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性批判

现代性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8794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现代哲学、求实、理论界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第四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等;现代性批判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韩秋红、胡绪明、罗骞等。

现代性批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8794 占比:99.92%

总计:439161篇

现代性批判—发文趋势图

现代性批判

-研究学者

  • 韩秋红
  • 胡绪明
  • 罗骞
  • 卓承芳
  • 吴楠
  • 庞立生
  • 曾永超
  • 漆思
  • 王才勇
  • 刘晓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喻卿; 陈文青
    • 摘要: 布鲁诺·鲍威尔将“犹太精神”与现代工业精神相联系,对“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方式仍然局限在“废除宗教”层面。而马克思认为“犹太精神”实质是以利己主义为原则的商业精神,其内涵与现代市民社会密不可分,反映了具有现代性的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等本质属性。马克思主张立足于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来解决“犹太人问题”。本文认为应从现代性视角理解马克思眼中的“犹太精神”、分析马克思对鲍威尔犹太人问题观的批判以及马克思解决犹太人问题的现实路径。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现代性批判思想对唯物史观构建及其后期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也为我们当下应对现代性危机提供了思想借鉴。
    • 李想; 吕翠微
    • 摘要: 在马克思的理论旨归中,为全人类谋幸福是终其一生的目标,而对现代性的批判则是其揭露主体在生产关系中受资本逻辑驱使进行着异化劳动并不断被榨取剩余价值的理论武器。从主体向度来分析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展开过程,将其哲学批判视角、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融入到市民社会的关系主体和现实社会的实践主体中,从主体的不同面貌中认识现代性所蕴涵的资本逻辑给人带来的压迫和束缚,进而追寻实现主体自由与解放的道路。
    • 宋富娟
    • 摘要: 现代性与现代化相伴而生,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根本特质。现代性批判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发展的重要拐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现代性超越传统性,使人从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从封建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封闭自足走向以物为基础的相互依赖;同时,也批判了现代性让人陷入困境,揭露了国民经济学的阶级本性,分析了扬弃资本现代性的途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正确认识和建构中国新现代性提供了理论遵循。要正确把握和规制资本运作逻辑,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同富裕,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以共享引领现代化新图景。
    • 张泽宇
    •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影响很大,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有哈贝马斯与列斐伏尔,他们分别采取了交往理性批判与日常生活批判,虽然他们的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却没有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那一维。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批判并且审视现代性,才能更加鞭辟入里地透视现代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为当代中国超越西式现代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种通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途径。
    • 丁莉丽
    • 摘要: 当前农村题材影视剧大致提供了三类农村影像:新农村、旧农村和“乡村牧歌”式农村。以“现代性”视域观照当前农村影像,“新农村”主要存在于新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是当下农村社会脱贫、奔小康的“现代化”目标的投射;“旧农村”主要存在于一些文艺片以及作者电影中,以尖锐的“现代性批判”指向农村人文环境的恶化与农民的劣根性;“乡村牧歌”式的影像主要局限于一些文艺电影和纪录片中,是“审美现代性”的产物。三类影像构成的“互文”关系,不但映照了当下关于“现代性”阐释的多元立场,同时一起参与了对农村这一时代镜像的整体性建构。
    • 孙来斌
    • 摘要: 作为学术研究一个重要论题的现代性,是西方启蒙运动昭示的人类文明时代的提炼,也是对资本主义世界诸多症候的凝练,而对于当今时代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来说更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近现代西方众多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批判分析,由此形成了西方现代性批判的诸多理论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探析》在系统梳理西方近现代思想家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性,并落脚于中国现代性建设的伟大实践。该著作选题宏大、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表述精当,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深厚的学理性,是一部独到优秀的学术著作。
    • 张佳琳
    • 摘要: 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文化作为俄罗斯哲学反思现代性的理论工具,其人文性、浪漫性、集体性和宗教性的基本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以俄罗斯哲学世界观的本体主义、生命体验、精神共性和实践意向为核心阐释原则。再加上俄罗斯哲学的终极关怀价值取向促使其对一般社会历史过程发起整体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现代性思想的思维定式来审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后现代性建构指向。当代俄罗斯哲学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痛苦蜕变之后,开始重新认识俄罗斯传统哲学的精神价值,其产生到走向成熟到再度复兴的演进逻辑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初步洞悉到逐步深入并走向世界的过程。因此,对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论工具、阐释原则、建构指向进行论证与分析,可充分挖掘其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内在逻辑并把握其当代发展态势。
    • 吴辉
    • 摘要: 在西方主流现代性话语中,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一度被低估。经典社会哲学家涂尔干、韦伯等人虽有对现代性的分析,但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高度。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是理性主义,而马克思通过分工、资本和所有制批判,呈现出现代性批判的重要特质。分工是分析市民社会结构及其问题的钥匙,资本原则奠定马克思现代性分析的本质维度,所有制批判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扬弃现代性的制度筹划。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的思想,不仅为后续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思路,也为中国理解和超越现代性提供指引。
    • 顾建红
    • 摘要: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以工业资本主义为背景。工业资本主义理性至上的形而上本质所引发的人的存在危机直接表现为资本逻辑抽离现实生活,实现了对人的感性、日常性生活的侵占与物化。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实践观为基础,通过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达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重启了人类生活的意义性境域,为推动人的本质性回归作出重要贡献。这既是对现代性理性至上形而上本质的批判,也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度发展,更是深度呼应了西方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时代性批判主题。
    • 刘怀玉
    • 摘要: 《空间的生产》是一部试图回答20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重要之问“资本主义何以幸存”并展开全面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杰作。其核心论题是:资本主义因为把原有的直接物质生产方式升级为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或空间的生产而得以苟延残喘,但亦因其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为空间的矛盾而必然灭亡。此书之重心不是后现代式三元空间辩证法,而是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升华的空间矛盾辩证法。但其解决问题之道并非传统马克思主义方案,却是“近尼采式”的集“国家-社会-文明”为一体的现代性三维批判推想。其中既有晚期马克思主义倾向,也有后马克思主义成分,是一份有争议的遗产。研究通过阐明列斐伏尔现代性批判的“三位一体”,以期摆脱目前学界对《空间的生产》的“后现代式”片面诠释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式”简化解读这两大主流模式的过度依赖,恢复空间生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来面目与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