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雨斋词话》

《白雨斋词话》

《白雨斋词话》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白雨斋词话》的相关文献由139位作者贡献,包括陶文鹏、刘影、叶德平等。

《白雨斋词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91.45%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8.55%

总计:152篇

《白雨斋词话》—发文趋势图

《白雨斋词话》

-研究学者

  • 陶文鹏
  • 刘影
  • 叶德平
  • 孙依农
  • 廖晓华
  • 王明居
  • 王玉兰
  • 秦玮鸿
  • 一直
  • 严寿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邓妙慈
    • 摘要: 21世纪以来,晚清民国词学研究渐趋繁荣,而关于“晚清四大家”的研究亦随之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况周颐是四大家中论词最多之人,其《蕙风词话》更是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并称为“晚清三大词话”,故况周颐研究极大地吸引了当代学人的关注,该领域亦不乏相关研究专著,但多集中于年谱编纂及对《蕙风词话》的研究上,研究的体系性与规模性还未得到彰显。2021年,彭玉平教授《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出版。该书不是单纯的况周颐词学的个案研究,而是把况周颐作为晚清民国词学的聚合体进行观照,在解读况周颐词学的同时,也在审视整个晚清民国词学之源流递嬗,故著者于“绪论”开宗明义:“这是一部以况周颐为核心对晚清民国词学进行重新考量的著作。”[1](P1)该书广征文献以自立新论,发掘隐微以颠覆旧说,以其“体大思精”之特色为况周颐研究开疆拓宇。该书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洵为况周颐研究的扛鼎之作。研读此书,发现最能体现其学理价值与学术品格之要点有三:一、以范畴研究奠定理论基石;二、以会通视角开拓理论堂庑;三、以深茂文思凸显理论质感。
    • 高英杰
    • 摘要: 冯煦曾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对秦观词作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评论。陈廷焯也在《白雨斋词话》中对秦观词表示赞可“少游则义蕴言中,韵流弦外”。据此可知,秦观诗词语言大体是清新妩丽,立意高古,雅致十足。《鹊桥仙》词调源于七夕而创,素材采自民间故事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事。此调在两宋时期流传广泛,题材多以恋情为主,寄寓相恋相思之情,声情要么清新欢快,要么顿挫感伤。
    • 赵小燕
    • 摘要: 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格”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审美范畴,更是寄寓了陈廷焯独特的审美理想。陈廷焯认为有“格”之词关乎温柔敦厚的诗教之旨以及中和的审美原则,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首先其形式是和雅顿挫的。和雅不仅指外在形式如措语之典雅,更讲究词作内在体格之雅正,词作整体呈现出的一种含蓄婉曲之气。其次词作内容要温厚沉郁,及此则词自成高格。他认为忠厚和沉郁是体与用的关系,沉郁和含蓄又有所区别,辨明“温厚沉郁”的内涵是把握其“格”审美意蕴的关键。最后强调词作对主体性情的寄托,以平淡语写悲凉深厚的情感及雅正的性情,以期词作产生情长味永的审美效果。
    • 王楚翘
    • 摘要: 《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并称为"晚清三大词话".在晚清这一特殊时期,它们作为总结性的词学理论,在清末民初的词坛上闪耀着千年词学的最后光辉.《白雨斋词话》是继承传统诗教的词话,《蕙风词话》是归于词学本体的词话,《人间词话》则是带有现代哲学色彩的词话.它们不仅映射出词话作者的个人词学取向,也是对词坛、对时代的一种回应.
    • 连梦云
    • 摘要: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从物我关系的角度构造"沉郁"说,要求从草木等物象入手,体会艺术形象的生动鲜活,从词中人物情感落点,体现"沉郁"说带来的悲情色彩和情感表达,而《词话》中陈廷焯对俚俗语言的否定,以及比兴手法的运用,也能展现出他对"沉郁"说的强调.
    • 赵丕杰
    • 摘要: 没有“言”怎能“溢于言表”"溢于言表"指思想感情等在言谈或文字中充分流露出来(溢:水满向外流出,这里指充分流露;表:外)。语见明·朱之瑜《答安守约书二十一首》之六:"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例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梁实秋《雅舍小品·怒》:"(《无怒轩记》)是一篇好文章,而其戒谨恐惧之情溢于言表。
    • 何海云
    • 摘要: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有言:“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妙。”“古之伤心人”,点出了晏几道敏感多情、柔婉妍美的感伤特质;“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则点明小山词用语清丽婉转、淡而有味、意蕴深长。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也写道:“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方能有至情之文。仅以《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为例,窥其至情至性之一二。
    • 胡中惠1
    • 摘要: “学诗则杜甫陆游可学而李白李贺不可学。”这是半句话,是从别的什么文章中读到的,据说是南怀瑾先生说的。南先生所说有些概括,清代词评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却是言之凿凿。陈说:“太白之诗,东坡之词,皆是异样出色,只是人不能学。”为什么不能学呢?因为“东坡词豪宕感激,忠厚缠绵,后人学之,徒形粗鲁。故东坡词不能学,亦不必学”。
    • 孙依农
    • 摘要: 作为晚清三大词论之一的《白雨斋词话》,是陈廷焯词学主张的重要载体。从《词话》入手来探究''沉郁说''之主旨,并将其创作思想集中概括为沉郁顿挫和比兴寄托,以求进一步把握和阐释其''沉郁''内涵与理论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