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疾病隐喻

疾病隐喻

疾病隐喻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专利文献32448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南京审计学院学报、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疾病隐喻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丹、孙雯波、李丽萍等。

疾病隐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32448 占比:99.65%

总计:32561篇

疾病隐喻—发文趋势图

疾病隐喻

-研究学者

  • 刘丹
  • 孙雯波
  • 李丽萍
  • 李建伟
  • 李旺
  • 杨金芳
  • 胡凯
  • 郝永华
  • 钱永红
  • 陈广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洪晴
    • 摘要: 娼妓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的生活凸显了别样的社会面貌,折射出某些隐蔽的世态人情。民国时期间断性开展的废娼运动,引起了左翼人士对娼妓和性病的关注,并成为二三十年代有关娼妓话题书写的社会语境,不少作家以患性病的妓女为主人公进行了文本创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疾病意象之一,对性病的文学叙事也涉及对娼妓生活的艺术性再现,呈现出患病妓女所遭遇的排斥与冷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批判。
    • 陆道夫; 谢慧
    • 摘要: 苏珊·桑塔格是当代西方最引人瞩目、最具争议的女学者、作家、文艺批评家之一,有“美国最智慧的女人”之称。近年来,苏珊·桑塔格的译介在国内得到诸多学者的不断引入,桑塔格研究的热潮也一直持续不断。在此背景下,爬梳整理中国近十年桑塔格研究的文献资料,从创作论、艺术观、疾病隐喻和政治介入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评价,可以窥探未来桑塔格研究在中国的研究路径和态势:国内桑塔格研究今后应更多关注桑塔格后期的创作和思路发展,研究重心和视角也亟待朝着多元化和本土化方向拓展,从而有望推动桑塔格研究在中国实现质的飞跃。
    • 刘维静
    • 摘要: 疾病隐喻话语是医患沟通中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叙事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疾病隐喻话语的发生学原理、主要类型及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只有重视并合理使用疾病隐喻话语,才能真正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实现叙事医学倡导的人文关怀.
    • 王强
    • 摘要: 在叙事传播实践中,故事就像传染病一样扩散,二者的发生和运作机制十分相似。透过“病毒感染”这一隐喻,可以很好地探究叙事传播的现实表征与理论逻辑。情绪连带与认同是故事病毒式传播的关键。叙事传播扎实地立足于人的身体与感性的基座上,凸显了叙事传播机制的身体性。伴随着巨大情感能量的叙事行为,满足了人类表达意义、建构自我认同、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增强社群团结的需要。故事在重述和流传过程中像病毒一样不断发生变异,叙事参与成为主体赋权的过程,个体以此获得意义表达、情感连带和叙事抗争的权力。
    • 王一
    • 摘要: 焦虑作为现代人的生存表征,在文学作品中多有表现。王韵散文集《匍匐》通过叙写生活、展现生存,在游走或伫足、仰望或匍匐中,呈现对人生、命运和存在的思考,在寻求精神存在和价值体现的同时,打开一个自我放空的通道。在这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空间中,追寻事实与真相,感受阵痛、焦虑,并以此为突破进行重新审视和追问,在解构自我的同时,也在不断重构自我,藉以达到观照内心的目的。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治愈。
    • 查琳; 叶忠星
    • 摘要: 时髦的仿药品说明书的话题对象主要包括职业、城市和高校名称,颇具幽默效果。结合刻意隐喻理论,研究发现该文体在标题和语篇上都利用了将话题对象或目标域隐喻化为药品的机制,而在语篇层面上药品隐喻和疾病隐喻相互依存。此外,隐喻的使用能够起到促进对目标域的了解、批评社会不良现象及提升城市和高校美誉度的作用。
    • 郑琪
    • 摘要: 近代多元意识形态交织,作为积聚疾病隐喻、商业属性和政治意涵的载体,医疗广告成为时代文化的镜子。本研究通过对《申报》医药广告(1905—1912)的观察,运用并修正了“勾连”理论,增进其在近代中国的适用性,解析疾病与意识形态的勾连,探索个体和国家之间意义回流的形式和原因。研究认为,“治病”是多重意识形态的中介,接合着民族主义、利己主义、爱国主义及科学主义。
    • 李淼; 刘佩瑶
    • 摘要: 在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电影中,"疾病"成为其电影中一个"迷恋"的对象,其不同的影片中都对不同的疾病进行了展现,疾病不仅成为其影片重要的叙事元素与线索,更承载了深层的多重隐喻意义,指向了关于个体、宗教与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借用苏珊?桑塔格的疾病隐喻和福柯的空间与权力等理论对阿彼察邦电影中的疾病隐喻进行剖析,探讨其电影的深层意义、文化内涵与价值.
    • 胡蓝兮
    • 摘要: 文章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对主流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创造与使用的疾病隐喻进行了识别与梳理,归纳其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修辞理论与西方修辞学的“隐喻修辞批评”理论,对疾病隐喻的修辞特点和修辞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加深公众对新闻报道中疾病隐喻的认识,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疾病隐喻的创造与使用提出建议.
    • 孙萌
    • 摘要: 太宰治的《潘多拉之匣》突破了同时段文学创作的既定范式,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塑造了一个因肺病置身于战争生态之外且被送入名为"健康道场"疗养院的少年形象.本文借助叙述学理论,从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无时性叙述等叙事元素切入,分析文本中出现的种种"悖谬"描写之下的严肃主题,以及与"悖谬"密不可分的肺病隐喻,深入探讨实际作者如何借用一个看似游离于战争之外的"局外"叙述者之口,表达自己的战争认识及其战后的社会适应,进而审视战时共同体于天皇制之下想要挣脱却又无法挣脱的战争枷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