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论模拟

理论模拟

理论模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6774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管理观察、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等;理论模拟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传凡、姚如娇、李晓旭等。

理论模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6774 占比:99.87%

总计:116924篇

理论模拟—发文趋势图

理论模拟

-研究学者

  • 丁传凡
  • 姚如娇
  • 李晓旭
  • 何洋
  • 张在越
  • 肖育
  • 袁广洲
  • 孙和平
  • 张勇
  • 张曙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辉远; 王家正; 刘佳; 于欢欢; 林建德; 吴德印; 田中群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金电极上吸附对氨基苯硫酚(PATP)的电化学行为。在0.05 mol·L^(-1)的硫酸溶液(pH=1)中,从循环伏安图中可观察到PATP的不可逆电氧化峰。基于吸附PATP电化学氧化为4′-巯基-N-苯基醌二亚胺(NPQD)的反应机理,计算了电极表面PATP的覆盖度,并在低激光功率下通过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氧化产物表征。通过电化学线性扫描伏安法及理论模拟计算,确定了PATP电化学氧化的动力学参数,即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及传递系数α,确定了生成阳离子自由基的步骤为速率控制步骤。
    • 涂新军; 庞万宁; 陈晓宏; 林凯荣; 刘智勇
    • 摘要: 针对传统旱涝急转指数存在错漏判及无法统一旱涝急转等级划分的局限,在明晰旱涝急转定义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通过理论模拟和案例实践,结果表明:①传统的旱涝急转指数变化范围较大,且随着权重参数增大,错判率减小但漏判率增大,因此无法避免错漏判问题;错判情形发生在正常状态转为较为严重的涝或较为严重的涝转为正常状态,漏判发生在相邻的旱和涝等级均较轻的情形。②改进的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与旱涝指数的变化范围差别较小,旱涝急转评估可与旱涝评估(如基于气象或水文干旱指数)的分级及阈值设置保持一致,且通过先识别相邻事件是否分别为旱、涝而避免了旱涝急转的错判,构建的新权重项避免了旱涝急转的漏判。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水源的东江流域旱转涝主要发生在前汛期开始的4—5月,发生比例为33.8%;涝转旱主要发生在后汛期结束后的10月,发生比例为18.5%;旱转涝和涝转旱并存的年份有12 a。
    • 朱雯飞; 吴辉; 葛赛金; 张英军; 姚如娇; 蒋公羽; 肖育; 李晓旭
    • 摘要: 印刷电路板离子阱(Printed circuit board ion trap,PCBIT)是一种简化电极结构的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其独特的离散电极结构使其内部电场可通过改变电压施加方式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其分析性能.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PCBIT的主射频电场的优化.为进一步提升PCBIT的分析性能,本研究提出了在优化主射频电场的同时,对其共振激发电场进行优化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几何结构对离子阱内部主射频电场分布及质量分辨率的影响;然后,选取优化主射频电场后的PCBIT,通过改变其偶极共振激发信号的电压施加方式,优化离子阱内部共振激发电场,并对离子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和仿真,以评估和分析PCBIT的分析性能.优化共振激发电场的具体方法主要是在PCBIT的X方向离散电极上施加不同分压比的偶极共振激发信号.模拟结果表明,仅优化主射频电场对PCBIT的质量分辨率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但同时优化主射频电场和共振激发电场可显著提高PCBIT的质量分辨率.在优化的几何结构和参数条件下,当PCBIT的偶极共振激发信号分压比为2%时,m/z 1891离子质谱峰的质量分辨率可达到14500.本研究提出的优化方法可在不改变PCBIT几何结构的情况下,仅通过优化偶极共振激发信号的施加方式,实现共振激发电场的优化,进而大幅提升PCBIT的质量分辨率,为研制高性能小型化线形离子阱质谱分析仪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侯文琦; 阳璞琼; 刘波; 关志全
    • 摘要: 准确的等离子体参数信息对射频离子源的研制十分重要,为获得这些关键参数,需要借助朗缪尔探针作为研究手段。研究利用COMSOL软件作为研究平台,建立射频离子源的几何模型,并加入探针作为变量,通过仿真模拟得到不同功率下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分布,通过对比有、无探针加入的情况下所得参数的变化趋势,来分析朗缪尔探针对射频离子源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探针放入等离子体后,会对等离子体产生扰动,等离子体放电中心向右偏移大于1 cm。该研究结果为射频离子源的设计以及朗缪尔探针的测量分析提供了参考。
    • 刘娜; 张迪; 汪静; 范文杰
    • 摘要: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是一种新型微孔材料,具有永久的微孔骨架。CMPs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高、孔径大小可调控等优点。具体介绍了CMPs在气体吸附和分离、有机物封装、能量存储、阻燃和抑制细菌等方向的应用。同时介绍了CMPs的理论模拟进展,并对CMPs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王丹; 邱荣; 陈博; 包南云; 康冬冬; 戴佳钰
