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球囊压迫

球囊压迫

球囊压迫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10227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吉林医学等; 球囊压迫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俞文华、任欢、卜慧莲等。

球囊压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10227 占比:99.24%

总计:10305篇

球囊压迫—发文趋势图

球囊压迫

-研究学者

  • 俞文华
  • 任欢
  • 卜慧莲
  • 孔存龙
  • 徐福兴
  • 朱强
  • 杜权
  • 梅展展
  • 樊肖冲
  • 温媛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Sterman-Neto H; Fukuda CY; Duarte KP; 李泓锡(译); 丁远远(译)
    • 摘要: 临床上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三叉神经痛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射频(radio frequency, RF)和球囊压迫(balloon compression, BC)等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关于两种手术方法的镇痛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尚无正式的临床试验。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头对头试验方案,评估BC和RF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病人随机分为BC组和RF组,术前和术后全程对病人进行疼痛、心理和生活质量评估,主要结果是术后6个月内的疼痛评分(0~10分)及并发症情况。研究在完成一半预估样本后,进行了预先计划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并发症、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情绪评分、镇痛药物使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等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唯有术后30天时点,RF组病人的面部感觉异常症状多于BC组,其他时间点无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果,BC与RF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根据实验设计,终止进一步研究观察。
    • 孙承龙; 朱强; 杜权; 俞文华
    •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时标准梨形球囊与非梨形球囊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PBC的患者70例,根据术中影像模式变化分为标准梨形与非梨形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及并发症(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味觉减退)发生率。结果PBC中球囊形状的变化遵循特定的模式;标准梨形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非梨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标准梨形球囊患者手术效果优于非梨形球囊患者。
    • 江安珍; 叶斌斌; 李成梅
    • 摘要: 目的探讨球囊压迫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创伤应激状态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止血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102)。照组予以B-Lynch缝合法止血,观察组予以宫腔阴道双球囊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创伤应激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和止血效果,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 Cor、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 APTT、P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压迫止血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创伤应激状态,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术后出血量。
    • 何雯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产妇实施止血治疗的过程中球囊压迫止血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接诊且行宫腔纱布填塞止血治疗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行球囊压迫止血治疗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组间临床治疗指标、血红蛋白(Hb)、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动脉结扎率、止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分析。结果: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时间[(23.44±3.35)min]、填充物滞留时间[(15.33±1.98)min]、下床活动时间[(34.88±4.89)h]、住院时间[(7.34±1.85)d]更少,P0.05;分娩24h后,观察组Hb高于对照组,且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3)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子宫动脉结扎率较低,且止血率较高,P<0.05;4)观察组发生2例并发症(4.00%),对照组发生9例并发症(18.00%),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产妇止血治疗期间采用球囊压迫止血方法,止血效果佳,并发症少,且能降低子宫动脉结扎率,值得应用。
    • 陈逢春
    • 摘要: 目的:探讨球囊压迫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疗效、性激素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54例,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归为两组,对照组27例行B-Lynch缝合止血,观察组27例实施球囊压迫止血。比较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手术前后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各性激素指标(E2、LH及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球囊压迫止血有较好的效果,并可加快恢复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魏成博
    • 摘要: 目的:探究球囊压迫(PMC)与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复发率、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7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C组(38例)、MVD组(38例),通过两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评估、术后有效率、复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治疗情况来评估两种方案。结果:MVD组术后总有效率与PMC组术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PMC显著高于MVD组(P<0.05),MVD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MC组(P<0.05)。结论:MVD、PMC均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是根治性手术,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PMC术式,但术中创伤较大;PMC属微创,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自身意愿选择最佳术式。
    • 董生; 齐华文; 张晓磊; 任远; 郭毅; 师炜; 王劲; 杨学军
    • 摘要: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1]。1983年Mullan和Lichtor最早报道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2]。之后的临床研究表明,球囊导管在Meckel腔内的位置能够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出现的机器人技术使球囊压迫手术更加精准。但应用MRI确定Meckel腔并结合机器人技术辅助的个体化球囊压迫手术未见文献报道。
    • 司雨; 吴超; 陈素华; 林国中; 韩芸峰; 杨军; 马长城
    • 摘要: 目的总结“四步法”机器人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11月20例三叉神经痛行机器人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的资料。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位数8分(7~10分)。以“四步法”操作流程实施术前规划和手术:①在三维图像上初步定位;②在CT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确定穿刺方向;③在MRI图像上微调穿刺路径和Meckel囊的关系;④低阻力穿刺。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X线侧位片球囊均呈现典型“梨形”形态。术后即刻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0分17例,1分3例。术后均术侧面部麻木、术侧一半舌体深浅感觉障碍,15例术侧咀嚼肌肌力下降,1例术侧角膜反射减退,3例术后口角疱疹。术后随访3~23(10.7±5.1)月,VAS评分均为0分,无三叉神经痛复发。2例残留面部轻微麻木,余18例术后面部麻木、舌体感觉障碍、咀嚼肌无力、角膜反射减退和口角疱疹均消失。结论采用“四步法”实施机器人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疗效满意。
    • 黄恒艺; 张爱民; 叶小龙; 耿泽阳; 吴逸伦; 许圣荣; 周增华; 何睿林; 蒋宗滨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并接受PBC治疗的19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根据2015年制定的《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PBC治疗;(3)年龄≥18岁.排除标准:(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病历记录不完整、出院后随访丢失.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面部单纯疱疹分为疱疹组和非疱疹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ASA分级、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口服药物种类、术前数字等级评分(NRS评分)、患侧、累及神经分支、血液检验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CD4+和CD8+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手术操作时间、球囊持续压迫时间、注射造影剂容积、全麻机械通气时间、术后NRS评分多方面进行比较.采用单变量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然后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与PBC术后面部单纯疱疹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最终完成研究,其中49例(27.1%)术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132例(72.9%)未发生单纯疱疹感染.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0,95%CI=1.064~1.287,P=0.001)、女性(OR=8.030,95%CI=1.461~44.150,P=0.017)、病程(OR=1.363,95%CI=1.188?1.465,P<0.001)、CD4+计数下降(OR=0.879,95%CI=0.783~0.987,P=0.029)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相关.结论 年龄、女性、病程、CD4+计数下降是PBC术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的主要危险因素.
    • 赵政政; 宋敏华; 江峰; 于洋; 孙明洁; 陈付强
    • 摘要: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术与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疼痛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年龄41~83岁,性别不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射频热凝组(n=19)与球囊压迫组(n=21)。射频热凝组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球囊压迫组全麻下行球囊压迫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球囊压迫组较射频热凝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更平稳,手术时间更短(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时BNI疼痛评分分级及BNI面部麻木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热凝组患者术后24 h时BNI面部麻木、咬肌无力、角膜反射发生率均较球囊压迫组高(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咬肌无力症状均恢复;射频热凝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角膜反射迟钝发生率较球囊压迫组高(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日时恢复质量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射频热凝术与球囊压迫术均为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球囊压迫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更平稳,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