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雷达

生物雷达

生物雷达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9467篇;相关期刊20种,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科技传播、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等;生物雷达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健琪、吕昊、张杨等。

生物雷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9467 占比:99.98%

总计:399535篇

生物雷达—发文趋势图

生物雷达

-研究学者

  • 王健琪
  • 吕昊
  • 张杨
  • 路国华
  • 于霄
  • 焦腾
  • 李钊
  • 荆西京
  • 薛慧君
  • 张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育森; 李钊; 雷涛; 朱明明; 夏娟娟; 张林媛; 王健琪; 路国华
    •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无人化伤员生命信息感知系统,实现伤员的快速搜寻。方法通过无人机配备的生物雷达及定位模块对伤员信息进行采集,采用LoRa区域组网结合无人机数传通信的方式将伤员信息传输至地面站。结果实现了伤员生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准确探测,具有灵活性、实时性与可靠性高的特点。结论该系统可为伤员搜寻提供初步的生命信号甄别及伤情诊断处理,对救援目标做出及时的反馈,对提升伤员搜寻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 石丁; 乔嘉豪; 李瑞瑶; 焦腾; 安强; 廖福元; 闫克丁; 张杨
    • 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可对灾后受挤压伤员生命状态进行识别的非接触式探测方法,以在灾害发生后科学指导搜救人员实施救援。方法:使用挤压密闭实验平台模拟灾后挤压场景,采用生物雷达对处于挤压密闭平台中的2只实验猪进行非接触的生理信号采集,并对不同受压场景下实验猪的呼吸特征与心跳信号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接触式检测设备进行同步采集。结果:随着挤压压力的增大,通过雷达探测到的目标心跳信号与呼吸信号均出现频率变快、离散性增加的特点,且呼吸信号出现较明显的波峰凹陷特征。生物雷达的检测结果与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仅存在少量误差(平均误差率<8%)。结论:使用生物雷达在挤压密闭场景下对受挤压的生命体进行生命状态识别以及初步伤情研判是可行的,对于指导科学搜救、降低灾后压埋伤员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柏明浩; 张园园; 赵文彬; 张杨; 吕昊; 安强; 梁福来
    • 摘要: 目的探索研究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介质补偿生物雷达成像方法,提升伤员搜救性能。方法首先,通过废墟压埋人体目标的正演仿真,建立人体胸腔的电磁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技术仿真废墟下伤员目标的超带宽多输入多输出生物雷达回波。采用后向投影算法和自聚焦算法对多输入多输出生物雷达回波成像,对成像进行生命体征微动信号增强后创建数据集;然后,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构建用于介质补偿的生成对抗式网络模型;最后,利用训练数据进行训练,优化网络模型。结果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式网络的介质补偿方法,并初步实现了穿透介质的伤员目标聚焦成像,提高了目标信号的信杂噪比。结论本研究基于生成对抗式网络的介质补偿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穿透介质的伤员目标聚焦成像,为解决生物雷达成像目标散焦和信杂噪比低等问题提供新技术。
    • 曹育森; 雷涛; 李钊; 朱明明; 夏娟娟; 景裕; 路国华
    •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非接触式呼吸暂停检测与远程监护装置.方法 系统硬件由生物雷达传感器、STM32单片机以及LoRa远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使用生物雷达传感器对病人呼吸信号进行实时的无接触式采集,经过STM32单片机进行A/D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经LoRa模块对人体呼吸信号进行实时的远距离无线传输,上位机将接收到的呼吸信号进行实时的处理并绘制为可视化的呼吸信号波形.结果 实现了人体呼吸信号的远距离实时检测及呼吸暂停判断,有效检测距离可达2 m以上,无线传输距离可达1 km以上.结论 本系统能够实现人体呼吸信号的远距离实时性监护以及呼吸暂停的初步判断,方便医护人员远距离实时的监测病人呼吸状况.本装置外形设计小巧、制作成本低、实时性与可靠性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场景.
    • 陈逸嘉; 白思源; 曹育森; 李钊; 雷涛; 朱明明; 夏娟娟; 王健琪; 路国华
