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殖调控

生殖调控

生殖调控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8759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泰山学院学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4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十二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全军第十二届实验动物专业学术会议等;生殖调控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迟长凤、宋艳、曹子豪等。

生殖调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8759 占比:99.80%

总计:48855篇

生殖调控—发文趋势图

生殖调控

-研究学者

  • 迟长凤
  • 宋艳
  • 曹子豪
  • 吕振明
  • 周莉
  • 桂建芳
  • 吴常文
  • 孙连莲
  • 尤民生
  • 张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雪丽; 李珊; 吕向阳; 邹振
    • 摘要: 吸血昆虫是可以传播病原微生物的一类节肢动物,包括蚊虫、白蛉、蠓、猎蝽、跳蚤等。由于其特殊的吸血习性,它们成为了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锥虫病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媒介载体。虫媒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面积广和危害重等特点,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还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针对虫媒传染病的药物匮乏以及虫媒病原对化学药物抗性的不断增加,阻断吸血昆虫的生殖成为控制虫媒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和20-羟基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20E)在昆虫生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JH与胞内受体复合物Met/Tai结合后调控JH/Met靶基因表达,进而促进卵黄发生过程,为昆虫之后的吸血及产卵提供了必要条件;20E胞内受体为EcR/USP组成的异源二聚体,两者结合后激活下游基因表达,诱导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合成,为发育的卵巢提供营养。营养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以及氨基酸介导的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同样可以激活Vg合成,促进昆虫生殖;此外,营养信号通路与JH和20E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吸血昆虫发育和繁殖。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脂代谢等能量代谢过程是昆虫生殖过程中主要能量来源,可以满足吸血昆虫生殖发育不同阶段极高的能量需求。研究表明,JH和20E信号通路在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微小RNA在蚊虫这一类吸血昆虫中被证明与肠道微生物稳态、血液消化以及脂代谢等生理学过程密切相关,进一步影响了蚊虫卵巢发育。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测序技术的革新,吸血昆虫生殖调控机制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吸血昆虫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通过调控吸血昆虫生殖的方法以阻断病原传播提供重要线索。
    • 张晖; 潘阳阳; 王靖雷; 张瑞; 黄嘉馨; 余四九; 崔燕
    • 摘要: 旨在研究RBM3在牦牛(Bos grunniens)生殖相关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4~6岁健康雌性牦牛各3头为采集对象,采集其卵巢、子宫和输卵管共9组试验样品,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牦牛RBM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分别在基因层面和蛋白层面检测RBM3在牦牛子宫、卵巢和输卵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RBM3蛋白在试验样品中的分布定位。牦牛RBM3基因(GenBank No.:MF142258.1)被成功克隆并预测出二、三级结构,发现其与野牦牛亲缘性最近,基因编码区第51位、98位核苷酸不同于常见哺乳动物,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的非跨膜蛋白。RBM3蛋白在本试验9组样品的表达量有如下差异:在卵巢中,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输卵管中,卵泡期显著低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子宫上,卵泡期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BM3在卵巢中的主要表达位置是卵泡膜、颗粒层和黄体细胞;在输卵管的表达位置是黏膜上皮;子宫上的表达主要以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为主。本研究结果提示,RBM3可能参与牦牛个体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的调控以及妊娠识别等过程,为RBM3这一冷应激调节因子参与牦牛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李泉城; 徐慧萍; 宫庆礼; 王玉水; 刘明
    • 摘要: 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11年开始,先后从澳大利亚引进墨瑞鳕鱼苗500余万尾,经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陆续攻克了封闭式工业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亲体种群选育技术、全人工繁育技术、生殖调控技术等难题,现将墨瑞鳕封闭式工业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一、养殖设施1.厂房及配套设施厂房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车间留有透气窗和排风扇,便于夏季高温通风排气。
    • 吴俊虹; 曹子豪; 郑利兵; 迟长凤
    • 摘要: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脊椎动物的繁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于许多无脊椎动物中.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出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命名为SjGnRH,KP982885.1).SjGnRH基因的cDNA全长71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73 bp,编码90个氨基酸,包括一条含有3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2个氨基酸的GnRH多肽和44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GAP);SjGnRH与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和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同源性分别为86.7%和73.3%;SjGnRH高度保守的十二肽与剑尖枪乌贼和真蛸的octGnRH相似度达100%,其信号肽的相似性分别为66.7%和54.8%,GAP区的相似性分别为95.5%和77.3%;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SjGnRH基因在成熟期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在脑中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jGnRH mRNA在脑内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jGnRH在食道上神经团、食道下神经团和视叶的不同部位均有表达,暗示SjGnRH可能参与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殖调控作用.
    • 曹文怡; 易少奎; 杨楠; 苏君晓; 罗双双; 高泽霞; 周小云
