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境场

环境场

环境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67371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年全国汛期气候预测技术交流会、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等;环境场的相关文献由53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爱鸣、吴敬涛、侯建忠等。

环境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7371 占比:99.88%

总计:167571篇

环境场—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垚; 管琴
    • 摘要: 对2020年6月青海省果洛州连续两日出现大冰雹天气环境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日大冰雹均出现在副高西侧对流云团中,玛沁冰雹主要产生于西南风的风速辐合带中,班玛冰雹产生于高原切变线南端。(2)副高西侧偏南气流向降雹区输送暖湿气流,低层风速辐合、高原切变线流场给玛沁、班玛冰雹提供水汽汇聚和动力抬升条件。玛沁冰雹为低层暖平流强迫型,班玛冰雹为中低层斜压锋生型,玛沁冰雹CAPE值大于班玛冰雹CAPE值,两次冰雹均出现在CAPE值等值线密集带中。0°C层高度、-20°C层高度、0°C与-20°C层厚度均有利于冰雹产生,0~6 km垂直风切变均较大,利于对流云组织化发展,更加利于冰雹出现。(3)上升运动大值中心与0°C层或-20°C层高度层相对位置,对冰雹预报有较好参考价值。
    • 许敏; 刘璇; 沈芳; 任福玲; 田晓飞
    • 摘要: 利用MICAPS、自动气象站、FY2气象卫星和美国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9年7月29日出现在京津冀的一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其发生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以及环境场和触发机制。结果表明:高空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此次暖区强对流天气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的生成对强天气的爆发起到了触发作用;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在850 hPa形成西南低空急流,配合低空切变线的作用使得水汽在京津冀地区强烈辐合,当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降至-4×10^(-8)g/(cm^(2)·hPa·s)以下时,预示着强降雨的出现,而700 hPa大气的辐合、500 hPa以上的强辐散加强了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对雨强产生明显的增幅作用;冀南地区中高层的干空气侵入使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增强,引发了雷暴大风,北京的深厚湿层则更利于产生高强度的降水,即雷暴大风的生成需要更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性。
    • 希热娜依·铁里瓦尔地; 胡素琴; 玛依热·艾海提; 毛子卿; 尼加提江·买买提吐尔逊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雷达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5月19日(简称“5·19”)和7月29日(简称“7·29”)喀什地区北部2次致灾冰雹天气的环境场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冰雹都是在有利的中亚低涡环流背景下产生,午后垂直温度递减率增大,中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暖湿空气交汇增强了大气不稳定性。较好的对流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适宜的0°C层~-20°C层高度,为冰雹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另外,两次过程中亚低涡中心强度和南伸的位置不同,“5·19”过程低涡位置偏南;低层触发系统不同,“5·19”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7·29”为700 hPa切变线附近触发;θ_(se)能量锋区、比湿、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势力、深层风切变等变化上“7·29”冰雹比“5·19”冰雹偏强;(2)雷达回波形态和风暴类型上,两者均为多单体风暴,反射率因子剖面均出现弱回波区和悬垂回波等特征结构,≥50 dBZ的回波伸展到-20°C层高度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均出现中小尺度辐合特征;冰雹发生前VIL值出现跃增,冰雹结束后迅速下降,可以作为监测冰雹特征之一。
    • 游宇琦; 廖晓婷; 程思
    • 摘要: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的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7年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7年登陆福建热带气旋共有58个,呈逐年递增趋势;登陆个数夏季最多,为41个(71%);生成频数最多的区域为台湾岛东南方向,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强度达台风等级的热带气旋最多,共20个。环境场分析发现,正相对涡度沿着季风槽的分布边缘,为热带气旋的生成提供了动力条件,洋面上暖湿的空气为热带气旋提供热力条件。
