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界面能

界面能

界面能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260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2473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材料导报、上海金属、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第六届华北(扩大)塑性加工学术年会等;界面能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政、李磊、张志炳等。

界面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2473 占比:99.59%

总计:32606篇

界面能—发文趋势图

界面能

-研究学者

  • 周政
  • 李磊
  • 张志炳
  • 张锋
  • 孟为民
  • S·O·勒梅
  • 王宝荣
  • 杨高东
  • 罗华勋
  • 杨国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明宇; 弭光宝; 李培杰; 黄旭
    • 摘要: 向TiAl合金中添加C元素反应形成的Ti_(2)AlC相与Ti_(3)AlC相分别具有改善TiAl合金塑性和强度的作用.一般地,液相烧结过程中会发生L+TiC→Ti_(2)AlC(Ti_(3)AlC)的包晶反应,但在固相烧结过程中Ti_(2)AlC与Ti_(3)AlC的形成可能具有不同机制.本文以多层石墨烯为碳源,通过1100-1350°C的固相烧结获得C与TiAl合金的界面反应组织,借助微观组织表征与分析,发现Ti_(2)AlC与Ti_(3)AlC生成过程中没有TiC参与.进一步计算发现TiC/TiAl,Ti_(2)AlC/TiAl与Ti_(3)AlC/TiAl的界面能分别约为1.2,0.87和0.39 J·m^(2),据此得出Ti_(2)AlC与Ti_(3)AlC可以不经TiC中间相直接形成.此外,研究还发现在1150-1250°C几乎只生成Ti_(2)AlC相,但1250-1350°C界面产物组成为Ti_(3)AlC+少量Ti_(2)AlC相,原因在于烧结温度对基体α相含量存在影响,进而影响Ti_(2)AlC与Ti_(3)AlC的形成倾向.在1150-1250°C,TiAl合金基体由γ+少量α相组成,Ti_(2)AlC具有较高形成倾向;1250-1350°C基体几乎完全转化为α相,α相含量增大对Ti_(3)AlC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TiAl合金与多层石墨烯的固相烧结温度,可以调控Ti_(2)AlC与Ti_(3)AlC的相对含量,进而有望改善TiAl合金的塑性与强度.
    • 张亮; 周秋红; 张平; 程铭; 易军艳
    • 摘要: 为系统地研究蒙脱土对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角度考察了沥青和蒙脱土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改变试验过程中的温度等参数研究了蒙脱土改性沥青粘结强度的变化,通过对相互作用能进行分析,发现在60°C时沥青与蒙脱土粘结强度达到最大;同时对原子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蒙脱土分子的移动更加活跃,且在60°C时蒙脱土晶体层分布更为扩散,这为与沥青的相互交融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从能源节约角度考虑,采用蒙脱土对沥青进行改性时,建议在45°C条件下进行。
    • 摘要: 公布号:CN110255928B公布日:2021.04.20申请(专利权)人: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人:李佳;嵇跃云;曹平;黄欣;张旻川摘要:本发明涉及浸润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于玻璃纤维的成膜剂、包含该成膜剂的浸润剂及该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成膜剂包括乳化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聚酯类聚氨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降低了体系的界面能,提高了环氧树脂乳液的稳定性,有利于其发挥更佳性能;聚酯类聚氨酯的成膜剂,其分子量较大,对纱线的包覆性强,易使玻璃纤维表面形成致密膜,将玻璃纤维与外界隔离,有效阻止水分进入玻璃纤维微裂纹,有利于提高纱线的弹性及耐磨性,提升纱线的耐疲劳性能;同时,其具有较高的集束力,可以有效降低纱线自然悬垂及张力不均。
    • 岳世鹏; 接金川; 曲建平; 李廷举
