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3312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广东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犯罪问题国际研讨会、全国第十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研讨会等;理性选择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长城、张湛、王占军等。

理性选择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3312 占比:99.73%

总计:73510篇

理性选择理论—发文趋势图

理性选择理论

-研究学者

  • 周长城
  • 张湛
  • 王占军
  • 许传新
  • 匡自明
  • 周鸿
  • 席曾苹
  • 庄劲
  • 廖万里
  • 张先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铭敏
    • 摘要: 我国大学生对高学历的追求倾向日趋明显,考研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文章参照路芬开发的考研动因调查问卷,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两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得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入学选择的动机模型由机遇因素、自我实现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影响因素构成,以期通过对研究生入学动机的全面解读,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 陈亮
    • 摘要: 运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Logistic回归,从微观视角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得出: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自评健康度量居民健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比不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的健康水平好;采用手机网络作互联网使用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在户籍、性别、区域、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异质性。据此,分析出现异质性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 陈亮
    • 摘要: 基于Grossman健康理论模型和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运用中国2011―2019年省级宏观面板数据,研究互联网普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互联网普及对居民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互联网普及能显著降低居民的死亡率;第二,互联网普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即中部地区的互联网普及能显著降低居民的死亡率;第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终端数是互联网普及对居民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第四,变更被解释变量和关键解释变量作稳健性检验后,互联网普及对居民健康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发展中部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完善公共服务,净化网络环境。
    • 况怡霞; 刘郁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医药市场逐步扩大,但居高不下的医药营销人才流失率给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留住人才,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成为医药企业关注的重要内容。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以效益最大化为根本要求,强调社会中的个体作为“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受到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以此理性说明行动者有目的的个人行为。以贵阳市为例,探究理性选择理论视域下导致医药营销人才流失的社会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医药企业中医药代表严重流失问题的对策。
    • 万深玮; 张勇花; 刘嘉; 丁铁凝
    • 摘要: 在碳普惠制以及“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以森林碳汇产品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绿色低碳消费市场领域迫切需要一个面向公众的长期有效的激励模式,如何保证公众更积极、更高效、更便捷地实现购买行为,仍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基于理性选择理论以及期望理论的整合模型,对公众购买森林碳汇产品的激励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最终设计出一套具备高度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完备性的激励体系。从期望、效价以及工具值三者分别入手,结合公众所具备的三大效益的理性特征,形成出一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励不同效价导向型需求的公众购买意愿激励包,为碳普惠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森林碳汇自愿购买市场机制的继续完善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 马雪瑶; 李钢; 周俊俊; 石金龙; 胡敏; 王娟; 陈诺
    • 摘要: 中国民间抱养行为由来已久,家庭送养的决策将完全改变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轨迹。囿于送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且相关研究匮乏,亟需系统性的剖析。文章基于公益平台寻亲数据,运用社会网络、空间分析、数理统计以及地理探测器的方法,探究1981—2010年家庭送养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归纳送养决策的流程及原因机制。结果表明:1)送养主体为未满1周岁女童。2)送养人数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分布,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中部以及川渝地区。3)家庭送养原因以经济贫困为主,违反生育政策的影响次之。当家庭面临狭小的生育空间时,重男轻女的思想会被强化。4)地理探测器结果揭示,人口因素是影响送养空间分异最主要的原因,自然灾害、计划生育和经济因素在不同时期产生较大影响。5)基于理性选择理论提出了多尺度下的家庭送养的影响机制,认为家庭在作理性送养决策时,往往遵循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原则。
    • 程同顺; 李庚泰
    • 摘要: 卡普兰在《理性选民的神话》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民主理论,他试图批判传统公共选择学派的“理性的无知”分析框架,构建起“理性的胡闹”分析框架,并提出解决民主失灵的方案。但他对“理性的无知”的否定是失败的,其理论反而是对理性选择固有共识的肯定、对理性选择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卡普兰民主理论实质是对西方选举民主的辩护,我们可从中窥见西方民主的本质——以选举为核心的精英政治。要真正解决民主失灵问题,需要摆脱选举环节的局限和精英主义倾向,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方能为其提供新的思路。
    • 陈悦; 陆娅
    • 摘要: 官僚体制中的行动绝大多数都是依照既定的、规范化的、具有合法性的条例进行运作,但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在规范化的体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化可衡量的人情关系.如何促进二者有机结合,防止二者的弊端结合成为常态.首先法规制度要起到底线保障的作用,其次权威系统内部的管理制度要高效合理,随系统发展而适时调整.科层组织和熟人社会的结合本就是要扬长避短以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那么科层制结构的专业性、精确性与效率就要想办法发挥出来,尽可能在标准化制度能够实现最大产出的时候,发挥理性规则制度化的优势,使制度趋向于尽可能消除人为影响.
    • 王虹
    • 摘要: 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下,我国乡村学校的在校生数量不增反减,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源流失现象。对此,以来自山西z村三位家长的访谈资料为基础,在理性选择理论的视域下,分析家长为子女做出向城流动抉择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反思支配乡村儿童向城流动的观念机制、资源机制、发展机制与风险机制,为促进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提供一个观察视角。
    • 王虹
    • 摘要: 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下,我国乡村学校的在校生数量不增反减,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源流失现象.对此,以来自山西Z村三位家长的访谈资料为基础,在理性选择理论的视域下,分析家长为子女做出向城流动抉择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反思支配乡村儿童向城流动的观念机制、资源机制、发展机制与风险机制,为促进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提供一个观察视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