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畲药

畲药

畲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66781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2014全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2012转化医学与中药现代化高峰论坛等;畲药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水福、雷后兴、毛菊华等。

畲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6781 占比:99.84%

总计:66886篇

畲药—发文趋势图

畲药

-研究学者

  • 李水福
  • 雷后兴
  • 毛菊华
  • 王伟影
  • 鄢连和
  • 余华丽
  • 陈张金
  • 余乐
  • 黄泽豪
  • 范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芹; 袁宙新; 倪京丽; 王娜妮
    • 摘要: 目的 研究畲药铜丝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手段,分离纯化铜丝藤根乙醇提取物,运用氢-1核磁共振波谱法、碳-13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到13个化合物,鉴定为:6-羟基-2-异丙基-7-甲基-1,4-萘醌(1)、原儿茶醛(2)、吐叶醇(3)、(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4)、对羟基肉桂酸(5)、3-氯-4-羟基-苯甲酸(6)、山柰酚-3-O-芸香糖苷(7)、对羟基苯甲醛(8)、胡萝卜苷(9)、对羟基亚苄基丙酮(10)、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1)、没食子酸甲酯(12)、4-甲氧基-6-(3’,4’-二羟基苯乙烯基)-2-吡喃(13)。结论 2~8、10~13为首次从海金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林小惠; 汪余嘉; 聂雪坤; 张立; 林敏华; 艾克拜尔·热合曼; 陈子春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畲药小香勾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bchem数据库检索小香勾活性化合物的三维结构信息,并将结构文件上传至Pharmmapper数据库进行药效团模型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BK数据库将疾病靶点与药效团模型靶点取交集,获得小香勾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及STRING数据库进行“药物-靶点”的可视化网络拓扑分析和PPI网络图谱的绘制,并筛选出药物作用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小香勾6个活性化合物的50个潜在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181个条目,其中细胞组成20条(11.0%),分子功能43条(23.8%),生物过程118条(65.2%)。KEGG提示小香勾主要通过能量代谢途径、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蛋白聚糖途径等通路发挥抗炎镇痛的功效,涉及的核心蛋白包括:MAPK1、SRC、MMP9、PTGS2、MAPK14、MMP3、NOS2、ADAM17、PPARG、PLAU。结论初步阐明小香勾可能通过影响代谢途径相关靶点和生物过程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为下一步进行科学验证提供了基本方向。
    • 张晓俊; 洪维恒; 钟清; 林巧贤; 江思思; 徐伟; 黄泽豪
    • 摘要: 目的:了解畲族药在我国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数据库文献,分析整理文献数据。结果:分析了畲药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现代药学研究情况。结论:通过讨论国内民族药研究情况,分析目前畲药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今后畲药研究的发展而提供参考。
    • 张晓俊; 林露萍; 刘昌皓; 杨富哲; 林巧贤; 徐伟; 黄泽豪
    • 摘要: 目的为掌握福安市畲药资源。方法以福安市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为契机,采用野生资源调查、市场调查、栽培基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福安的畲药资源。结果本次调查到福安市野生畲药资源53科90属102种,其中,以菊科(Compositae)植物最为多见。本次调查收集了市售常用畲药110种,经鉴定,来源于59科94属植物,入药部位以根及根茎类为主,功效以清热类为主,祛风湿类次之。目前主要种植的特色畲药有十二时辰(Clematis florida var.plena)、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等,各品种栽培面积均在2~4公顷(30~60亩)左右。结论福安市野生畲药资源种类丰富;市售畲药中,地方特色品种多,多以根及根茎类为主;畲药栽培生产已经有一定规模。通过本课题对畲药的资源调查,有望为福安的畲药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为畲药的质量标准建立与畲药研发推广奠定基础。
    • 潘铨; 陈礼平; 刘忠达; 张尊敬
    • 摘要: cqvip:本观察采用畲药活血消积方治疗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血瘀证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血瘀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5~69岁,平均38.12±12.45岁。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4~68岁,平均37.86±13.46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
    • 刘赛; 李佳豪; 张婴芝; 樊川江; 童应鹏
    • 摘要: 目的:分析源于唇形科植物的畲药(简称唇形科畲药)的品种特点,探讨其特殊功效对后期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信息分析,获取唇形科畲药的药用部位、多民族交叉使用,尤其是其相对于中药的差异性功效等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典型中、畲药交叉使用品种作用靶点的相关疾病进行聚类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进而分析畲药差异性功效的科学性.结果:共获得25个唇形科畲药品种,其中19个以全草入药,是最主要的入药部位;与39个少数民族药存在交叉使用情况,其中与土家族、瑶族、苗族、侗族、壮族、彝族等民族药的交叉使用频率较高;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唇形科畲药主要用于在外感时令病、创伤、妇科病、疮疡病、小儿杂病、瘟疫等.益母草是典型的中、畲药交叉使用品种,畲医认为益母草具有治疗感冒腹痛和产后月内口渴等疾病,与网络药理学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唇形科畲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差异性功效的记载,对后期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但是其整体研究水平还相对落后,后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差异性功效的药效学评价、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方法等研究.
    • 叶发宝; 舒勤毅; 严振旺; 周建玲; 严俏; 陈正根
    • 摘要: 中药材产业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产业,也是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本文作者调查分析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畲药产业发展振兴提出对策建议.
    • 刘小菊; 王慧; 黄德慧; 余军; 卓和伟; 雷后兴
    • 摘要: 目的:探究畲药益肾泻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KD2-3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0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畲药益肾泻浊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治疗末期患者终末期肾衰竭(ESRD)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NF-α、IL-6、CRP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末期未发生ESRD,对照组发生3例(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畲药益肾泻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临床症状,提升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