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走出去”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434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出版广角等;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振武、朱振武1、罗清月等。

中国文学“走出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2.03%

专利文献>

论文:4342 占比:97.97%

总计:4432篇

中国文学“走出去”—发文趋势图

中国文学“走出去”

-研究学者

  • 朱振武
  • 朱振武1
  • 罗清月
  • 周海林
  • 孙会军
  • 宋洁
  • 尚艳菊
  • 张婷
  • 张怡文
  • 张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理行
    • 摘要: 文学翻译中的忠实问题,随文学翻译的产生而产生,不断得到讨论,且常论常新。近些年来,随着国外各种理论的引进并运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中,随着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热潮而来的中国文学外译急剧增多,尤其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中国文学界和翻译界再度聚焦文学翻译实践后,文学翻译是否还需要忠实于原作,也再度成为翻译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相信,假以时日,从林纾开始至今的现当代外国文学中译趋向于对原作的忠实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过程,必将重现在中国文学外译的进程中。
    • 曲之霆; 赵明慧
    • 摘要: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已经进入科技时代,商业气息浓重、人文素养缺失,这使“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更加曲折。本文先分析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然后具体剖析了文学翻译的文化转向。最后,结合本雅明的“文学艺术决定论”及科技时代的特征建议将大量的优秀中国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文学、微文学后译成外文,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海外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文学,进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向海外奠定基础。
    • 朱振武; 邬昌玲
    • 摘要: 近年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澳大利亚汉学家陈顺妍翻译的《灵山》(Soul Mountain)为切入点,对中英文本进行详细对比,着重分析陈顺妍在翻译过程中巧用音译,妙译重复,归化难点,舍形取意,突破思维藩篱和桎梏,跨越诸多异域文化隔阂,从而达致“形神兼备”的境界。自推出以来,陈译本的整体质量和海外接受度有目共睹,其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进行中国文学外译时,因“文”制宜,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至关重要。
    • 钱屏匀; 张怡文
    • 摘要: 近年来,美国汉学家金凯筠英译的张爱玲系列小说在海外声誉日隆,其译作成功的堂奥遂引起学界关注。将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的原文与译文进行细致比对和审慎研究后发现,虽然译者文化身份归属强势文学系统,但她却没有将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强行加诸译文。相反,翻译过程中她始终秉持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这一译介姿态给中国文学“走出去”以新的启示:文学外译不必以一味迎合目的语读者为目的,不一定要削足适履,改头换面,甚至面目全非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译者应当适时引导和培养读者对源语文化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逐步实现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原汁原味”的面貌走出国门。
    • 朱振武; 朱砂
    • 摘要: 为厘清葛浩文的翻译忠实观的内涵及其发展流变,选取葛浩文翻译的萧红两部小说《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前后两个译本做细致比对,以具体实例分析、阐释初译本和改译本,认为葛浩文的迻译理念是从起初以信息传递为核心的意义忠实,到后来的意义、语气、效果和审美等四个维度并重的多方位忠实.葛浩文的忠实观是动态渐进的,随着其对中国文学作品理解的加深和译量的增加,其忠实度在不断向纵深延展,表现出译者思想从西方本位观到文化交流观的转向.
    • 熊紫沁
    • 摘要: 中国文学的外译与推介过程不只是文字转换的过程,也是一种传播过程,需遵循一定的传播规律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拉斯韦尔传播过程模式对实现有效传播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葛浩文英译的《红高粱家族》是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本文基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探究该译本对外传播的过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 周海林
    • 摘要: 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老舍两部作品《离婚》和《四世同堂》的翻译过程中反映出的普遍性翻译策略为启示,从受众需求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实性与迫切性.提出了在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将受众的需求放在首位,阐述了适用于当今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普遍性翻译策略,对于提炼围绕受众的有效翻译策略,提升中国文化传播效力,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钱屏匀; 张怡文
    • 摘要: 近年来,美国汉学家金凯筠英译的张爱玲系列小说在海外声誉日隆,其译作成功的堂奥遂引起学界关注.将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的原文与译文进行细致比对和审慎研究后发现,虽然译者文化身份归属强势文学系统,但她却没有将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强行加诸译文.相反,翻译过程中她始终秉持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这一译介姿态给中国文学"走出去"以新的启示:文学外译不必以一味迎合目的语读者为目的,不一定要削足适履,改头换面,甚至面目全非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译者应当适时引导和培养读者对源语文化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逐步实现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原汁原味"的面貌走出国门.
    • 朱振武; 邬昌玲
    • 摘要: 近年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澳大利亚汉学家陈顺妍翻译的《灵山》(Soul Mountain)为切入点,对中英文本进行详细对比,着重分析陈顺妍在翻译过程中巧用音译,妙译重复,归化难点,舍形取意,突破思维藩篱和桎梏,跨越诸多异域文化隔阂,从而达致"形神兼备"的境界.自推出以来,陈译本的整体质量和海外接受度有目共睹,其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进行中国文学外译时,因"文"制宜,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至关重要.
    • 李梦珠
    • 摘要: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通过Wuxiaworld翻译网站在海外走红.学界从传播学、社会学等宏观角度对正文本译介进行了积极研究,而很少从副文本视角对其探析.该作依托热奈特副文本理论,梳理Wuxiaworld网站中的副文本信息,通过数据收集,对《一念永恒》英译本的副文本信息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功能.研究发现:Wuxiaworld网站中的副文本信息丰富多样,呈现出评论、图像、音视频等多模态趋势,此处理方式,对于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工作具有明显优越性,有助于中国文学"走出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