大[(11.77±2.31)个月vs.(6.74±8.07)个月,P=0.017],发热、呼吸困难和肺部阳性体征的比例均高于单纯感染组(0 Vs.10.3%;20.6% vs.5.4%;76.5% vs.36.4%);胸部影像学大多表现为斑片状影,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入院前病程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年龄>3个月(OR=3.0,95%CI1.1 ~ 8.5,P=0.03)和发热(OR=2.5,95%CI 1.1~6.7,P=0.03)是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日咳住院患儿存在较高的合并感染率,以鼻病毒最常见,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合并感染会加重百日咳病情,发热和年龄>3个月是合并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