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0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北京第三届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2010国际儒学论坛、2015年中医健康养生与服务论坛学术年会等;生命智慧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旭东、陈晓辉、刘冲等。
生命智慧
-研究学者
- 张旭东
- 陈晓辉
- 刘冲
- 孙林
- 巴登尼玛
- 李建伟
- 逆枫
- 刘慧
- 刘润堂
- 吴丹洁
- 孙孔懿
- 张布和
- 张立文
- 曹海燕
- 李丕洋
- 李兆良
- 王伟强
- 王华芳
- 第五鹏
- 许锡良
- 郑长青
- 陈秋
- 黄泽娇
- 严志清
- 乔宏明
- 任强
- 何仁富
- 何卫峰
- 余鹏
- 佚名
- 佟玉英
- 倪国波
- 傅永吉
- 冯焕珍
- 刘东晓
- 刘丽霞
- 刘仁增
- 刘付法
- 刘伟杰
- 刘国霞
- 刘宁静
- 刘永安
- 刘硕斌
- 刘绍本
- 刘金菊
- 刘香华
- 吉云霞
- 吕锡琛
- 吴双
- 吴金洋(图)
-
-
禹建湘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学术界长期误认为“自由”是西方文化体系中的核心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自由思想有缘木求鱼之嫌.彭玲的《孔子自由思想研究》一书则突破了这种学术成见,从一个全新的视域对孔子自由思想进行了发掘和论析.该著作以孔子自由思想为研究对象,兼论道家和禅宗的自由思想,激活了传统文化体系中的自由思想资源;同时,该著作结合孔子的人生行事进行分析,尽量还原孔子自由思想的本来面目,还原的目的不是复古,而是让老祖宗的生命智慧在新时代条件下蓬勃新的生机,照亮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
-
-
刘冲;
巴登尼玛
- 《中国教育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教育原点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经典问题,教育与社会、人的三边关系可作为教育原点研究的方法论.教育对社会和人既有依赖也有超越,教育原点的探寻应在理想社会建构和现实社会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致力于建设和彰显人性,培育理想的人.教育原点的探寻应观照教育的现实样态、理想样态和本真样态.教育的原点在生命,生命的实质在尊严.生命尊严原点的教育观从三个层面诠释教育:在“自在教育”的实体层面,教育是生命智慧的提升过程;在“自在教育”的属性层面,教育是生命质量的提升过程;在“自为教育”的关系层面,教育是生命价值的提升过程.
-
-
何仁富;
汪丽华
- 《当代儒学》
| 2020年
-
摘要:
如果说唐君毅早年的生死体验与其哲学建构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自己智慧的开启与宇宙人生直接感通而生出“想象性”生死体验,再由这些想象性生死体验直接激活内在的生命智慧的话,那么到了中年,唐君毅的生死体验与其哲学的关系,则更多的是在经历了事实上或经验上的“生死事件”之后,以反省的方式将这些经验升华为智慧。但是,将生命中经历的“体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哲学问题、哲学意识甚至哲学智慧,则是一以贯之的。
-
-
刘冲;
巴登尼玛
- 《中国教育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教育原点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经典问题,教育与社会、人的三边关系可作为教育原点研究的方法论。教育对社会和人既有依赖也有超越,教育原点的探寻应在理想社会建构和现实社会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致力于建设和彰显人性,培育理想的人。教育原点的探寻应观照教育的现实样态、理想样态和本真样态。教育的原点在生命,生命的实质在尊严。生命尊严原点的教育观从三个层面诠释教育:在"自在教育"的实体层面,教育是生命智慧的提升过程;在"自在教育"的属性层面,教育是生命质量的提升过程;在"自为教育"的关系层面,教育是生命价值的提升过程。
-
-
韩佳懿
- 《湖南教育:D版》
| 2020年
-
摘要:
一般来说,农村儿童因一般自理能力比城市儿童强,更容易把教材中的场景与生活融合起来。师生在课堂上一起打开生命教育绘本,就像打开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就会被绘本的内容吸引。笔者认为好的绘本阅读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确立主题,解读绘本刘慧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遵循生命之道,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生命道德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生命教育的绘本教学,一定要立足于生命教育立场与视域来解读。
-
-
章俊
- 《作文:高中版》
| 2020年
-
摘要: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开展“生命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生命教育的写作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来谈基于“生命教育”的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展示笔者在写作教学上所做的一些探索,同时就教于方家。
-
-
-
-
-
-
邓庆平
- 《2010年北京第三届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当前的公民素质教育当中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公民的生命意识教育亟待加强,在这个方面需要借鉴与吸收先秦儒学的生命智慧.先秦儒学生命智慧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全面的生命关怀意识,直接指向包括生理生命到社会生命再到精神生命在内的整个生命系统;二是强烈的生命主体精神,分别体现在儒家的仁说、修养功夫和理想境界之中.先秦儒学的生命智慧在过去几千年一直呵护着中华民族数以亿计生命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培育现代公民健全的生命意识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
-
-
- 《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
-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甚深广大的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挖掘和阐发中华修行文化的生命智慧,有利于化解当代精神信仰危机,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挖掘和阐发中华修行文化,可促进当代中国心学的创建和中华心文明面向世界化的弘扬,对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思想启迪和道德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