    • 摘要: 克隆并分析泥鳅cyp19a1a的全长cDNA和5′侧翼序列,用qRT-PCR技术比较cyp19a1a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组织间和倍性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泥鳅cyp19a1a的cDNA全长1905 bp,包括29 bp的5′TR、301 bp的3′UTR和1575 bp的ORF序列,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I-螺旋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等重要功能域。用hiTAIL-PCR克隆获得2040 bp的5′侧翼序列,在该序列上预测到典型元件TATA-box,以及C/EBPβ、SRY、ER、CREB、GR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12月龄四倍体泥鳅的体长、体质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但性腺发育明显滞后于二倍体。cyp19a1a和cyp19a1b分别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性腺和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倍性间比较结果显示,cyp19a1a在四倍体各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二倍体(除精巢外);cyp19a1b在四倍体雌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但在四倍体雄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二倍体。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四倍体中相对较高的cyp19a1a表达可能与其性腺所处发育时期有关,较晚的性成熟有利于泥鳅将更多能量用于个体生长。由于cyp19a1及其催化产生的雌激素还可以通过GH-IGF通路调节鱼类的生长,推测cyp19a1在泥鳅倍性间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二倍体、四倍体间的生长生殖差异密切相关。
    • 王伟; 马艳萍; 滚双宝
    • 摘要: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长度为21~22 nt,以特异的序列互补结合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经典的miRNA作用机制中,miRNA通常与靶基因3'UTR种子区序列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miRNA还可与靶基因5'UTR区、编码区及启动子区结合,进而参与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大量miRNA被鉴定,其参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也被逐渐揭示.大量研究表明,miRNA能够参与动物生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疾病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猪的遗传改良工作中,对主要经济性状(繁殖、生长发育、胴体肉品质、抗病等)进行改良,选育优良品种,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就miRNA生成和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在猪生殖调控、肌肉发育、脂肪沉积和抵抗疾病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系统了解miRNA在猪重要经济性状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深入开展相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 张燕娜; 赵倩; 赵伊英
    • 摘要: 为进一步探索内共生菌Wolbachia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生殖调控的影响,本试验筛选出完全感染Wolbachia和完全不感染的土耳其斯坦叶螨品系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 表明:感染Wolbachia后,叶螨体内一些与生殖相关的基因发生明显变化,其中3 810个基因在雌成螨中受到影响,2 885个基因在雄成螨中受到影响;其中一些参与脂质转运、氧化还原反应、消化及解毒作用的基因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这为内共生菌Wolbachia引起宿主生殖调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朱翔宇; 尤士骏; 刘天生; 张玲; 尤民生
    • 摘要: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为母系传播的胞内共生菌,可通过对宿主产生多种调控方式扩大其自身在宿主种群的传播.据推测,有40% ~ 60%的节肢动物都感染有Wolbachia,并可根据不同株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多个超群.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Wolbachia对其宿主的调控方式及其调控机制及提出更为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本文综述了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1924年Wolbachia被报道首次发现于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的生殖组织中,1971年确认其与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现象有关.Wolbachia可以通过胞质不亲和、杀雄、雌性化、孤雌生殖等作用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除生殖调控之外,Wolbachia对宿主的调控方式还包括调控宿主新陈代谢、抵制病原菌、影响宿主生殖力等.Wolbachia调控的胞质不亲和现象可用“修饰-营救”(modificationrescue)模型解释,且已有与Wolbachia诱导宿主胞质不亲和相关的功能基因被报道.wMel株系是首个公布全基因组序列的Wolbachia株系,随后又有数十种不同株系的Wolbachia基因组陆续被破译.wMel株系Wolbachia可起到抑制登革热病毒传播的作用;同时,Wolbachia和昆虫不育技术的结合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野外种群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鉴于目前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应开展以下研究:(1)Wolbachia基因组及生殖调控作用关键功能基因的研究;(2) Wolbachia与宿主间互作机制的研究;(3)Wolbachia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 殷开来; 熊丹丹; 田甜; 游双菲; 李俊
    • 摘要: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一员,可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α样受体(GFRAL)结合调节机体代谢活动.研究发现,GDF15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不良疾病有关,包括癌症、糖尿病、厌食症、肥胖症和许多其他疾病.GDF15在胎盘和前列腺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在人类生殖系统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GDF15在人类生殖系统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分别从GDF15在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女性方面包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以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和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等;男性方面包括其在前列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和对前列腺癌的预测及诊断价值等.
    • 范文静; 李纯锦; 陈璐; 周虚
    • 摘要: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产生的十肽激素,GnRH处于下丘脑-垂体-性腺生殖激素链的中心,是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因子,对动物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Gn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的分子结构、基因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为更好地应用这一激素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