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玫瑰茄

玫瑰茄

玫瑰茄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45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628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微量元素科学、现代药物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第七届全国生物化工学术会议、福建气象学会2018年会等;玫瑰茄的相关文献由8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仕尧、侯文焕、唐兴富等。

玫瑰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 占比:2.7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628 占比:97.22%

总计:7846篇

玫瑰茄—发文趋势图

玫瑰茄

-研究学者

  • 王仕尧
  • 侯文焕
  • 唐兴富
  • 王少峰
  • 赵艳红
  • 廖小芳
  • 李初英
  • 王丽霞
  • 蓝炎阳
  • 郭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浩; 姚瑶; 孙博瑞; 包善思; 王文杰; 焦士蓉
    • 摘要: 本文采用玫瑰茄、玫瑰花、草莓、甜叶菊为原料制成复合果茶袋泡,并以感官评价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定并与感官评价相比较,确定了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条件,即玫瑰茄:玫瑰的原料配比为1.5∶1,冻干草莓、甜叶菊添加量分别为茶袋内容物总质量的50.0%和1.4%,冲泡热水温度为70°C,冲泡热水量为350mL,冲泡时间为4min。在最佳冲泡条件下,袋泡茶汤色呈现玫瑰色,具有草莓和玫瑰花甜香味,滋味酸甜可口。袋泡茶不仅具有玫瑰茄及玫瑰花的活性功能,同时维生素C含量达到0.29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大于50.0%,浸出茶汤在稀释25倍后在40min内能保护荧光指示剂在过氧自由基攻击下保持荧光特性不变。
    • 邵利平
    • 摘要: 以玫瑰茄为主要原料,陈皮、甘草为辅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玫瑰茄、白砂糖、陈皮和甘草的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主要原辅材料的配比,其最适配比为:玫瑰茄2.0%,白砂糖7.0%,陈皮0.4%,甘草0.5%;产品的杀菌温度及时间分别为110°C和12 s。此条件下研制出的天然复合保健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并且具有助消化、理气化痰的功能。
    • 李秀芬; 朱建军; 高照亮; 李水根; 杨柳燕
    • 摘要: 为探明玫瑰茄在上海地区的生长适应性,特进行了玫瑰茄在上海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茄在上海地区种植,能够完成其生长周期,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下旬,适宜种植株行距为50 cm×60 cm或50 cm×70 cm,采收时间累计可达5~7周,每667 m^(2)鲜果产量为441.82~969.75 kg,每667m^(2)干燥萼片产量为24.10~54.98 kg,且整个生长季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无需考虑农药残留,故玫瑰茄可在上海地区作为保健饮品的原料进行种植。
    • 王家豪; 陈晨; 王冰烃; 郑大恒
    • 摘要: 为探究玫瑰茄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和DEAE-52纤维素交换树脂法制备玫瑰茄多糖,western-blot法检测HeLa细胞中Bax、Bcl-2、pro-Caspase-3、Caspase-3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玫瑰茄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P<0.01).采用高剂量(4 mg/mL)的玫瑰茄多糖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Bcl-2、pro-Caspase-3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这说明玫瑰茄多糖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
    • 赵彦巧; 李彬; 郭美辰; 王炳君; 吕金乌; 刘赵丰; 刘莹; 韦元桃
    • 摘要: 为提高玫瑰茄花萼色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玫瑰茄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利用,该文从大孔树脂纯化玫瑰茄花色苷过程中分离回收有机酸,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玫瑰茄花色苷,在AB-8大孔树脂纯化花色苷的过程中采用阴离子-阳离子交换柱联合法回收有机酸流出液,并测定树脂吸附效能。经扫描电镜观察有机酸粉末发现,样品大多数呈球形,但仍有少部分呈不规则形状。通过DPPH法、ABTS法和水杨酸法测定玫瑰茄有机酸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分别达到96.24%、99.23%和95.77%。
    • 谢秋情; 范哲贤; 柯晓燕
    • 摘要: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玫瑰茄总花色苷含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玫瑰茄浸提工艺。结果表明:对玫瑰茄花色苷浸提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浸提温度、酸性乙醇浓度、料液比。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42%(pH=2.0),浸提温度68°C,料液比1:15(g/mL),浸提时间1.5 h,浸提2次,此条件下玫瑰茄浸提液中花色苷的含量为(7.43±0.06)mg/g。与预测值6.95 mg/g相近,表明此优化工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李秀芬; 朱建军; 高照亮; 李水根
    • 摘要: 采用不同氮肥和磷钾肥施肥试验,探讨其对玫瑰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瑰茄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氮肥反应较敏感,1周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氮肥显著提高了玫瑰茄的冠幅、花径和开花数,使玫瑰茄单株结果量和萼片产量提高近1倍;磷钾肥除了提高玫瑰茄的高冠比外,对其他指标均未表现出促进作用。
    • 李静; 李云清; 林荔辉; 方平平; 祁建民; 陶爱芬
    • 摘要: [目的]了解玫瑰茄花青素的研究现状,为其关键基因的挖掘和新种质的创制提供依据。[方法]从玫瑰茄花青素的组成成分、提取工艺、含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目前,我国关于玫瑰茄花青素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应用方面,有关合成分子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玫瑰茄花青素的提取方法比较多,其中乙醇提取法应用比较广,而酶提取法应用较少。品种基因型、非生物胁迫、采收时间及光照等均会影响玫瑰茄花青素的合成。玫瑰茄基因组尚未破译,花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对落后。[结论]建议加强玫瑰茄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和利用研究,促进其新品种的选育;并深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创制新种质。
    • 刘小琳; 牛婷婷; 谢勇武; 康巧梅; 黄瑶雁; 陈婉明
    • 摘要: 本研究以玫瑰茄为材料,采用乙醇-(NH)SO双水相系统提取玫瑰茄活性成分花色苷。根据单因子测试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花色苷的提取。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研究了最佳提取条件下玫瑰茄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结果显示,乙醇体积分数为40%,(NH)SO质量浓度为0.24g/mL,液料比为40∶1(mL/g),40.5°C,24.5min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最高为4.121mg/g,与预测值接近;玫瑰茄花色苷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IC值为169.1μg/mL,维生素C的IC_(50)值为448.5μg/mL,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优于维生素C。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玫瑰茄资源的高效利用。
    • 艾小满; 唐菁; 赵兴秀; 方欢; 刘程阳; 张柱; 刘苑皓; 李仕鲁
    • 摘要: 以玫瑰花、玫瑰茄和橙子为原料,以拉曼德·酿酒酵母和库德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菌发酵玫瑰橙子果酒.玫瑰茄赋予了果酒艳丽的红色,在拉曼德·酿酒酵母提供发酵力的基础上添加产香能力突出的库德毕赤酵母,探究混菌发酵对玫瑰橙子果酒香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玫瑰、玫瑰茄添加比例为1:1,混菌接种量7%(拉曼德·酿酒酵母、库德毕赤酵母接种比例为1:1),初始糖度24°Bx,28°C发酵5 d,酿造出的果酒最佳;酒体艳红清亮,风味醇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玫瑰橙子果酒的挥发性香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玫瑰橙子果酒共检测出33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物质12种(86.354%);酯类物质有11种(3.972%);酚类物质有3种(0.830%);酸类物质4种(1.571%);烯类物质2种(0.123%).与单菌发酵的玫瑰橙子果酒相比,混菌发酵的玫瑰橙子酒还产生了乙酸乙酯、丁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月桂酸、茴香脑等香味物质,且混菌发酵产生的(+)-柠檬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芳樟醇、苯乙醇含量远高于单菌发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