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境外交

环境外交

环境外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环境保护管理、社会与环境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7522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国际问题研究、国际论坛、当代世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9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能源总量控制的途径与对策、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2007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等;环境外交的相关文献由16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宏源、丁金光、吕佳等。

环境外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7522 占比:99.87%

总计:127687篇

环境外交—发文趋势图

环境外交

-研究学者

  • 于宏源
  • 丁金光
  • 吕佳
  • 夏堃堡
  • 夏正伟
  • 张海滨
  • 邵冰
  • 伏文艳
  • 孙凯
  • 屠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宏源
    • 摘要: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关乎地球系统健康稳定运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围绕全球环境治理转型而伴随的改革、协调、合作与竞争也在同步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演进,以南北格局为特征的全球环境治理主体也出现了新的复杂变化,多个利益攸关方在环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秉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全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角色.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的背景下,中国需进一步提高在全球环境合作中的领导力.
    • 陈泓瑾
    • 摘要: 包括我国在内的澜湄流域六个国家,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等差异很大,对于澜沧江—湄公河的利用与开发的需求不同,加之个别国家奉行“唯国家利益论”的环境外交指导思想,导致在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有诸多的矛盾与冲突。为更好地推进澜湄流域合作,亟须超越唯国家利益立场,本文提出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区域治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如:强化各方互信建设,建设区域合作管理平台,加强舆论宣传与管理。以期为推进共同的、合理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开发澜湄水资源作出贡献。
    • 陈泓瑾
    • 摘要: 包括我国在内的澜湄流域六个国家,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等差异很大,对于澜沧江—湄公河的利用与开发的需求不同,加之个别国家奉行"唯国家利益论"的环境外交指导思想,导致在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有诸多的矛盾与冲突.为更好地推进澜湄流域合作,亟须超越唯国家利益立场,本文提出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区域治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如:强化各方互信建设,建设区域合作管理平台,加强舆论宣传与管理.以期为推进共同的、合理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开发澜湄水资源作出贡献.
    • 于宏源
    •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治理问题日益严峻,环境外交在世界各国政治决策中的权重均有所上升.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和世界生态环境大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应对生态环保国际政治合作面临的困境,中国的环境外交通过多边谈判、大国协调、区域合作和多利益攸关方协调等方式,实现了多重发展.中国通过加强国内行动、参与和推动双多边谈判以及加强国内行动、全方位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从而贡献中国力量,在合作中落实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南南合作.中国要想实现环境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应当加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并形成国际引领,推动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以及不断深化国家间环境合作.
    • 林森
    • 摘要: 加强国际环境法教学的背景在于,国际环境法是我国开展环境外交的有力保障,是国际法新发展的典范,是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变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法学院的国际环境法教学因为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程开设不理想、教学内容疏漏较多、教学方法存在短板和实践教学停滞不前而受到困扰。在对策上,建议抓住法学学科体系重构的机遇,做好课程开设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理论创新重构国际环境法基本理论,优化并增补教学内容,突出我国的实践经验。重视知识融合,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的手段,积极与政府、专家和企业界开展合作。如此,国际环境法教学将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 常长海
    • 摘要: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虽然呈现出易变反复的特点,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却是恒定的:维护自身利益的现实主义.在推广其国内环境制度设计或在市场竞争中维持必要的环境标准的时候,美国会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但是由于其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始终有疑虑,导致环境外交政策总会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自身行动的参照系;出于环境协定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考虑,其对达成这样的协定也抱有戒心.美国依靠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会改变,虽然行政机构及其幕僚和思想库会提出联邦范围的减排计划,但是国会总会以影响经济发展为由拒绝批准相关议案.再者,化石燃料行业和政治交织在一起,让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复杂,充满变数.在未来,对美国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可能会由行政机构签订,但寻求国会支持仍然十分困难.有希望的是在地方层面上的市场机制和科技创新.
    • 周英
    • 摘要: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开展环境外交的国家,参与环境外交的行为体包括由政府和官僚机构组成的决策层、由企业界和科学家群体组成的中间层、以及由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组成的草根层.无论是在双边、地区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合作领域,都能发现日本多元主体参与环境外交的特征.多元主体参与环境外交虽然有难以克服的弊端,但会帮助日本实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道义等多重功能,且在客观上对全球环境合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陈祥
    • 摘要: 由于二战后日本与南太平洋岛国外交发生演变,有必要探讨日本从环境外交向海洋外交转变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外交定位.二战结束后,日本势力一度彻底退出了南太平洋地区.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南太平洋岛国纷纷独立整合组建"太平洋岛国论坛",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重新开始加强对该地区的外交攻势.此后,通过举办八届"日本—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日本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逻辑实现了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的转变,在历史惯性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力求在南太平洋地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与偏好的外交模式.目前,日本已将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提升到与中东地区、非洲的"西翼"并重的高度,成为其海洋战略的"东翼".中国今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将不得不直面日本的海洋战略,并与之展开博弈.
    • 范海雷
    • 摘要: 随着国际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1992年国际环境外交应运而生.韩国在实现"汉江奇迹"的同时,却牺牲了本国环境.由于环境污染跨国性等客观因素,促使韩国开展环境外交.在国际环境合作中,韩国环境外交大体分为四个时期,是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韩国环境外交在参与环境合作的同时,也为韩国提高国际地位做出了一定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