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
环境税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9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128266篇;相关期刊784种,包括法制与社会、经济论坛、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第九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环境税的相关文献由161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慧、于连超、毕茜等。
环境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8266篇
占比:98.80%
总计:129820篇
环境税
-研究学者
- 王慧
- 于连超
- 毕茜
- 葛察忠
- 刘田原
- 马中
- 付慧姝
- 王金南
- 肖加元
- 何锦前
- 张会萍
- 张卫国
- 罗籴
- 高树婷
- 龙凤
- 周国川
- 张倩
- 张宏翔
- 张浩
- 杨琦佳
- 石磊
- 聂秀萍
- 贾康
- 陈云飞
- 韩奇
- 付伯颖
- 任雅娟
- 俞敏
- 刘杨
- 刘桂春
- 刘洁
- 刘飞
- 原海滨
- 司言武
- 吴健
- 周志波
- 孙瑞灼
- 宋俊荣
- 本刊编辑部
- 李峻
- 李慧玲
- 李晓琼
- 李静怡
- 毛晖
- 王京芳
- 王育才
- 王莉
- 秦昌波
- 胡爱萍
- 范婷婷
-
-
梁荣生;
姚雪松
-
-
摘要:
中国虽然有大规模的稀土出口,但缺乏真正的出口优势。本文在对稀土出口贫困化增长验证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稀土产业生产的环境清洁问题,并进一步对解决稀土产业的不健康发展的问题以及提高稀土产业上游企业净利润进行了探讨:建议将资源税与环境税相结合、指出政府加征环境税的益处;提出稀土产业RCA指数的泡沫性,为上游企业集约发展提供建议。
-
-
苏蕊
-
-
摘要:
2018 年 1 月 1 日按照?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将现行排污费更改为环境税并从当日起开征标志着环境税已经完成由“排污费”改革为独立税种的阶段。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环境税的改革点,随后分析了环境税税制的调整以及其会计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因新税种发生的变更以及自己对环境税会计处理的一些观点,希望能为企业对于环境税的处理提供建议,使企业在绿色会计的背景下更好的处理环境税问题,使政府的环境税法律更容易被理解并得到广泛推行。
-
-
徐岩;
马彧;
郭井华
-
-
摘要:
以2008—2020年污水处理行业2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断点回归设计对环境税与污水处理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税的开征在短期内对污水处理企业财务绩效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完善环境税征收政策和企业适应税收变化提出相关建议。
-
-
张东敏;
范佳妮;
赵凯雍
-
-
摘要:
文章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基于污染削减费用视角,提出我国重点污染行业环境税设计思路。研究得出:我国重点污染行业的污染削减费用有较大差异,其中以纺织业、造纸业以及食品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与以能源、化学及冶金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污染削减费用差异明显,且各重点污染行业污染削减费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建议分行业差异化征收环境税,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加大对能源主导型产业减排的限制力度。
-
-
朱亦凡;
周茜
-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不断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强调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发展方式转型,而环境税是我国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双重红利理论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分析环境税税制设立与改革的经济学依据,旨在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环境税改革提供参考。
-
-
项华彬;
范朝霞;
王珺
-
-
摘要: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税仅仅是对排污费制度的平移和优化,环境税收体系相较其他先进国家的环境税收体系也存在差距,成效也有所欠缺。学习先进国家征收环境税的实践经验,可以对我国的环境税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基于此,分析部分国家比较成熟的环境税征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归纳其中可资借鉴之处,针对我国目前环境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部分税种、提高税率、加强协同管理机制以及建立环境税专用基金等对策建议。
-
-
昌敦虎;
张泽阳;
周继;
马中;
王祖光
-
-
摘要:
构建汞物质平衡模型以识别高汞触媒及低汞触媒电石法聚氯乙烯(CCPVC)企业中汞的产生、转化和排放过程.进一步针对典型企业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比较通过低汞触媒替代来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要求的各种方案.结果表明,案例企业将在履约的情况下,使废气和废水汞排放量分别减少25%和85.7%~98.9%,净效益增加50.7%~55.4%.案例企业最有利的选择将是在厂内回收废触媒并改进汞减排设施,但含汞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不可忽视.原因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侧重于CCPVC行业的汞输入而非汞排放.此外,目前的汞环境税率低于最优税率,无法为CCPVC企业提供足够的激励以控制汞排放.因此,为了提高《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政策效力,有必要推动我国CCPVC行业汞物质平衡的构建,加强对含汞固体废物堆存的监管力度,提高汞排放的环境税率,并将所含的环境风险物质量作为固体废物的计税依据.