    • 摘要: 二维冰是典型的原子制造技术获得的新型原子级材料,其结构和成核生长在材料科学、摩擦学、生物学、大气科学和行星科学等众多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二维冰的结构性质已被广泛研究,但对其电学和光学性质知之甚少.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线性响应理论计算了二维冰相I在零温时的主要电学、光学、介电性质和红外光谱.其次,利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得到了二维冰相I在有限温度下的声子振动态密度.本文的结果揭示了原子级二维冰相I的电子结构,同时展示了其独特的光吸收机理,有助于二维冰相I的进一步实验表征和原子级操控.由于表面上的二维冰可以促进或抑制三维冰的形成,这对于设计和研发防结冰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二维冰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二维材料,为高温超导电性、深紫外探测、冷冻电镜成像等研究提供全新的标准材料.
    • 王伟民; 靳留雨; 徐福兴; 丁传凡
    • 摘要: 随着离子阱质谱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离子阱共振激发过程的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对于深入研究离子阱质谱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线性离子阱所使用的共振激发弹出电压ac(alternating current)的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定1个很小的恒定值(如1 V0-p),另一种是设定为1个幅值扫描范围.然而,鲜有人对比研究这两种设定方式对离子阱质谱分辨率等相关性能的影响,也尚未有人将该实验结果用理论模拟的方式进行验证.本工作基于自行搭建的小型连续进样接口离子阱质谱平台,利用纳升电喷雾电离源,以利血平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对照研究扫描共振激发对离子阱质谱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研究了恒定ac共振激发和扫描ac共振激发对离子阱质谱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c电压的初始设定应高于一定的阈值,并且使用扫描共振ac激发有利于提高离子阱质谱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随后,利用Simion离子光学证明了扫描共振激发ac相比于恒定共振激发ac可以防止阱中离子的提前激发.最后,对100 mg/L芬太尼和那可汀标准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扫描ac共振激发相比于恒定ac共振激发可将分辨率提高2倍以上.本研究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对照研究幅值扫描ac对离子阱质谱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离子阱质谱共振激发过程的理论模拟方法和相关程序,为进一步研究离子阱中更复杂的非线性共振等高阶运动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离子阱质谱的分析性能,加速了离子阱质谱的仪器调试过程.
    • 侯文琦; 阳璞琼; 刘波; 关志全
    • 摘要: 准确的等离子体参数信息对射频离子源的研制十分重要,为获得这些关键参数,需要借助朗缪尔探针作为研究手段.研究利用COMSOL软件作为研究平台,建立射频离子源的几何模型,并加入探针作为变量,通过仿真模拟得到不同功率下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分布,通过对比有、无探针加入的情况下所得参数的变化趋势,来分析朗缪尔探针对射频离子源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探针放入等离子体后,会对等离子体产生扰动,等离子体放电中心向右偏移大于1 cm.该研究结果为射频离子源的设计以及朗缪尔探针的测量分析提供了参考.
    • 苑琦; 杨昊; 谢淼; 程涛
    • 摘要: 通过电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大幅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的含量,同时也实现了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实现电化学储能.尽管对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但仍然缺乏高效地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催化剂.目前,已报道的研究体系在催化性能上远远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为了开发制备更高效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催化剂,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机理至关重要.在研究电化学反应机理方面,理论模拟可以从原子水平提供基元反应的反应细节和能量信息,补充了实验无法提供的微观反应机理.一方面解释了己有实验现象,另一方面也为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高通量计算和机器学习这些新的研究范式,为加速材料开发提供了理性设计的新思路.在本工作中,我们将对近些年来二氧化碳电还原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
    • 张传平; 张震; 于晓晓; 杨渭; 路永春; 李晓暾; 张璐; 王仕峰
    • 摘要: 随着原油多变、炼化水平及添加剂技术的进步,加之沥青复杂的组成,道路沥青的研究方法也急需革新.为进一步完善沥青分子结构、元素成分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对沥青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分子结构及机理研究、微观形貌表征、理论模拟计算及其它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沥青的表征及其老化、愈合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为今后沥青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