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性体验

现代性体验

现代性体验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专利文献944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人民论坛等; 现代性体验的相关文献由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一川、李欣欣、王明科等。

现代性体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9442 占比:99.20%

总计:9518篇

现代性体验—发文趋势图

现代性体验

-研究学者

  • 王一川
  • 李欣欣
  • 王明科
  • 廖斌
  • 张晓静
  • 彭文祥
  • 李海英
  • 杨向荣
  • 段从学
  • 王小章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蔡东亮
    • 摘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警匪电影发展无外乎是警匪片与公安片的翻转腾挪.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匪派生类型公安片,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下,逐渐演变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分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警匪片,集中展示了现代化的视觉元素以及跨国追捕的异域情调,注重突出娱乐启蒙与现代性体验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警匪电影主要以合拍片的形式存在,香港导演在新主流话语的平台上找到了与内地意识形态和解的出路.展望我国警匪电影的未来发展,公安片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将继续存在,但是警匪片则会逐渐呈现出两种趋势:大陆导演探索作者化风格的警匪片创作,而港式警匪片融入更具普适性、包容性的新主流电影创作.
    • 简圣宇
    • 摘要: 探究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需要围绕"现代性体验"在中国美学研究领域的发生发展这一基本线索,将这一纷繁复杂历程置入一个有脉络可循的学理框架之中加以立体展现.杨春时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史》作为第一部从思潮史角度切入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学术著作,在学术史上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地位.
    • 李忠
    • 摘要: 高加林作为新时期小说《人生》中的典型人物,蕴含着作者路遥对人生的思考和现代性体验的回应.理解了高加林的现代性体验,也就明白了路遥所要传达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现代性理论视角,通过论述人生道路的迷茫、乡村集体的背离、城市个体的疏离以及漂泊的无根体验来透析高加林的现代性体验,使人们能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时代、社会环境,理解高加林作为孤独个体的人生现实,从而在当下的生活中生发出面对人生和现实的勇气.
    • 徐勇
    • 摘要: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变迁中,"寻找主题"与孤独个体的产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者对此多有忽略或关注不够。这种孤独个体的表征既包括现实层面,也包括抽象层面;既包括意识层面,也包括实践层面;田耳的《洞中人》在这方面极具症候性和代表性,其涉及空间生产、文学写作和孤独个体的体验与表达的困境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本文采取的是小切口、深挖掘的做法,即以《洞中人》为出发点,带出众多相关文本,并把这些文本置于文学史的脉络,藉此提出有重要意义的命题并对此命题展开深入细致的思考。
    • 耿占春
    • 摘要: 序言第一章没有“神秘”,也没有“童年”第二章“智慧的来临”第三章“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第四章《诗八章》:情感的现代性体验第五章“坐在山岗上让我静静地哭泣”第六章穆旦的晚期风格序言穆旦的诗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社会-历史被内化的图景,因而这同时又是一幅语义学的图景;无论那个过去了的世纪发生了什么,穆旦都旨在通过诗歌写作将其内化,将其语义化。换句话说,无论是人类或个人行为,社会观念或个人情绪,穆旦都在将其持续地精神化。这正是写作或人类语言活动的意义,当我们通过那些杰出心灵的内化图景去观察或回顾社会-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才是一段人类心灵所体验过的历史,一种被审视过和反思过的生活。
    • 张曦
    • 摘要: 马歇尔·伯曼以现代性体验理论结合空间批评的视角解读了俄国文学的现代性.他指出小人物形象的嬗变承载了俄国现代思想的变迁,真实与虚幻并存的二元性,自嘲的表达形式和特有的激情,构成了俄国文学现代性的基本特点,并使其成为第三世界现代主义的原型.伯曼的解读将独特的理论性与文本研究相结合,其观点具有启发意义.
    • 田北海; 桑潇
    • 摘要: 本文基于CGSS2010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对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检验了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均对农民政治效能感起到正向的影响;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尽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比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的政治效能感要高,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是完全由城市务工经历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大众传媒使用、日常学习、政治参与产生的.为此,要加快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以长期居住地为基准的城乡居民政治参与权制度,拓宽流动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流动农民政治参与能力.
    • 杨喆1
    • 摘要: 当代中国处于高歌猛进的现代化进程中,王一川先生将马歇尔·鲍曼(Marshall Berman)提出的现代性体验放置在中国语境下,指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代性应该包括普通人日常生活在内的整个生存方式的现代性。因此鲍曼提出现代性体验中的断裂感和旋涡困惑在普通中国民众的当下日常生活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贾樟柯的《世界》描绘的正是中国语境下的普通个体,特别是底层人物在社会转型期的日常生活,为考察中国现代性命题提供了极佳的生动文本。笔者认为在现代化的华丽外表下,贾樟柯无疑给我们呈现了它的另一面,观照普通人的中国式现代性体验,我们可以看到不论在社会空间还是精神维度,底层人物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深陷现代性的旋涡之中,时刻体会到一种断裂感和危机感。
    • 何英
    • 摘要: 从《裤裆巷风流记》开始,老宅就是范小青的一个中心物象或意象。可以说,她之所以会属意老宅,可以用"吴文化"和"小巷文学"①来解释。范小青的创作始终体现出空间上强烈的地方性。到了《灭籍记》,②老宅显然已经成为一个空间诗学意义上的时空体,负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变革。本雅明想要追溯资本主义早期的巴黎,准确地说,想要沉浸在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因为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诗行深深地吸引了他.
    • 李凌静
    • 摘要: 对现代个体生存体验的关注是齐美尔现代性思考的重要特征.随着货币经济在现代社会的日益繁荣,货币逐渐将其自身的品格渗透到现代人的心理层面,影响现代个体行为,塑造独特的现代性体验.可以说,货币成为"货币"的过程,就是现代人获得其现代体验的过程.都市体验是最为典型的现代性体验,都市人是"忧郁的栖居者",厌腻态度构成了现代人"忧郁"的内核.而在冒险体验与陌生体验中,蕴藏着现代个体保持独特个性、对抗货币逻辑的可能.通过"货币",齐美尔试图揭示的不仅仅是现代人的生存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终极价值的问题——在看似碎片化的现代性体验与人类的总体存在方式之间,齐美尔提供了一条经由"货币"的解释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