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害控制

病害控制

病害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水产、渔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428745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农业工程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九届中国建筑胶粘剂发展论坛 、中国建筑发展论坛—建筑与科技理论研讨会、第六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等;病害控制的相关文献由52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云、张红印、曾凯芳等。

病害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28745 占比:99.99%

总计:1428927篇

病害控制—发文趋势图

病害控制

-研究学者

  • 张晓云
  • 张红印
  • 曾凯芳
  • 王浩
  • 织田雅次
  • 赵利娜
  • 邓丽莉
  • 余挺
  • 孙翠
  • 宋长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婷婷; 曾凯芳; 邓丽莉
    • 摘要: 为避免化学方法给果蔬保鲜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们开始寻求一种绿色健康的果蔬保鲜方式。光照技术因其无污染、无残留、简便等优点被逐渐应用在果蔬保鲜中。该文综述了常用于果蔬保鲜的光照技术及其在保持果蔬品质,控制病害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此类光照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光照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汪飞; 邱光; 罗文芳; 孙晓军; 杨洪梅; 刘成军; 许建军; 何伟
    • 摘要: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619对加工番茄幼苗促生和苗期病害防控的综合作用,为培育壮苗,提供绿色的管理技术。【方法】采用室内穴盘育苗试验,分别用基质拌药和苗期喷雾法,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加工番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苗期病害的预防作用,研究其促生和防病的效果。【结果】各处理的出苗率达到稳定状态,呈现出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生长态势。1∶150出苗率最好、1∶100次之,1∶200出苗率较差,拌土法比喷雾法对番茄株高的促生作用更强。以1∶150拌土对番茄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强。不同拌土量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7.68%~10.20%,拌土法对幼苗猝倒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1∶150和1∶200拌土发病率只有0.00~0.08%。【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能够改善加工番茄育苗穴盘的土壤生态环境,施用后土壤蓬松,对番茄根系和幼苗的生物量比对照有显著性增加;叶片颜色较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能够提高番茄免疫力,增强抗病性,对加工番茄幼苗猝倒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 许恺; 许占国
    • 摘要: 玉米间套大豆技术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我国扩大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保证玉米产能,又大幅度提高大豆自给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玉米大豆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山东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时有大规模爆发玉米病虫害问题,玉米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长时间单一种植模式,导致玉米植株对病虫害抵抗能力的下降。针对这一问题,积极采用玉米间套大豆的栽培技术,并结合针对性的农艺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地块的通风透光性,从而降低玉米群体间空气环境的湿度,以达到预防控制或减轻病害的目的。以山东冠县近几年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的种植技术为例,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索。
    • 杨振燕; 刘训杰; 孟丽霞; 王艾梅; 郝俊田; 陈卫国; 李强
    • 摘要: 一、乳酸菌的作用机理在水产养殖中,乳酸菌是当前益生菌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其兼具生态环境调控和病害控制的双重特点。乳酸菌多数为厌氧菌,不能长期在水环境中生存,需要定期向水体中泼洒或投喂补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水质净化和水产养殖生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促生长、免疫力提升等方面。
    • 陈树鸿; 江连强; 罗祖华; 文官富; 江其朋; 殷鹏涛; 丁孟
    • 摘要: 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给四川凉山烟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烟叶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明确化学药剂高效控制烟草根结线虫的最佳施药时期,以达到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率的目的,本研究分别在烟草移栽前、移栽后15 d、移栽后30 d窝施阿维菌素和噻唑膦,探究2种药剂在不同施药时期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窝施阿维菌素和噻唑膦对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控制效果,移栽前窝施对烟草根结线虫的整体防效可达78% 以上,移栽后15 d处理的防效仅为50% 左右,移栽后30 d处理的防效低于18%.2种药剂能显著促进烟株生长,但随药剂处理时间延长,防效和促生效果均降低.因此,烟草根结线虫防控的关键时间应为移栽前,药剂与移栽点土壤充分混合可起到杀虫效果,保证烟株后期正常生长.
    • 郭成瑾; 张丽荣; 王喜刚; 查仙芳; 孙发国; 沈瑞清
