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共同体

生态共同体

生态共同体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工业经济、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65368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 生态共同体的相关文献由11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丹、李凌羽、轩玉荣等。

生态共同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65368 占比:99.86%

总计:65460篇

生态共同体—发文趋势图

生态共同体

-研究学者

  • 李丹
  • 李凌羽
  • 轩玉荣
  • 张胜男
  • 彭文英
  • 李婧玮
  • 李志萌
  • 林婉玲
  • 王士良
  • R.Rufether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茜
    • 摘要: 作为“爱尔兰民间故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狼行者》讲述了猎狼者之女萝宾在森林中意外成为“狼行者”,并与同样可以变身为狼的女孩梅芙合力拯救狼群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出发,影片围绕人类猎杀狼群的伦理线对“狼行者”这一伦理身份及其所处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进行解构,从而剖析出叙事背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共同体伦理观:天地万物本为一体,人类自然和谐共生。
    • 柯进华; 林虹雨; 王宁
    • 摘要: 关于后疫情时代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探讨正持续成为全球热点。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是自然对人类提出的严重警告或报复。从生态文明的高度系统深入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的人类文明发展亟需一场彻底的生态变革,如果人类能够从新冠疫情中充分汲取经验教训、革新思想、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人类文明就可能由此化危为机,迎来全球生态文明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 张培
    • 摘要: 共同体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定、价值指向和现实选择.文章在阐释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基础上,从利益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四个维度剖析了职业教育治理的共同体逻辑,进而围绕"中心—边缘"结构、"技术—社会"互动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共同体理念的新治理框架,强调职业教育领域应更新治理理念,重构主体关系,创新办学模式,强化技术赋能等,以此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 蔡敏
    • 摘要: 生态共同体是指在整个的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既能自由地发展,又能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相互之间和谐共处,整个生态系统 处于平衡且良好发展的状态。生态共同体不是即成的,而是有其生成逻辑。它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状况、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的必 然要求的现实背景下,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理论基础,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当代西方主流生 态理论而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文明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生态共同体的形成有着鲜明的现实逻辑、深刻的理论逻辑及及深厚的历史逻辑。
    • 马瑞科; 袁祖社
    • 摘要: 作为人类理性自主建构的总体性社会规范机制,制度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规制和教化功能.现代性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以资本逻辑为本位价值的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马克思新的历史—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资本逻辑、技术理性和异化消费等"反生态"机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由此开辟了一种"生态理性"的制度性批判与建构逻辑.深刻反思西方"反生态"制度设置在生态危机诱发机制中的根本性作用,并通过自觉的制度理性筹划实现现代制度实践的生态化转向,可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实践、构建有机性的生态共同体提供重要的制度性证成逻辑.
    • 杨渤
    • 摘要: 徐州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应依照健康科学、生态安全、环保节能、尊重自然文化遗产的理念,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及时预防和应对各类"城市病".同时,徐州面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需要不断推进绿色引领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确保城市生态健康的同时不断提升本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 李丹; 李凌羽
    • 摘要: 建设"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建设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蕴含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理论上它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前提,以共商共建为建设路径,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思想基础;实践上"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已初步完成顶层政策设计、平台机制建设、绿色金融支持、项目交流合作。
    • 李丹; 李凌羽
    • 摘要: 建设"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建设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蕴含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理论上它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前提,以共商共建为建设路径,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思想基础;实践上"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已初步完成顶层政策设计、平台机制建设、绿色金融支持、项目交流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建设,体现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由此展现出的治理新理念、新经验、新面貌,将助推其成长为全球生态治理的中流砥柱和未来全球治理的中坚力量。
    • 王雨辰
    • 摘要: 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兴起,形成了人与自然构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的伦理话语和历史唯物主义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前者脱离历史观,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仅仅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后者始终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性质,主张从生产方式入手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伦理话语的共同体思想主要是从重建生态价值观入手建构生态文明理论,由此形成倡导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反对科学技术运用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文明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则是从分析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性质入手,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前者是以忽视发展中国家人民生存权,追求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后者是捍卫发展中国家发展权与环境权,以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为导向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 杨文华; 王竹
    • 摘要: “两山”理论坚持历史的观点,深刻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此外,它还坚持辩证的观点,主张在实践基础上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有机统一。在理论上,它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在实践上,它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在生态实践中,它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两山”理论为指南;要求培育新型主体,变“经济人”为“生态人”;要求发展绿色生产力,走生态根治之路;要求打破民族、国家、文化、宗教的藩篱,在全国范围内,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生态共同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