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99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艺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1篇、专利文献2808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文化月刊、大众文艺、北方音乐等; 中国歌剧的相关文献由755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力、王小京(图)、居其宏等。

中国歌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1 占比:26.09%

专利文献>

论文:2808 占比:73.91%

总计:3799篇

中国歌剧—发文趋势图

中国歌剧

-研究学者

  • 蒋力
  • 王小京(图)
  • 居其宏
  • 景作人
  • 紫茵
  • 游暐之
  • 韩万斋
  • 黄奇石
  • 刘诗嵘
  • 卜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硌
    • 摘要: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逐层递进,阐述有关中国歌剧策划、创排现状的深入思考,提出:中国歌剧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宏观界定,以及中国歌剧应遵循统筹兼顾性的中观原则,并从微观上具体论证了关于中国歌剧的脚本及红色题材、音乐风格与戏剧内容的辩证统一、人物及角色塑造、演唱方法及声部均衡等问题。指出:只有从实际出发,以中国歌剧发展的前瞻性为思想基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全方位多角度看待中国歌剧。坚持重于思为首,践于行为次。如此,才能在国家扶持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以主客观相协调的逻辑关系框架为依据,为中国歌剧事业的进步传递薪火。
    • 李云涛; 王东涛
    • 摘要: 2021年10月27日-28日,泰山学者论坛——第二届全国歌剧理论与创作研讨会暨优秀歌剧评论推优活动在山东艺术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探索新时代中国歌剧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促进中国歌剧创作、理论研究与评论事业的发展,为中国歌剧在创作、研究做出贡献。
    • 阮余群
    • 摘要: 中国歌剧的国际化传播,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世界歌剧艺术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歌剧的“中国化”发展,传播中国文化,对实现“中国文艺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国家文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阐释中国歌剧国际化传播的可行性、必要性,并就中国歌剧的国际化传播策略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中国歌剧传播交流提供有效经验。
    • 范宛新
    • 摘要: 歌剧艺术是一个完全以音乐为主体内容的一种综合艺术类型。音乐在传统戏曲艺术中主要扮演着揭示剧中人物形象、推进戏剧冲突、表达剧中角色情感、烘托剧中戏曲气氛环境等功能,并以各种音乐手段和形式来实现其终极目的。文章精心选择介绍了一些最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传统歌剧,以序言、歌剧唱腔和对歌剧音乐意象的形象刻画、歌剧器乐演员的舞台作用、歌剧器乐演员的角色、歌剧演员形象的二次再创造、歌曲意象的再形成为主,分别着重从歌剧“一度”和“二度”两种艺术视角来研究有关歌剧器乐人物形象再刻画方面的问题。
    • 吴佳
    • 摘要: 歌剧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戏剧样式,在中国已走过旨在与汉语及其文化语境相融合的百年历史,最终形成用中文演唱、传承中国文化传统、体现中国文化特征、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歌剧--母语文化语境下歌剧探索的结果。这种探索主要就在于向戏曲靠近。这既在于使唱段呈现出类似戏曲的腔词关系,即戏曲音乐的“依字行腔”特征和腔式结构特征,又在于使歌剧这种外来戏剧样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得到必要的变通,并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得到本土化改造。
    • 刘丹霓
    • 摘要: 21世纪以来,在世界文化多元共存的总体趋势和国内演出市场日益蓬勃的特定语境中,歌剧在中国的生存境况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局面,国内的歌剧批评也显示出新的发展态势,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总体涉及三个方面。其一,通过深度研习西方歌剧理论和深入探究中国歌剧特性,进一步深化对歌剧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的理解,歌剧批评方法不断更新、日益多样。其二,愈加关注歌剧制作的理念潮流、舞台呈现的技术要素、歌剧剧院的运营管理。其三,深刻反思中国歌剧的概念界定、体裁分类、题材选择、脚本打造、人声写作等特殊问题以及当前存在的缺陷弊端。
    • 黄成典
    • 摘要: 随着时代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剧场和观众审美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于听觉和视觉环境的双重效果,这就使得现当代的中国歌剧发展得越来越好,更多的人都开始注重起声乐技巧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于是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本土化的歌剧——民族歌剧应运而生。我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声腔和剧情的结合。笔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便是分析歌剧《伤逝》里子君的人物形象和歌唱技巧。
    • 宋志奇
    • 摘要: 当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兼具了古典与现代的风格,作为当代歌者,欲真正掌握其表演艺术的真谛,就必须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其科学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认知与把握,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进行歌剧表演处理和表现时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才能够更加完美地表现出当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韵味与魅力。
    • 王楠; 徐敦广
    • 摘要: “演唱范式”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概念,指音乐创作与演出实践中以“歌声”为视域形成的艺术作品模式,源于艺术家共同体对“歌声”的文化共识。中国歌剧的“咏唱范式”融合了中西方歌剧文化,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其戏剧性因素是范式建构的基础。经历了探索与低潮,“咏唱范式”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得到发展,至今仍在不断建构。《原野》中“咏唱”在声部间营造出强烈悲剧氛围,凸显了人物唱腔的“表情性音调”;《骆驼祥子》中“咏唱”展现出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凸显了演唱叙事的“间离效果”;《兰花花》中“咏唱”赋予民歌元素强大的戏剧张力,凸显了冲突运行中的“人声交响化”。“咏唱”具有对情与理、爱与恨、生与死等复杂哲学命题深度挖掘的能力,形成范式的典型性,成为中国歌剧“演唱范式”的主导,在文化创新的时代精神推动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陈丽艳
    • 摘要: 中国歌剧在民族化发展历史中,经历了诸多磨难和阻碍,其实际上是从方针政策指导歌剧艺术实践发展到现代化多元创作为特点的阶段,致力于彰显歌剧艺术个性,借助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中国特色。中国歌剧发展历史较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而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后,则发生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化、土洋之争的讨论,中国歌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融合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和我国审美观念,创作出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歌剧作品。但中外歌剧文化的持续交融影响,导致我国歌剧发展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亟待对其系统化分析研究。本文就20世纪80年代中国歌剧发展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了中国歌剧艺术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将之合理化运用,助力中国歌剧高质量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