    • 陈明璐; 罗雁飞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FNL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自动站雨量资料及玉林市大容山高山气象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21年影响玉林市的两个秋季台风(17号台风“狮子山”和18号台风“圆规”)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导气流对台风的影响区域有着重要的作用:降水量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高低层辐台辐散的配置、上升运动的维持以及水汽的输送;大容山山顶风向风速的变化趋势对台风降水变化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 薛小宁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TBB资料、榆林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年8月10日神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西部西风槽东移和副高东移南退造成的冷暖空气在榆林的交汇是这次大暴雨产生的有利环流背景;暴雨发生前沿副热带高压外围,东南沿海至黄土高原北部的偏南气流发展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700 hPa内蒙西部—宁夏—甘肃南部的竖切变线在东移过程中受东部高压系统的阻挡转为东东北—西西南向切变,不断新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沿着切变线东移,使得降水持续时间增长;暴雨发生前大气不稳定度强,CAPE形态呈细长条形,其值为2108 J/kg;卫星资料可以较早地识别出对流系统,对流云顶合并,则对流加强,对流单体出现分裂时,对应地面降水减弱;雷达回波上,对流有组织化地发展和列车效应是产生对流性大暴雨的有利条件。
    • 汪洋; 俞芸; 游书航
    • 摘要: 在物联网商业营销模式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位于杭州主城区东部边缘的乔司商贸城正面临着一场城市化空间改造.作为直播电商的后发者,乔司商贸城一方面处于近邻九堡MCN产业空间扩张的影响之下,另一方面也遭遇着区位边缘、城乡空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生态环境破坏等多重难题.结合物联网商业发展需求,依托行为心理学的"改变的四原则"理论,未来社区绿道营造成为鼓励、培养新社区交往关系和归属体验的环境场,相关设计从选线、选点、空间细部设计等三个方面楔入,并在实施可操作性、应用可拓展性、感官体验丰富性等方面进行空间实践,相关探索为未来社区绿道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参考.
    • 甄雅鑫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临河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及探空等资料,对2016年6月3日午后发生在五原县的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过程属于高空蒙古冷涡伴随低槽及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的抬升,配合上冷下暖的环境场,为该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潜势条件;正涡度区和大片辐合区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五原县上空上干下湿的配置,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较大的CAPE值、K值、合适的0°C和-20°C的高度层及强烈的垂直风切变条件增加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多普勒雷达产品表明,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及其密度、最大反射率因子、冰雹概率及强冰雹概率值、中气旋、逆风区、低层的弱回波区、中高层悬垂回波、弓形回波等都对冰雹天气的监测、识别和预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该研究为冰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与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思哲
    • 摘要: 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的文化惠民工程,是读者提升自我的文化阵地,是自我教育和自我探索的重要场所.当今社会信息冗杂,网络热词短暂而大量充斥着现代生活,眼花缭乱、过眼云烟,这些快餐文化对精神皮毛仅仅进行轻微抚摸,却使我们每个人被迫卷入快速而健忘的网络时代洪流,留下的只有更为空虚的实体.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读者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建立契合自身的正向价值观.同时,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弱势群体的重要阵地,是弱势群体的减压阀和精神喘息的角落,保障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利.
    • 刘瑾; 许向春
    •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FS 0.25°×0.25°逐6 h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对1816号台风"贝碧嘉"在少动徊旋及加速西移期间(2018年8月12日06时-16日18时)强度加强、短时段减弱和加强维持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南亚高压的增强为"贝碧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高空辐散条件,在少动徊旋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通过与其他热带低值系统相互作用,增强了"贝碧嘉"来自东北方向低层的水汽输送,这是台风加强的关键因素,加速西移期间,副高西伸导致"贝碧嘉"北侧风场加强,从而强度维持;(2)高层辐散增强、正涡度的增大与向上延伸、中层弱冷空气侵入和垂直风切变减弱有利于台风增强,中层辐散增强、冷空气下传和垂直风切变增强有利于台风减弱;(3)水汽输送与垂直风切变较台风强度变化提前约18~24 h,这对台风强度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冷空气的出现对台风强度预报没有明显提前量,但对强度变化趋势预测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