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具
生活用具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0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专利文献42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紫禁城、收藏、收藏家等;
生活用具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湘黔、赵光、王冬华等。
生活用具
-研究学者
- 李湘黔
- 赵光
- 王冬华
- 冯飞龙
- 吴芳
- 杜炜
- 熊礼富
- 王琼
- 阳飏
- Arne
- Catherine
- Cathy
- Fehling
- G·T
- Jacobsen
- Jason
- Jennie
- Jolyon
- Lee
- Peiz
- Phillips
- Samwoong
- Sara
- Vaz
- Veronica
- Wamhouse
- Woo
- Yates
- Yvonne
- 丁姗姗
- 万少枫
- 万杨
- 东台
- 于海鹏
- 云凡
- 云南楚雄
- 亦权
- 付建
- 仝涛
- 仲彦
- 任元成
- 任铭雪
- 伊萌
- 伍中正
- 伯骏
- 何国俊
- 何奇
- 何智
- 何沅澎
- 余学云(图)
-
-
窦伟
- 《初中生学习指导》
| 2020年
-
摘要:
马勺原本是先民的一种生活用具,是用来喂马的器具,选用优质的桐木、春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其中圆形用来盛水,长形用来添加饲料,从夏商沿用至今。马勺脸谱为陕西三秦地方民间所独有,由中国民间社火脸谱演化而来。在陕西民间,至今春节仍有耍社火的习俗。马勺脸谱的谱式图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等民间传说及地方戏曲中具有法力、正义感的人物脸部造型。
-
-
赵力冬
- 《炎黄地理》
| 2020年
-
摘要:
我国在很久以前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又可称之为石器和陶器时代,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和中国古代文明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代所制作的陶器,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重要文化遗产之一。陶器的用料简单,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陶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作为容器,炊具,生活工具等。在开始使用陶器之前,原始先民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用具,利用果壳或手工编织物来盛放物品,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是奢侈品了,因此陶器的制作充分展现了祖先们的智慧。
-
-
-
-
李湘黔
- 《第二课堂》
| 2020年
-
摘要:
STEM知识素养人文知识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其内容的大概意思为:将一个瓮埋在地下,在瓮口上蒙一层薄皮革,侧耳伏在瓮口上面,就可以听到周围的动静。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对听瓮不断改进,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窃听工具。
-
-
李湘黔
- 《第二课堂》
| 2020年
-
摘要:
STEM知识素养人文知识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正式的水车。当时,汉灵帝命令毕岚造"翻车",也称为"龙骨水车"。这种水车主要由木链、刮板等结构组成,节节木链就像一根根龙骨,因此得名。水车提水时,一般被放置在水源边,利用链轮传动的原理,以人力或者畜力带动木链不停翻转,而后,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把水引上岸,进行灌溉。龙骨水车使用了一千多年,对于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
李湘黔
- 《第二课堂》
| 2020年
-
摘要:
STEM知识素养人文知识青铜镜是我国古代的照面用具,早在4000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马厂类型文化遗存中就有了铜镜。在古铜镜中,有种透光鉴令人叹为观止。透光鉴又名透光镜,当太阳光照在镜面上时,会在墙壁上出现与镜子背面图案相似的花纹,如同太阳光从镜中穿透一样。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记载:“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
-
李湘黔
- 《第二课堂》
| 2020年
-
摘要:
STEM知识素养人文知识公道杯是我国宋代时期发明的一种特殊的酒杯。传说朱元璋曾使用此杯给大臣倒酒,本已快倒满的酒杯,再倒了一点点酒后,突然杯里的酒全部不见了。皇帝立即被它的神奇所吸引。此后,公道杯便成了专供王公贵族享用的一种陶瓷工艺品。这虽然只是传说,但是公道杯的制作精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用这种杯子倒酒,每个人倒酒的上限都一样,十分公平,所以获得了"公道杯"这个美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