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甲膜穿刺

环甲膜穿刺

环甲膜穿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6146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空军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等;环甲膜穿刺的相关文献由601位作者贡献,包括乌日娜、傅润乔、孙家骧等。

环甲膜穿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6146 占比:99.97%

总计:546310篇

环甲膜穿刺—发文趋势图

环甲膜穿刺

-研究学者

  • 乌日娜
  • 傅润乔
  • 孙家骧
  • 张海钟
  • 舒妮
  • 付志刚
  • 刘庆华
  • 刘新义
  • 刘艳
  • 刘雁飞

环甲膜穿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患者在临床急救中应用环甲膜穿刺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呼吸困难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环甲膜穿刺开放气道,同时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如心理建设、吸痰护理、用药指导以及穿刺口护理。观察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死亡原因。结果:9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1例,抢救成功率78.89%。死亡19例,其中1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死于窒息。结论:针对呼吸困难患者的急救,采用环甲膜穿刺开放气道,同时配合科学、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杨明; 田雪; 李青; 于巧青; 田雨
    • 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环甲膜穿刺置管在院前救治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病人227例,其中采用经皮环甲膜穿刺置管治疗的病人12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面罩吸氧)的病人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病人对救治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建立气道时间少于对照组[(28.26±8.30)s比(40.19±11.54)s,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29.51±8.19)s比(41.28±10.8)s]、呼吸困难改善时间[(37.62±10.35)s比(50.11±11.6)s]、呼吸稳定时间[(40.96±9.75)s比(58.23±11.2)s]、心率恢复正常时间[(2.35±0.86)min比(3.37±0.79)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0 min、20 min 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53%)低于对照组(37.74%)(P<0.05);观察组对救治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环甲膜穿刺置管在院前救治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病人,能显著缩短建立气道时间,降低创伤性,有效促进病人呼吸、心跳及血氧状况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对救治工作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救治方法.
    • 熊旭东
    • 摘要: 前不久,我在外院会诊了一位患急性会厌炎窒息的年轻女患者,能把她从缺氧性脑病抢救过来,我要为及时给患者施行“环甲膜穿刺”的施救者点赞。在几分钟内一个12号针头挽救了一条生命,充分体现了“黄金5分钟”和“时间就是大脑”的急救理念。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急救方法。
    • 彭玉珠; 赵聪; 尹泓; 易明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及环甲膜穿刺的联合使用在肥胖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拟行择期全身麻醉下手术、考虑为困难气道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可视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可视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喉上神经阻滞以及环甲膜穿刺,对照组应用2%利多卡因行传统咽喉喷雾表面麻醉和手法触诊定位下环甲膜穿刺,记录两组病患入室后5min(T0),气管导管探及咽喉(T1),可视纤维支气管镜经过声门(T2),气管导管插入气管(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评估在插管时及插管后患者对气管插管的反应及耐受,记录患者术后出现咽喉部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与可视组同时点比较,对照组T1-T3时点MAP、HR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与T0时比较,对照组T1-T3时点MAP及HR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与T0时比较,可视组T1-T3时点MAP与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视组与对照组比较,气管插管时耐受性及气管插管后即刻耐受性较好,耐受性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视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生咽喉疼痛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以及环甲膜穿刺的联合应用对于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此应用可减轻气管插管刺激对患者循环的影响,提高患者插管耐受性,减少咽喉部不良反应.
    • 戴太强; 赵铱民; 常士平; 刘义闻; 丁明超; 宗春琳; 田磊; 刘雁飞
    • 摘要: 紧急气道开放手术的培训对于掌握颌面部创伤急救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在以环甲膜穿刺为代表的急救技术教学训练中的效果,将第四学年本科学员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名.首先对所有参训学员进行环甲膜穿刺理论及实践摸底考核.随后对所有参训学员进行环甲膜穿刺理论培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仿真模型和智能创伤模拟人的气道管理模块进行实践培训.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理论及实践考核.对照组考核结束后进行创伤模拟人实践培训,对所有参训学员进行模拟人训练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学员对理论及实践掌握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后,两组学员的理论及实践掌握均显著提升.两组学员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而实践考核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全部学员认为智能化创伤模拟人更有利于颌面部创伤气道建立培训.以上研究证实,智能化创伤模拟人的实践培训,更有利于学员掌握紧急气道开放的知识点与操作技术.
    • 鲁利峰; 孟海兵; 来伟; 程乐; 范翌晗; 吴林纳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在肥胖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且合并肥胖症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传统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方法治疗),观察组30例(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配合环甲膜穿刺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麻醉优良情况、耐受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耐性、管插管后即刻耐受性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对肥胖症患者麻醉效果较好,提高患者插管耐受性,减少咽喉部并发症.
    • 马进; 刘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电子喉镜辅助下经环甲膜声带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声带任克水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以55例声带任克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7~69岁,平均48.7±8.6岁,均在局部麻醉纤维电子喉镜辅助下经环甲膜穿刺声带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40毫克/次,每周1次,共注射3次,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3个月,55例患者中治愈48例(87.27%,48/55),好转7例(12.73%,7/55),总有效率100.0%,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治疗后1月复查纤维电子喉镜,全部患者声带水肿消失或减轻,多在治疗后1~2个月内发声恢复正常.结论 纤维喉镜辅助下经环甲膜穿刺声带注射类固醇激素能有效治疗声带任克水肿,创伤小,简便宜行.
    • 张永强; 潘伟; 姚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63例,麻醉医生根据麻醉习惯选择麻醉方法,单纯全身麻醉31例(A组),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32例(B组).比较EBUS-TBNA操作开始至苏醒拔除喉罩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呛咳/体动次数、苏醒时间(停止麻醉药物泵入至拔除喉罩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和操作时间.结果 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中位数2(0~3)次,明显少于A组6(3~12)次(Z=-6.758,P=0.000);B组患者呛咳/体动次数中位数0(0~1)次,明显少于A组2(0~4)次(Z=-4.943,P=0.000);B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427.2±46.2)μg,明显少于A组(535.2±73.6)μg(t=6.996,P=0.000);B组患者苏醒时间(8.6±1.6)min,明显短于A组(12.4±1.9)min(t=8.855,P=0.000).2组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32.7±3.9)min vs.(32.3±4.1)min(t=-0.362,P=0.719).结论 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BUS-TBNA安全可行,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术中循环系统更加稳定,苏醒更加迅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