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专利文献171252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的相关文献由1101位作者贡献,包括裴仁治、周晋、刘旭辉等。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71252 占比:99.85%

总计:171501篇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发文趋势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研究学者

  • 裴仁治
  • 周晋
  • 刘旭辉
  • 吴德沛
  • 张丕胜
  • 杜小红
  • 王欢
  • 陆滢
  • 马俊霞
  • 仇惠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爽; 谢晓艳; 何斌; 顾健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治疗缓解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APL继发MD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3年9月收治的1例APL患者经治疗缓解后于2018年10月继发MDS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初诊时确诊为APL,经标准治疗获得缓解.5年后因全血细胞减少再次就诊,经过骨髓相关检查,确诊MDS并再次行化疗治疗.结论 APL治疗缓解后存在发生继发性MDS这一远期并发症可能,化疗结束后应定期、长期正规随访,改善患者预后.
    • 姚强华; 王颖超; 王叨; 刘玉峰
    • 摘要: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血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APL并发血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栓”“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thrombosis”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0年6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合文献复习,对APL并发血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年龄4~13岁.2例血栓发生于颅内血管,分别为颅内动脉及静脉窦血栓,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和抽搐;1例发生于脾脏动脉,导致脾脏梗死,表现为剧烈腹痛;1例发生于肝静脉,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腔积液.1例发生于诱导治疗前,3例发生于诱导治疗中.4例血栓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经溶栓、抗凝或对症处理后,3例血管再通,症状缓解;合并肝静脉血栓的患儿死亡.检索文献未检索到中文儿童病例报道,11篇英文文献共报道11例儿童APL并发血栓病例.结合本组4例,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6岁.15例患儿中,8例发生于动脉,7例发生于静脉.6例发生于颅内,3例发生于下肢,3例发生于肝脏,2例发生于脾脏,1例发生于心脏冠状动脉.10例发生于诱导治疗前,5例发生于诱导治疗中.15例患儿经手术、溶栓、抗凝或对症处理后,10例血管再通,症状缓解;5例死亡,发生肝静脉血栓的3例患儿均发生死亡.结论 儿童APL合并血栓可发生于诱导治疗前、后.动、静脉均可累及.发生部位广泛,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治疗后大多血管再通,预后良好,合并肝静脉血栓者病死率高.
    • 张馨慧; 冯尚龙; 周莉; 刘会兰; 朱薇波; 蔡晓燕; 孙自敏; 郑昌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妊娠期间确诊急性白血病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诊疗方案、妊娠结局、胎儿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白血病并分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3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确诊时,处于妊娠早期6例,妊娠中期6例,妊娠晚期4例.妊娠结局:自然分娩1例,剖宫产5例,人工流产9例,自然流产1例.妊娠期间化疗15例,11例在妊娠结束后继续行原发病化疗,3例在治疗期间死亡.13例随访患者中生存8例,失访5例.结论 妊娠期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很重要,产检发现血常规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骨髓穿刺以明确诊断.应及时启动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 孙翔; 张家奎; 叶倩舲; 李迎伟; 翟志敏
    • 摘要: 目的 提高对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2月收治的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初诊确诊为APL,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但在第1次巩固治疗期间多次复查纤维蛋白原波动于1.0~1.5 g/L,进一步完善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诊断为APL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结论 对于多次检测纤维蛋白原均下降的APL缓解期患者和短期内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的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均应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 江亚军; 韩秀华; 屈蓓蓓; 赵兰; 张飞飞; 高青梅; 王红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APL患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治疗、随访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57岁.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检查示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695;免疫分型检测示 CD13、CD33、CD64、CD117阳性,CD3、CD4、CD14、CD19、CD34、CD56、HLA-DR阴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t(15;17)(q24;q21)[17]/46,XY[6];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融合基因检测示PML-RARα-S、NPM-RARα融合基因均阳性.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伊达比星诱导治疗以及ATRA、伊达比星巩固治疗后达分子学完全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APL临床罕见,可采用ATRA、ATO联合化疗方案,疗效尚可,但其预后可能不如单纯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