-
-
许丹丹;
上官鸣
-
-
摘要:
201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探讨其实施的微观经济后果,以“排污费改税”为研究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探讨环境税征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排污费改税政策的施行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该效应对实用新型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更加明显;融资约束对排污费改税政策下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越低,环境税征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排污费改税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排污费改税的政策效果以及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
-
胡彪
-
-
摘要:
选取云南省内发展程度相差较大的昆明市和曲靖市为研究对象,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标准对722家企业进行分类,分别计算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当量和企业的平均污染治理成本,并就不同环境税税率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进行测算。从2座城市的排污企业平均治理成本、环境税税率占人均GDP比例等方面探讨同一省内不同城市之间环境税税率差异化执行问题。基于分析结果,指出当前昆明和曲靖的环境税税率设置过低,对污染企业进一步减排的促进效果不明显,也不利于城市之间的生态公平。研究建议以全省平均污染治理成本为税率基准,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调节范围内按比例提高高收入城市的环境税税率。
-
-
罗若君;
刘桂春
-
-
摘要: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开征环境保护税,该项新税种的开征使各地方政府越发重视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京津冀区域为例,研究环境税的征收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税对发展民生方面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起促进作用,同时,环境税的征收使得企业增加了环境成本,促进企业主动进行绿色创新、节能减排,污染问题得到初步改善后,政府相应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也逐步减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环境税的相关规则制定,完善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提供参考。
-
-
李雪松;
孙博文;
张雨迪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环境税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其征管应以破解生态补偿资金约束难题为价值导向.当前,我国嵌入式环境税制对征收主体、征管范围、征收流程的规定难以体现生态补偿的区域差异性,调节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态补偿行为的激励,因而开征独立的环境税非常必要.同时,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着税收征管的"九龙治水"、监管中的政府失灵、利益主体的多重博弈等诸多体制约束,使环境税背离了"税收中性"的原则,弱化了生态补偿效果.依循科学性、差异化和法律保障原则,本文对"对谁征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谁来征税"以及"如何使用税"等税制要素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环境税征管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构建环境税征管体系的保障对策与措施.
-
-
陈萍
- 《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也会对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侵害.本文通过借鉴OECD国家的环境税制度,提出在我国开征环境税的设想,希望为我国引进和建立环境税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张美秀
- 《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机制及政府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管制手段已经难以有效防治,需要充分运用预算、税收、财政投资等多种手段,使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环境税使污染者的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将污染者的外部成本内在化,使其面临真实的成本和收益,激励企业寻求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双赢,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专款专用首先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治理当前恶劣的生态环境;其次,可提高新税种的可接受性和税收遵从度,有助于获得政治支持:最后,有利于公众监督环境税收入和使用情况,提高环境税使用透明度、使用效率。
-
-
-
秦昌波;
王金南;
葛察忠;
高树婷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3年年度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利用GREAT-E模型分析环境税改革后不同税率水平对宏观经济、污染减排、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要素需求的影响,为制定相关的环境税制度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模拟结果表明,征收环境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GDP的下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相对而言,征收环境税对污染物的减排作用远大于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征收环境税会对不同的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污染行业受到抑制,而清洁产业反而加快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重污染行业因为成本的增加,减少了生产规模,释放出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被转移到了清洁产业,从而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建议提高污染税/费标准,同时政府应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者向弱势群体提供补贴等方式减少环境税征收的负面影响.
-
-
LUO Ji-chuan;
罗继川;
DONG Jun;
董君;
HU Xiao;
胡晓
-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人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中国目前环境税制体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中国环境税制存在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规定不完善和环境保护收费政策不合理3个主要问题。对中国环境税费制度构建的理论和现实分析表明,中国应该以完善现有税种中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为基础,逐步开展独立的环境税种,最终形成一个以污染排放税、碳税、特种污染产品税以及生态保护税为主体的环境税制体系。
-
-
严立冬;
屈志光;
黄鹂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进行环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环境税改革可以视作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依据制度变迁理论,通过分析环境税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征管级次、征管部门和负担主体三个层面对环境税改革困境进行了博弈分析,提出了制度变迁视角下环境税改革的整体思路.
-
-
朱晓雪
- 《第九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何运用税收调控政策,使环境保护步入法治轨道,是当今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我国应当借鉴外国经验完善环境税的立法工作,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征税项目不宜太宽。本着“谁污染谁交税”的原则,首先对当前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垃圾)的行为征税,循序渐进,待征管技术水平提高,再逐步将其他污染产品纳入征税范围。但是,治理环境污染,税收只是经济杠杆之一,不要认为开征了环境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有的企业愿意交税而不愿意治理,其排污造成的污染损失远远大于交税额。只有立法、司法、行政控制三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
廖显春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对环境治理三种工具(命令与控制、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借鉴Shavell(2011)的社会福利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比较这三种环境政策工具的社会福利差异,然后构建一个统一综合分析框架,从而揭示这三种环境经济政策的协同创新与综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更优,为环境污染防治与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