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疏勒河

疏勒河

疏勒河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中国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36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丝绸之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丝绸之路·肃州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等;疏勒河的相关文献由3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军、曹红、郑炳林等。

疏勒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8.9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336 占比:91.00%

总计:2567篇

疏勒河—发文趋势图

疏勒河

-研究学者

  • 刘建军
  • 曹红
  • 郑炳林
  • 林染
  • 王合创
  • 何生祖
  • 余淑红
  • 余运祥
  • 刘少玉
  • 刘林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德玉; 贾贵义; 张伟; 喻生波; 魏玉涛
    • 摘要: 疏勒河尾闾区是护卫敦煌绿洲及文化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对地下水化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明确了疏勒河尾闾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尾闾区地下水水质总体呈弱碱性,具有高溶解性总固体及高硬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_(4)^(2-)-Na^(+)型。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同时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Ca^(2+)及Mg^(2+)主要来自于蒸发岩及硅酸盐的溶解,Na^(+)主要来源于岩盐溶解。高氟水的形成与片麻岩中普遍存在的黑云母矿物、蒸发浓缩主导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以及地势低洼的地形条件有关。成果不仅丰富了疏勒河流域内的地下水化学研究,亦可为敦煌绿洲生态安全屏障区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孙美平; 张磊; 姚晓军; 彭莉斌; 张浩; 牛舒婷
    • 摘要: 河川径流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辨析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河流水文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54—2016年昌马堡水文站日径流数据、疏勒河流域周边气象站和探空站观测数据和两次冰川编目数据,采用线性趋势、经验模态分解、分层回归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疏勒河上游径流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4—2016年疏勒河上游年径流、汛期和非汛期径流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年径流变化率为1.00×10^(8)m^(3)·(10a)^(-1);流域径流在1999年发生突变,具有15a和7a左右的振荡周期,且15a时间尺度最为显著;正积温和降水是影响疏勒河上游径流的主要气候因子,可解释80%以上的径流变化;疏勒河上游夏季径流与0°C层高度呈显著正相关(r≥0.7),即利用大气0°C层高度可预测该河流汛期径流变化,这对于评估西北干旱区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66—2006年期间疏勒河上游流域冰川冰储量减少约5.77km^(3),表明冰川变化在流域径流变化和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 杨成财
    • 摘要: 河道岸线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和约束水域岸线开发利用、科学管理、有效保护的基础保障。本文介绍了疏勒河流域的基本情况,结合疏勒河流域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分析了目前疏勒河干流岸线利用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和保护对策。
    • 杨占荣
    •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和研究疏勒河流域冲积平原地带天然植被历史生态需水量,并对该区域未来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有效预测。使用阿维里扬诺夫经验公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演算和推演。结果发现,随着甘肃省对于疏勒河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治理,未来十年该区域的冲积平原地带的生态环境也将会产生良性变化,其天然植被面积以及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也将相应增长。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合理配置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实现区域环境有效治理推动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周婷; 温小虎; 冯起; 尹振良; 杨林山
    • 摘要: 准确可靠的径流预测对于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预测对流域内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利工程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径流预测通常采用单一方法进行建模与预测,难以利用各预测模型优势的问题,本文利用极限学习机(ELM)模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疏勒河上游未来1~7日的径流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对ELM、SVM、MARS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构建了径流组合预测模型,以获取更可靠的预测结果,并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方法获取BMA的95%置信区间,对预测结果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ELM、SVM、MARS模型以及BMA组合模型均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中长期日径流预测;BMA的预测精度较单一模型更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值;BMA的95%置信区间对实测值覆盖率高,同时能够提供较好的确定性预测和概率预测结果。表明BMA在资料有限的条件下,表现出较单一模型更高的预测性能,可以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长期日径流预测的有效方法。
    • 王静
    • 摘要: 为了研究疏勒河干流区域平原区降水量年内分配及时序演变,收集了区域内6处雨量站点的雨量数据。采用时序累积法、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对系列资料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代表站降水量一致性较好,降水量演变呈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显著,Cv值在0.30~0.55之间,极值比在3.36~64.00之间;Cv值、极值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山区小于平原区,山区年际变化相对稳定。
    • 魏培洁; 吴明辉; 贾映兰; 高雅月; 徐浩杰; 刘章文; 陈生云
    • 摘要: 开展山区流域产水量的定量评估研究,有利于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以及生态平衡的维系。然而,目前对我国西部高寒山区产水量的时空变化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依然较为缺乏。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InVEST(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Tools)模型定量估算并分析了2001—2019年产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9年,研究区年均气温和年实际蒸散量呈增加趋势(P>0.05),年降水量和NDVI则显著增加(P<0.05);(2)年均总产水量为13.66×10^(8) m^(3),空间分布呈现山地高海拔区较高,河谷低海拔区较低的特征;(3)19年来产水量以0.26×10^(8) m^(3)/a的速率显著增加(P<0.01)。其中,高海拔区的产水量显著增加,约占整个研究区的32.01%;然而,仅有8.39%的低海拔区产水量显著下降(P<0.05)且集中分布在西北部;(4)产水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同气温、实际蒸散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和根系深度显著负相关(P<0.001);(5)产水功能一般重要级别区占研究区面积的47.26%,极重要和高度重要级别区占总面积的28.25%。研究为祁连山国家公园水资源的动态评估、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 刘建军
    • 摘要: 疏勒河灌区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土地开发过度,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设节水型现代化灌区,其基础是改造灌区供水工程,提高渠系利用率;核心是加强水权管理,推行水权制度和差别水价;措施是采取渠系防渗、节水灌溉、物种改良、土壤排碱等节水增产技术,降低亩均灌溉定额,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单方水的产出率。实践证明,建设现代化灌区,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保证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在西北干旱地区是切实可行的大规模节水措施。
    • 颜明慧; 张文春; 刘刚
    • 摘要: 疏勒河流域属于内流河流域的一部分,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流域降水分布规律较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受北部冷空气气旋和局部天气影响。为掌握疏勒河干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基于疏勒河干流雨量站1956-2015年近60 a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该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建立模比数差积曲线,还原各雨量站年降水量的丰枯变化情况,分析降水年内、年际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疏勒河干流流域站点年内时空分布规律为前山区降水量大,绿洲盆地区降水量比较小,降水量一般集中在5-9月,7月份多年雨量最大;从降水量的年际分布规律分析看,山前各代表站年际降水过程线基本一致。疏勒河流域干流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流域前山区降水量增加显著减少,其中疏勒河中段(昌马河上游)及党河流域不显著减少;绿洲盆地区不显著增加,北山区(山地丘陵)趋势项增强显著,趋势变化程度减缓。研究结果为该区域水资源动态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 尚洪磊; 韩永伟; 蔡譞; 吕凤春; 王世曦; 孟晓杰; 计伟
    • 摘要: 通过分析青海省祁连山疏勒河—哈拉湖汇水区山、水、草、田(天然牧草地)、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三河河源区、疏勒河河源—出境段及哈拉湖东岸等重点区域,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保护、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场改良、草地生态系统破碎化治理、草原鼠害防控、人口聚集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等为重点工程,提出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修复破碎生境和提升生态环境功能三大重点任务,探索推进高寒内流河源头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屏障功能,切实保障西北内陆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