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翚

王翚

王翚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文物鉴定与鉴赏、中国历史文物、文物天地等; 王翚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聂崇正、鲍明勇、严新等。

王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100.00%

总计:90篇

王翚—发文趋势图

王翚

-研究学者

  • 聂崇正
  • 鲍明勇
  • 严新
  • 付阳华
  • 单国强
  • 孙忆辛
  • 张充吕
  • 张雨婷
  • 毛馨晨
  • 汪亓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伟涛
    • 摘要: 音乐和绘画作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它们所呈现出的有形美和无形美却能相互影响并转化。经过明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古琴与山水相遇在清初"四王"笔下,音乐和绘画奇妙的组合,无丝毫违和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四王"和他们的绘画"四王"是指王时敏(图1)、王鉴(图2)、王翚(图3)和王原祁(图4)。他们崇尚董源、巨然与"元季四大家",以摹古为主旨,因受清王室扶植,"四王"画派得以成为画坛正统,从学者众多,影响深远。
    • 曹兰婷; 程波涛
    • 摘要: 清代山水画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虞山画派的王翚与新安画派的查士标在绘画风格上大相径庭.王画笔墨之"熟"与查画笔墨之"生",各具面目,各有特色.二人艺术风格的差异,与二人的人生阅历以及所遵奉的绘画理念和艺术思想密切相关.
    • 佳浩
    • 摘要: 王翚(1632—1717),字石谷,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王翚出身于绘画世家,幼承家学,初摹黄公望,后师法唐宋元明诸家,并加以融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康熙三十年(1674),他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 吴映玟
    • 摘要: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对美籍华裔收藏家翁万戈之女所提供的《安麓村小像》及相关资料进行考察,以此为出发点而延展出的一种讨论和理解清初大收藏家安岐的新思路.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基本上是在一个《墨缘汇观》的意义上来讨论安岐及其书画收藏的,而安岐的书画收藏也基本上被等同于《墨缘汇观》中所著录的书画作品.但是,本文通过对《安麓村小像》的观察和研究,试图展开一个理解安岐的新视野,那便是在《墨缘汇观》之外,被我们所忽视了的安岐书画收藏的另外一个方面,即安岐与其同时代人的交往,并对其同时代的书画名家及其作品所进行的委托、赞助和收藏活动.本文以考察《安麓村小像》的创作背景和收藏情况为前提.首先讨论了安岐的商人身份与王翚那种介于文人和职业画家之间的身份是如何在两人的交往中发挥作用的,在两人关系中,安岐不但直接向王翚进行绘画作品的委托,而且还通过王翚本人或如蔡琦等其他渠道对王翚作品进行收藏;其次本文通过讨论安岐在天津的私家园林"沾水草堂"与《安麓村小像》之间的关联,不但说明由商人所带动的清初园林文化是如何刺激了"山水肖像画"这一山水人物画新形式的出现和发展,而且认为这种山水人物画新形式是与清初北方商人的"所有权逻辑"相吻合的;最后,随着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北移,北方商人这一清初重要的书画收藏群体,不但通过赞助、委托和收藏行为影响了绘画新形式和新风格的出现,而且也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南画北渡"的新局面,并进而最终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绘画史的形状.
    • 万新华
    • 摘要: 新见王时敏致王翚信札十通,多为以往文献资料所无,内容涉及人情酬酢、艺文生活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老年王时敏的里居生活,内容丰富,弥足珍贵,可视为研究王时敏行迹的重要材料.
    • 颜榴
    • 摘要: 一九八六年的一个周日,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来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MA),该馆的远东艺术馆馆长请他来看一件"难以置信的东西"。那是一幅卷轴画,中国清朝画家王翚等人绘制的《康熙南巡图·第三卷》("济南到泰安",1698年)。像这样的中国画顶级藏品,常规的公共展出只可能看到某些局部,但霍克尼享有特权,这幅长度为13.93米的画作被慢慢展开,他跪在地上看画的这三个多小时,心潮澎湃。他看到了什么?画中至少有两千个人在做各种有趣的事情。
    • 摘要: 常熟海虞清晖——常熟博物馆藏虞山画派精品展时间:2020.09.18-2020.10.18场馆:常熟博物馆D2展厅看点:常熟"诗画之盛甲于江左",于绘画,自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开端以来,虞山绘事渐以兴盛,有清一代,以王翚(字石谷)为代表的"虞山派"更是享誉画坛。王石谷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 李佳意
    • 摘要: 文章首从王翚山水画仿古入手,基于历代学者对王翚山水画至品论,加之王翚的仿古思想与论述探析王翚山水画的仿古与融合。
    • 王耀庭
    • 摘要: 1970年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同仁间有一“话(画)题”,即清宫《石渠》旧藏画中有多少王翚的画作被误定为宋元人所作.这一现象早在王翚在世之时即已出现,常被研究者引用的周亮工《读画录》中便有相应记载.本文即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举例分析.从旧传王蒙《秋山萧寺图》、无款《松石》等图中,可以看到王翚摹王蒙所谓“高岭乔松”图式,另可从旧传倪瓒《水竹居图》卷中看出王翚学倪瓒与学王蒙之不同,虽同于功力,但终究异于天性.王翚之画不辞其繁,所以接近王蒙,远于倪瓒之简逸.至于旧传元曹知白《疏林亭子图》、旧传元朱叔重《柳塘春色图》出自王翚之手,已早为学界共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