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6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62316篇;相关期刊57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等;病毒性肺炎的相关文献由2696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受传、任现志、朱海燕等。

病毒性肺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6 占比:1.79%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2316 占比:98.15%

总计:63493篇

病毒性肺炎—发文趋势图

病毒性肺炎

-研究学者

  • 汪受传
  • 任现志
  • 朱海燕
  • 李江全
  • 艾军
  • 朱先康
  • 郝钰
  • 韩新民
  • 卢燕
  • 陈道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美艳; 黄量; 卢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6例病毒性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状况、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肺炎患者采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咳嗽、咽痛、发热、冷汗以及乏力等症状缓解时间,改善炎症反应,且不增加用药风险。
    • 张国伟; 杨京帆
    • 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病毒性肺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面罩给氧的疗效。方法68例病毒性肺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面罩给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上机时和上机24、48、96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上机时和上机24 h的PaO_(2)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机48 h和上机96 h的PaO_(2)分别为(61.52±9.95)、(69.34±9.38)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6±9.20)、(60.56±10.6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机48 h和上机96 h的PaCO_(2)分别为(64.01±10.38)、(55.81±10.59)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54±10.74)、(61.54±11.74)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改善患者呼吸衰竭情况,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 张金玲; 刘梦姣; 姜琼; 张聪子; 徐金军; 章登政; 甘露珍; 饶志威
    • 摘要: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致病病毒传染力强,能严重损伤呼吸功能,致死率较高。中药在治疗病毒性肺炎中主要从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病毒复制转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综述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对病毒性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作用机制、中医治疗原则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参考。
    • 陈天阳; 方荣; 王倩
    • 摘要: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大规模人群感染和死亡,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危害。笔者课题组认为“肺气亏虚,复感邪毒,导致痰热毒互结于机体”为本病发病的重要机制,故治疗上根据“培土生金”理论创建二术清解方,该方具有健脾益肺,清热解毒,解表宣肺化痰之功,并在实际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二术清解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经验,并附验案1则。
    • 栗岩; 李凤娇
    • 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在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中的水平变化,以期为早期疾病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贺州广济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细菌组,另回顾性分析6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毒组,同时回顾性分析60例同期院内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均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PCT、CRP、IL-6、SAA水平的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细菌性肺炎的独立预测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细菌组与病毒组患者血清PCT、IL-6、SA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细菌组显著高于病毒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IL-6、SAA均为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独立预测指标(OR=3.683、1.120、1.155、1.046);血清PCT、CRP、IL-6、SAA检测细菌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5、0.803、0.931、0.902(均P <0.05)。结论 相较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机体中血清PCT、CRP、IL-6、SAA水平均更高,血清PCT、CRP、IL-6、SAA可作为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独立预测指标,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以PCT的诊断效能最高,利于临床对肺炎感染类型初期的鉴别诊断。
    • 耿子涵; 包蕾; 郭姗姗; 时宇静; 鲍岩岩; 赵荣华; 孙静; 高英杰; 崔晓兰
    • 摘要: 目的建立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观察其中医证候、疾病表现与病毒性肺炎典型临床表现的一致性,验证该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可靠性。方法将BALB/c幼龄小鼠置于具有寒湿环境的人工气候箱中,并叠加hCoV-229E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小鼠模型,以仅进行感染、仅置于寒湿环境、正常饲养的小鼠分别作为对照。评价模型小鼠的中医证候相关外观行为表征,以及肺指数、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及活病毒存在情况、肺部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改变、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使用能够治疗寒湿疫毒袭肺证的复方中药"寒湿疫方",评价该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可靠性。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表现出与寒湿证以及与病毒性肺炎疾病相一致的外观和行为,包括摄食和饮水量减少、活跃程度下降、便溏、毛发油腻(P<0.05或P<0.01),以及肺部病毒核酸阳性、肺指数增加(P<0.01)、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胃动素水平上升(P<0.01)、胃泌素水平降低(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01)。给予复方中药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与临床疾病表现具有一致性,为治疗该证候肺炎的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 李佳; 王维; 常颖; 曹志伟; 刘新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阿昔洛韦对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肺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比较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CD4^(+)、CD4^(+)/CD8^(+)、SAA、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CD3^(+)、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D4^(+)、CD4^(+)/CD8^(+)、SAA、hs-CRP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CD3^(+)、CD8^(+)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助于疾病转归。
    • 颜思璐; 高颖博; 陈晓凡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联合常规三联雾化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6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予以患儿基础治疗联合常规三联雾化,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以及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憋、发热、肺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常规三联雾化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可以加速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更好地改善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三联雾化,安全性高。
    • 袁宏波; 陈大伟; 万辛
    • 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8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32例(8.2%)发生了AKI,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性肺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3.59,95%CI 1.20~10.75,P=0.022),入院时发生呼吸衰竭(OR=3.80,95%CI 1.40~10.28,P<0.001),高血压病(OR=3.29,95%CI 1.18~9.16,P=0.023),糖尿病(OR=2.92,95%CI 1.01~8.45,P=0.048),白细胞计数(OR=1.14,95%CI 1.03~1.26,P=0.013),C反应蛋白(OR=1.02,95%CI 1.01~1.02,P=0.001),血红蛋白(OR=0.97,95%CI 0.95~0.99,P=0.01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病毒性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HR=1.07,95%CI 1.02~1.11,P=0.003),糖尿病(HR=3.52,95%CI 1.14~10.82,P=0.028),C反应蛋白(HR=1.01,95%CI 1.01~1.02,P<0.001),以及AKI(HR=4.1,95%CI 1.28~13.2,P=0.018)。AKI是病毒性肺炎患者院内死亡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毒性肺炎患者AKI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合并AKI的患者病死率也较高。AKI是病毒性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杜松毫; 江柏华; 金冠男; 刘尚; 秦婷婷; 程娜; 李强
    • 摘要: 目的 通过运用数据挖掘中频次频率分析,探讨中药香囊在防治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Excel 2021建立香囊防“疫”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及SPSS Modeler Subscription1.0,进行数据挖掘进行频次频率分析、关联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59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64味。香囊防治的病毒性肺炎病因为风寒、热、湿、毒;病位在肺、脾、胃,其变证在心、脑、肾;治疗方法上以芳香化湿、解表达邪、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为主;多采用温和寒性药,五味偏向辛味及苦味,多归经于脾、胃、肝、肺;具体选用药物归类主要为:解表、化湿、温里、清热、开窍、止血、理气、活血化瘀、攻毒杀虫止痒、补虚。常用高频药物为:藿香、白芷、石菖蒲、艾叶、薄荷、丁香、佩兰、冰片、肉桂、辛夷等。结论 基于中医药理论和对病毒性肺炎的认识,结合其临床特点,中药香囊可进行相应组方配伍,可安全有效地对病毒性肺炎进行中医药预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