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专利文献7295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齐鲁学刊、思想战线、学术研究等; 中国传统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张小元、曾芝梅等。

中国传统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2.76%

专利文献>

论文:7295 占比:97.24%

总计:7502篇

中国传统文学—发文趋势图

中国传统文学

-研究学者

  • 张静
  • 张小元
  • 曾芝梅
  • 曾青梅
  • 朱德发
  • 李丛中
  • 温静
  • 王俊仙
  • 王静
  • 高旭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媛媛
    • 摘要: 在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国家,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无论饮食所需的农产品还是生产生活所需的手工业品,都由农民自主生产,自给自足。在此农业经济形态下,我国古代社会及其劳动人民形成较强的重农观念,并对当时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学在演变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农业文明影响,深深烙上农业文明的印迹,并孕育出深厚的农业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世代传承的民族情感,形成独具人文气息的古代文学。
    • 晓舟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学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如果按朝代来分,赢立着几大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每一个中国人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营养,单从这一点来说,生为中国人是一种幸运。我初初涉猎宋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一个工厂上班时。当然,只要生长在中国,周围不时会传来宋词朗朗的颂读声,耳满目染之下,无论村民野夫,任谁都能不经意间随口说出几句宋词。
    • 汤哲声
    • 摘要: 建构中国通俗文学经典化的批评标准,并不是要在中国文学批评中“另立门户”,更不是要与精英文学(这个称呼并不规范,姑且称之)“争名分”,而是要强调中国文学批评需要“中国话语”。既有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标准主要基于中国“五四”新文化传统而建构,其社会启蒙性、文化批判性和美学表现性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价值。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既有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标准对中国文学的传统性、民族性重视不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新时期发展创化认知不够。
    • 杨文娟; 于丹; 卓康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传统文学不仅作品数量突出,而且成就辉煌,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学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高校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升级,更好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学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学知识内容。中国传统文学作为我国民族瑰宝,所包含的审美元素尤为丰富,因此有效对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核心内涵,以及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最重要的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 倪童荣
    • 摘要: 20世纪20到40年代,张恨水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章回体小说在报纸、杂志上连载,影响之大,从学富五车之士到目不识丁之人,无不对其作品津津乐道。哪家报纸连载他的小说,就意味着那家报纸将要赚得盆满钵满了。改革开放后,随着张恨水的多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民间还掀起过小小的“张恨水热”。张恨水的作品爱憎分明、通俗易懂,有中国传统文学中侠客勇士、才子佳人、邪不压正、皆大欢喜的元素,也有正义得不到伸张、棒打鸳鸯的疼痛,他的作品数量超过三千万字(其中小说近百部)—可谈得上前无古人,后少来者。在他身上,传统与现代自然地融合于一体,在现当代中国作家中相当少见。
    • 肖睿
    • 摘要: "诗无达诂"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鉴赏方式之一,其中的"达"意思是明白通畅,"诂"的意思则为运用现代语言解读古文涵意,"达诂"二字合起来就是通达明了之意。诗无达诂则可以这样理解:诗歌并没有确切的解读,要依靠领会其中的意蕴而无法用语言传达。不过,诗无达诂,亦有正解。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高考诗歌评价题目的应对策略,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完全能够掌握解题的思路,正确的解答问题。
    • 杨哲
    • 摘要: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首次提出"文气"说。此后,文气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的美学追求和价值所在,"气"的内涵也逐渐丰富。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生命体,都蕴含着独特的禀赋、风格和能量。有的雄浑汪洋、一泻千里,有的通透豁达、淡泊超然,有的悲愤激昂、狂放豪迈,展现出各自的气势、气魄、气度、气韵。应用文是经世致用之文,写作时更要重视文气,通过聚气、养气、蓄气,生发出磅礴浩荡的力量,从而达到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目的。
    • 胡荣锦
    • 摘要: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这首五言短诗,是陈毅《冬夜杂咏》组诗中的一首。它描写了冬天到来的时候,其他的花都耐不住寒冷而凋谢而看不到踪迹,只有红梅不畏严寒,迎霜傲雪地绽放。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人们一般拿红梅喻人,赞叹不畏困难险阻的品行。
    • 李婧怡
    • 摘要: 以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闻老的陈寅恪先生,一生涉猎广泛学术领域,掌握多国语言,一生虽多年在国外暉学,但受祖父三代影响,中国传统文学功凉深厚,他利用文学与历史的绘密关系,整合中西,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史方法,为我国文学研究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可谓中国近年来最受学者追捧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学术界泰斗。文章仅从家世、学术成就及文学研究方法等因素来探求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家国情怀。
    • 龚红
    • 摘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文化,究其根源就是对生命的探索。历代圣贤身体力行,通过众多文学作品、史书古籍、医学圣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命实践。养生哲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它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是经过长期实践和历史证明的理论体系,因其广博的知识特点和对众人的适用性而流芳百世。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发现关于养生方面的哲学,而且内容异常丰富,有着不同的种类和派别之分。这些养生哲学为现代养生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所包含的文学性、哲学性也是现代人养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传统文学中的养生哲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养生的具体实践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一点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