    •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非穿戴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检测并缓解的智能枕头.方法 使用生物雷达对患者呼吸信号进行实时采集,经单片机A/D转换后由蓝牙模块发送至手机端APP进行数据处理.系统检测到患者发生呼吸暂停后,通过蓝牙下发充气指令至缓解装置.缓解装置通过调整枕头高度和斜度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进而缓解呼吸暂停.结果 本系统可以实现呼吸暂停检测并进行缓解,响应速度快,准确性可达90%.结论 本装置可监测患者睡眠呼吸障碍信息,对呼吸暂停进行及时缓解.在健康管理设备及临床辅助诊断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薛慧君; 王鹏飞; 焦腾; 安强; 梁福来; 张杨; 王健琪; 吕昊
    • 摘要: 目的:针对院前急救中低成本、便携式伤情检测设备的研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生物雷达的隐匿性伤情检测方法.方法:该方法基于某些隐匿性伤情出现会破坏人体浅表组织结构左右对称性的原理,使用单发单收冲激脉冲体制超宽带生物雷达测量人体左右两侧对称位置的回波差异,采用直达波定位保证左右测量位置的对称性,设计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的检测算法来量化回波差异.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开展基于液态体模的模拟气胸探测实验.结果:在直接接触体模条件下,无气胸、左侧气胸和双侧气胸3种场景的差异数值分别为0.6288、5.7245和5.8356;在穿透衣物条件下,无气胸、左侧气胸和双侧气胸3种场景的差异数值分别为2.2342、4.2550和6.7682.结论:该方法初步实现了有/无伤情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体积小、测量方便、可穿透衣物的潜在优势,可为下一步设计一种低成本、便携式的非接触伤情检测装备提供可行的思路.
    • 李钊; 祁富贵; 梁福来; 张林媛; 夏娟娟; 王健琪; 路国华
    • 摘要: 目的 为实现在地震、塌方等灾后搜救中,对幸存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生物雷达的人体生命体征穿透式监测方法.方法 利用一种双频IR-UWB生物雷达,融合了一高一低两个中心频率天线在穿透力和灵敏度方面的各自优势,同时对同一目标进行探测.并通过双通道互相关数据融合和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来提高人体生命信号的探测信噪比,同时提取人体呼吸信号,再通过动目标指示器和高阶累积增强技术提取微弱的人体心跳信号.结果 通过模拟废墟场景实验,能够准确检测到被测目标的呼吸和心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实现了雷达的穿透式监测.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雷达穿透式探测和监测技术,能够为救援人员提供更加详细、可靠的生理信息来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挽救幸存者的生命.
    • 程醉
    • 摘要: 象鼻怪鱼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非洲刚果河一条浑浊的支流里,一条饥肠辘辘的小鱼正在翻动河底的泥沙寻找着食物。让人奇怪的是,在这漆黑一片的环境里,它是如何辨别方向又是如何“看见”猎物的呢?原来,这就是分布于刚果河流域的象鼻鱼。在它们的体内自带有一套高灵敏度的“生物雷达系统”。
    • 拜军; 梁忠; 张保华; 黄海涛
    • 摘要: 目的:对比基于心电图R波法提取的脉搏波传导时间(pulse wave transit time,PWTT)与基于非接触式生物雷达法提取的PWTT是否具有一致性,以验证生物雷达法在生理参数检测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进行硬件平台搭建并进行同步性测试,其次采用心电图R波法与生物雷达法分别获得人体心跳信号,然后采用小波变换对心电图信号中的R波、生物雷达信号中的波峰值和指尖脉搏信号的峰值进行提取,再通过指尖脉搏信号峰值计算各自的PWTT,最后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验证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种方法获得的PWTT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生物雷达法具有非接触的优势,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替代心电图R波法来获得PWTT等生理参数.
    • 石丁; 乔家豪; 马洋洋; 廖福元; 闫克丁; 张杨
    • 摘要: 生物雷达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具有非接触、穿透性、远间距等优势,常被应用在矿难、地震等灾害发生后探测处于挤压、密闭等受困情况下伤员的生命信号,并成为在灾害救援方面最具潜力的非接触式生命信号探测技术。灾害发生后,被掩埋的受困人员往往处于缺水、缺食、挤压、密闭等受困条件下,其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的同时,生理信号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我们可使用生物雷达对伤员的生命信号进行非接触穿透探测,并从回波信号中提取生命信号变化规律及特征,以确定受困人员的实时身体状况,从而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制定最优救援策略。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生物雷达的生命信号探测方法,介绍了基于接触式检测信号和非接触式检测信号的生命状态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生物雷达在受困人员的生命状态识别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