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动修复

电动修复

电动修复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41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2113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1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国际论坛暨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高峰论坛等;电动修复的相关文献由1013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凡生、陈明、李东等。

电动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1137 占比:99.96%

总计:421321篇

电动修复—发文趋势图

电动修复

-研究学者

  • 孟凡生
  • 陈明
  • 李东
  • 王业耀
  • 郭书海
  • 仓龙
  • 刘冠男
  • 吴波
  • 李凤梅
  • 毕树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建明; 蔡宗平; 孙水裕; 邓阳红; 王丽鑫; 陈华山; 刘敬勇
    • 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制约社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电动修复作为一种低成本、原位、操作简单、修复快速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修复过程中仍存在聚焦效应、电极极化、重金属难以从土壤表面解吸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其发展,在传统电动修复技术基础上改进的强化电动修复则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文章简要介绍目前实验室中常见的电动修复装置,电动修复过程中离子迁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通过优化电极材料、极性及空间排布,合理选择电解液,使用离子交换膜等强化电动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电动修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预测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 谢帆; 樊丽; 逯秋源; 姚芸; 熊骏; 关杰
    • 摘要: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和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的土壤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是一种可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由于其对污染场地修复的高效性,现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电动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电动-植物、电动-微生物、电动-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电动-淋洗等电动联用技术修复污染场地土壤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实际污染场地修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 刘蕾; 王恩赐; 杨磊; 李晓琪; 张康; 李亚林
    • 摘要: 为了验证纳米CaO_(2)强化电动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利用实验室级别的自制土壤修复装置探究了在不同电压梯度、修复时间、投药点位、投药量条件下土壤中苯酚的迁移去除规律,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修复后土壤中残存的苯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修复电压为2.0 V/cm、修复时间为7 d、纳米CaO_(2)投加量为3.47 g、加药装置固定在距阳极3 cm处时,土壤中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4.88%;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纳米CaO_(2)可以促使苯酚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 卢铁文; 马鑫文; 张家文; 张启蒙; 谢政
    • 摘要: 电动修复是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但其涉及相关机理复杂,目前该技术主要处于室内试验阶段。在电动修复过程中,预测重金属的迁移效果是指导实际应用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重金属电动修复的数学模型,使用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对电动修复Cd污染土壤的分布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数值模拟能够很好地描述电动修复土壤中Cd迁移趋势。
    • 程政乔; 姜杰; 杨浈
    • 摘要: 电动修复是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效方法。采用电动修复方法对Cr(Ⅵ)初始浓度为1000 mg/kg的污染浅层地下水进行为期4 d的处理,研究不同电压梯度(1、2、3 V/cm)对饱和带地下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此外,对修复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包括电流、阴阳极电解液pH、氧化还原电位(E_(h))和不同位置地下水Cr(Ⅵ)浓度进行监测,并且对电动修复前后饱和带介质的pH、E_(h)和Cr(Ⅵ)去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r(Ⅵ)的平均去除率随电压梯度升高而升高,当电压梯度为2 V/cm时去除效率和经济性较好,去除率提升与能耗提升比值为0.52,最高去除率91.41%出现在电压梯度为3 V/cm时,但此时相应能耗较高。修复过程中Cr(Ⅵ)会在阳极附近富集,特别是当电压梯度较低(1 V/cm)时,反应结束后近阳极地下水Cr(Ⅵ)富集浓度高达2170.95 mg/L,介质中Cr(Ⅵ)浓度为1497.45 mg/kg,此时去除率为负值;阳极电解液Cr(Ⅵ)浓度呈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当Cr(Ⅵ)浓度接近4000 mg/L时,已接近装置的最大迁移值,增加反应时间对Cr(Ⅵ)的回收率提升不大。修复过程中介质E_(h)降低、pH升高会促进Cr(Ⅵ)的还原和解吸,对Cr(Ⅵ)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