    • 摘要: 为探明肥料的种类对马铃薯黑痣病的影响,采用田间调查、平板计数、Biolog-ECO微平板培养等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对马铃薯黑痣病的控制作用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碳酸氢铵处理(AB)、生化黄腐酸钾处理(BFAP)、羊粪处理(SM)能有效保证马铃薯出苗,降低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率,其中BFAP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控制作用最明显,处理后地上茎病情指数为9.95,比CK减少30.85%,薯块病情指数为31.23,比CK减少49.87%.平板计数分析结果表明,U处理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相对其他处理多,BFAP处理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增多且变化明显.Biolog-ECO微平板测定结果表明,BFAP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增长率高于CK,并且它的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均最高,分别为20.00、2.70、0.91.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结果可知,BFAP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相对最高.施用BFAP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土壤微环境得到了改善,在生态水平上降低了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情况.
    • 代真林; 汪娅婷; 姚秀英; 张晋豪; 王彦芳; 姚博; 魏兰芳; 姬广海
    • 摘要: [目的]研究云南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设置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处理,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间作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并进行玉米产量、病害发生与根际微生物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间作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单作玉米产量(P<0.05);与单作相比,间作后玉米锈病、玉米灰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大斑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间作可提高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真菌和细菌Observed_species指数、Chaol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OTUs分析结果显示:细菌中276个OTUs在玉米大豆间作中显著富集,251个OTUs在玉米单作中显著富集,芽单孢菌属(Gemmatimonas)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等菌属的数量在玉米大豆间作中显著升高,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鞘脂菌属(Sphingobium)等菌属的数量显著降低;真菌中146个OTUs在玉米大豆间作中显著富集,141个OTUs在玉米单作中显著富集,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壶菌属(Spizellomyces)等菌属丰度在玉米大豆间作中显著升高,而镰刀菌属(Fusarium)和梭杆菌属(Monographella)等菌属丰度显著降低.功能注释结果显示:玉米大豆间作能使玉米根际土壤中具有促进氮元素转化、有机物分解和改善土壤结构功能的有益微生物的丰度增加,而注释到潜在致病菌有害微生物丰度降低.[结论]玉米大豆间作改变了玉米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使根际土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同时潜在致病菌等有害微生物数量降低,提高了玉米的抗病能力,增加了产量.
    • 韩业明; 哈孜拉·赛依里汗; 胡志旭; 任毓忠
    • 摘要: 白粉病是丁香花卉上常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不同药剂作用下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并结合田间小区实验,研究10种杀菌剂对丁香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供试10种药剂对丁香白粉病都有较好防治效果;尤其是50%醚菌酯、19%啶氧·丙环唑、46%吡唑·戊甲醚酚、30%苯甲·嘧菌酯都能有效抑制丁香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对田间病害的扩展和危害具有很好的控制和治疗作用,且药剂田间的持效期达20d以上.因此,在田间丁香白粉病发生时,可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危害.
    • 摘要: 近日,备受期待的新型谷物杀菌剂Revystar^■XE获得英国登记批准,可用于所有谷物。Revystar^■XE含有isopropanol-azole、同类别中最先进入市场的Revysol^■(氯氟醚菌唑)和巴斯夫SDHI(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产品中最好的杀菌剂Xemium^■(氟唑菌酰胺)。巴斯夫英国和爱尔兰农业解决方案业务总监Neil Kay表示,英国对杀菌剂Revystar^■XE的授权批准是在一个监管日趋严格、病害控制形势日益严峻的关键节点做出的决定。
    • 黄余年; 张维; 张群; 李高阳; 朱向荣; 单杨
    • 摘要: 抗菌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保鲜材料,因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和广阔的应用潜能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无机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和复合抗菌材料的主要作用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然后着重介绍了各类型抗菌材料在果蔬采后病害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抗菌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果蔬采后抗菌保鲜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