    •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拉伸实验等技术研究Ni、Si元素对Cu-20Fe(质量分数,%)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i和Si元素导致Cu-20Fe合金中α-Fe枝晶发生明显的粗化行为.此外,由于合金元素的添加使得γ-Fe和富铜析出相之间的界面能减小,从而使得富铜析出相的形貌发生显著变化,即由近球形转变为立方形.相比于未添加合金元素的二元合金而言,添加合金元素之后,多组元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得到提高.多组元合金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04 MPa和16%.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确定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
    • 陈万超; 汪杨; 杨晴; 张恒华; 张梅
    •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Mn原子进入α-Fe/γ-Fe界面前后的分离功、界面能、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n原子在逆相变过程中倾向于置换奥氏体一侧铁原子,即倾向于向奥氏体扩散,从而使奥氏体的临界形核功减小,临界形核半径减小,形核数量增加,热稳定提高.另外,界面态密度和Milliken布居分析也解释了Mn增强α-Fe/γ-Fe界面稳定性的原因,为Mn促进奥氏体形核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慧玲; 房勇
    • 摘要: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理论,采用近似方法建立Au-Ag互以(100)面结合的共格界面模型,并定量计算该界面能的大小为0.0741 J/m2.
    • 程汉; 陈万超; 张恒华
    • 摘要: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钼元素掺杂前后α-Fe/NbC界面的黏附功、界面能、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等性质.考虑了2种不同原子的终端界面,并分析了6种Mo原子置换位置对α-Fe/NbC界面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C终端界面结构的稳定性比Nb终端界面的稳定性更强,而Mo原子进入界面NbC侧置换Nb原子形成的α-Fe/(Nb,Mo)C界面则表现出比未掺杂界面更好的稳定性.因此,Mo对NbC在铁素体中的形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6种界面的差分电荷密度、态密度和Milliken布居分析也解释了Mo能强化α-Fe/NbC界面的原因.
    • 孔令云; 全秀洁; 李朝波; 余苗
    • 摘要: 采用分子模拟和电导率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在酸性集料主要化学成分(SiO2)和碱性集料主要化学成分(CaCO3)表面的吸附行为.模拟结果表明:两类乳化剂周围均有两层水化层,STAC的亲水基第一水化层内的水分子个数约为SDBS的两倍,其亲水性强于SDBS;通过界面能分析,对两类乳化剂而言,STAC在集料主要化学成分表面的吸附能力大于SDBS,对于两种集料来说CaCO3对两类乳化剂的吸附能力较SiO2强.电导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集料比(乳化剂的质量与集料化学成分的质量比)下,乳化剂在CaCO3表面的吸附量大于SiO2,且随集料比的增加,不同集料化学成分对乳化剂的吸附量也增加;CaCO3和SiO2对两类乳化剂的吸附曲线近似为S型,且对STAC的吸附曲线离散性小于SDBS;SDBS和STAC在CaCO3上表面浓度(Γ1)最大,另STAC的最大吸附量约为SDBS的3.2倍;模拟参数中的配位数与试验参数中的最大吸附量和乳化剂吸附系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良好,通过配位数可分析乳化剂的亲水性,最大吸附量和吸附系数可用来判断集料对乳化剂的吸附量大小.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分子动力学可以准确描述乳化剂在集料主要化学成分表面的吸附行为.
    • 杨阳; 朱辰; 王洪涛; 花浩; 江锐捷; 毛玮; 赵良
    • 摘要: 文章通过对醇类物质参与下的碳酸钙成核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生物流体中常见的羟基对矿物物相以及界面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羟基醇有利于亚稳定球文石的形成,醇的加入会增加方解石和球文石的界面能,醇的羟基定向吸附造成的吸附位密度降低是提升矿物界面能最可能的机制,而溶剂氢键数量决定了碳酸根的自由度,有利于对称度低且CO2-3不平行的球文石形成.水和乙醇—水体系氢键作用弱,界面能低的方解石物相成为热力学优势物相.研究结果凸显了生物成矿流体受羟基影响强烈,通过控制流体中羟基物质含量,生物体可以完全掌控碳酸钙物相的形成部位,加深了对生物成因碳酸钙形成过程的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