    • 丁德馨; 董雪; 张辉; 成浩; 胡南; 王永东; 戴仲然; 马建洪
    • 摘要: 先构建一电动修复单元,研究了修复时长、电解液及电压梯度对电动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修复时长为7 d、电解液为0.1 mol/L柠檬酸与0.03 mol/L氯化铁混合液、电压梯度为1 V/cm及电极为石墨电极的条件下,该电动修复单元的修复效果达到最优;再在此基础上,向此电动修复单元接种氧化硫硫杆菌,构建一微生物-电动修复单元,研究了微生物对电动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电动修复单元与微生物-电动修复单元中铀的去除率分别为65.12%和70.68%。氧化硫硫杆菌对电动修复铀污染土壤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微生物-电动修复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强化方法。
    • 黄巧; 仓龙; 周明珠; 王凡
    • 摘要: 为探究电动-原位化学氧化(EK-ISCO)中不同电压对土壤中氧化剂、活化剂迁移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以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动土柱试验(阳极投加氧化剂过硫酸钠,阴极投加活化剂柠檬酸亚铁),研究了4种电压(5、10、20 V和40~30 V)对土壤中氧化剂、活化剂的迁移机制及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升高,最高电流出现在40~30 V电压处理;电渗量与电压关系较为复杂,10 V电压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电渗流(981 mL),其次是40~30 V和20 V处理,5 V处理电渗流最低;10 V电压处理的高电渗流有利于过硫酸盐从阳极向土柱中迁移,而较高的电压(20 V和40~30 V)一方面减弱了电渗流,减少了过硫酸盐向土柱中迁移,另一方面高电流加快了阴极液和阴极附近土壤溶液的碱化,降低了柠檬酸亚铁的活性,不利于柠檬酸亚铁从阴极向土柱迁移并与过硫酸盐反应。从PAHs去除率来看,10 V处理总去除率可达37.0%,高于其他处理的21.3%~28.4%,且能耗相对较低(268.6 kWh·t^(-1))。研究表明,10 V电压处理有利于氧化剂和活化剂在土柱中的迁移和反应,可获得最高的PAHs去除率和相对较低的电能消耗,是适宜的电压条件。
    • 李昕; 周海东; 徐昕璇; 叶宓煊
    • 摘要: 运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制备粉煤灰-酵母菌小球,联合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PRB)技术,研究电压梯度和PRB材料对于Cd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修复周期设定为120 h,初始含水率为30%,电解液为CA和EDTA,设置6组电压梯度(1.0,2.0,3.0,4.0,5.0,2.5 V/cm),进行试验得到最适合的电压梯度后,再对比PRB材料(粉煤灰-酵母菌小球、粉煤灰)的影响,共计7组试验。结果表明,电压梯度在1.0~5.0 V/cm范围内增加对Cd去除有促进作用,Cd去除率可提高23.4%,粉煤灰–酵母菌小球作为PRB材料对Cd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更好。考虑电能消耗成本与应用,选择电压梯度2.5 V/cm,PRB材料为粉煤灰-酵母菌小球,Cd去除率可达53.7%,体现了固定化微生物联合EK-PRB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修复优势,为后续深入研究去除机理以及材料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 张琪; 丁德馨; 胡南; 马建洪
    • 摘要: 工业、农业和核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土壤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选择高效科学的修复技术对改善和解决土壤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问题至关重要。物理修复技术适用于大面积污染土壤,该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的优点,但存在修复不彻底的缺点;化学修复技术适用于有高渗透能力的污染土壤,该技术通过使用固化剂与污染物络合形成沉淀从而去除污染物,其优点是处理速度较快,但存在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生物修复技术适用范围较广,在修复过程中对土壤结构没有影响、成本低,但修复周期长,且不适用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电动修复技术是新兴的修复技术,具有可有效处理低渗透性污染土壤、修复时间短等优点,在土壤修复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近年来,研究者们在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针对这方面的综述还鲜有报道。因此,通过综述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电动增强修复技术及电动修复联合技术,展望了电动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电动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 纪冬丽; 张道虹; 宋圆圆; 李亚静; 郑淑平
    • 摘要: 为进一步完善土壤污染与修复课程实验教学效果,自行设计了电动技术修复操作平台,以有机玻璃反应器为模拟装置,采用稳压直流电源提供电场,并以蠕动泵为流速控制单元,研究了不同电压梯度条件下砷的去除效果。通过本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电动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动修复原理、土壤修复的影响因素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等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发现、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