    • 马荣军; 程琳娜; 张茵; 朱尊民; 袁晓莉; 姜丽; 杨世伟; 杨靖; 王臻; 张萍; 张琳; 商保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联合蒽环类药物三药诱导方案与ATRA+ATO双诱导方案对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并治疗的成人非高危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三药组及双药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诱导期间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输血情况等,并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164例患者,其中男86例、女78例;年龄的M(Q1,Q3)为41(18,70)岁;其中三药组75例、双药组89例.三药组在治疗的第7天和第14天白细胞(WBC)计数分别为(9.49±6.10)×109/L、(5.43±3.97)×109/L,双药组为(15.17±17.06)×109/L、(13.37±12.5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药组WBC峰值低于双药组[13.8(6.3,89.7)×109/L比19.2(3.8,112.8)×109/L,P=0.019].诱导治疗第7天,三药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低于双药组[27(11,147)×109/L比45(8,183)×109/L,P=0.014];但第14、21、28天两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输注PLT的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仅有极少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s,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药组患者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双药组(2.7%比12.4%,P=0.022);早期死亡率虽低于双药组(1.3%比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完全缓解率、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复发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成人非高危APL患者,三药诱导方案可降低WBC计数和峰值,减少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
    • 杨宇佳; 张慧琪
    •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全反式维甲酸、巯嘌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记录患者血红蛋白(Hb)开始回升时间、血小板(PLT)开始回升时间和首次完全缓解时间;统计随访5年内患者病情复发及死亡情况,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Hb开始回升时间、PLT开始回升时间和首次完全缓解时间[(19.56±2.61)d、(20.42±2.73)d、(1.74±0.45)个月]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8.42±3.85)d、(30.63±4.02)d、(3.31±0.69)个月](t=10.328、9.746、8.521,均P<0.001);研究组患者随访1年内和5年内复发率(11.37%和21.67%)显著低于对照组(28.33%和41.67%)(x2=5.208、5.546,P=0.022、0.019),且研究组患者随访5年内病死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x2=6.000,P=0.014);研究组患者各类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33%)与对照组(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2,P=0.838).结论 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有效缩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缓解周期,降低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且安全性较高.
    • 吴曌娴; 徐燕丽; 张磊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8年2月收治的1例APL合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初诊确诊为APL,治疗过程中因多尿、四肢乏力行PET-CT检查,结果发现胸椎异常信号,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APL伴肺癌脑转移.结论 APL治疗缓解后出现髓外异常肿块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方法明确肿块性质,避免误诊、漏诊.
    • 季鸥; 司叶俊; 朱红青; 林琳; 姚浩; 董雯; 沈群
    • 摘要: 目的 探讨葛根总黄酮(PRF)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凋亡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转导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将NB4细胞分为对照组[以0.025%二甲基亚砜(DMSO)代替PRF]和10、30、50 μg/ml PRF组,作用24、48、72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用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将NB4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0.025% DMSO)和10、30、50 μg/ml PRF联合或不联合10 μmol/L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组,作用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JN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 MAPK表达变化.结果 10、30、50 μg/ml PRF作用24、48、72 h后NB4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均P< 0.05),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03±2.23) μg/ml、(22.92±1.72) μg/ml、(17.99±1.48) μ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NB4细胞经PRF处理后呈现明显凋亡特征.10 μmol/L SP600125与不同浓度PRF共培养NB4细胞48 h后,NB4细胞JNK1表达受抑(P<0.05),JNK2/3、p38 MAPK表达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ERK1、ERK2在单药组表达逐渐上调,联合用药组则表达递减,TNF-α在50 μg/mlPRF+ SP600125组较50 μg/ml PRF单药组表达下调,10、30μg/ml PRF+ SP600125组则较10、30 μg/mlPRF单药组表达上调.结论 10~50 μg/ml PRF可能通过TNF-α激活MAPK信号途径,JNK、ERK1/2、p38 MAPK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活促凋亡相关蛋白,诱导NB4细胞凋亡.
    • 任维肖; 陈秀花; 任颜; 夏婷; 罗明; 徐智芳; 常建梅; 王宏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缓解期间发生继发性白血病的潜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APL患者在疾病发展不同时期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结果 1例t(15;17)(q22;q21)的APL患者经诱导化疗后缓解期持续3年余,复发时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t(8;21) (q22;q22)染色体异常及NRAS基因突变,提示该患者复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结论 APL患者缓解后发生继发性白血病临床比较罕见,可能与药物毒性诱导克隆改变和“劣势克隆”扩增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