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狼毒

狼毒

狼毒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10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大众电影、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届中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标本馆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六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等;狼毒的相关文献由877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国栋、陆建军、王宏生等。

狼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53.0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2.54%

专利文献>

论文:210 占比:44.40%

总计:473篇

狼毒—发文趋势图

狼毒

-研究学者

  • 钱国栋
  • 陆建军
  • 王宏生
  • 曾辉
  • 周淑清
  • 李宁
  • 黄祖杰
  • 刚存武
  • 鲍根生
  • 王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咏梅; 董幸枝; 龙永清; 朱志梅; 王雷; 盖星华; 赵樊; 李京忠
    • 摘要: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尺度上探讨了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的分类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划分为3种群丛类型,即Ⅰ)狼毒+紫花针茅+线叶嵩草+披针叶黄华群丛;Ⅱ)狼毒+紫花针茅+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群丛;Ⅲ)紫花针茅+草玉梅+狼毒+早熟禾群丛。2)RDA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是影响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土壤养分对于狼毒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覆盖度高的狼毒群丛对低磷、低钾的土壤环境更敏感。3)随着入侵程度加重,狼毒群丛Ⅲ、Ⅱ、Ⅰ的物种优势度发生明显更替,禾本科植物(早熟禾、紫花针茅)重要值减小(4.10、3.12、2.10),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花苜蓿)重要值先增后减(0.28、0.57、0.25),莎草科植物(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重要值增加(0.23、1.18、2.19)、毒杂草(狼毒、草玉梅、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青海刺参等)重要值明显上升(6.10、5.14、10.08),群落Ⅰ和Ⅱ中狼毒替代紫花针茅成为最重要的建群种,狼毒覆盖度呈规律地梯度增加(5.5%、11.0%、29.7%)。本研究反映了狼毒型退化草甸逆向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成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可为草地资源管理、退化草甸修复及狼毒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 刘冠志; 刘利红; 郭娇; 苏慧媛; 兰庆; 刘果厚
    • 摘要: 本文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供体植物,探讨其根、茎叶水浸液对草原伴生种山韭(Allium senescens)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狼毒对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并为揭示其对山韭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发芽率分别降低了43.94%和87.13%;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即低浓度(0.5,5和10mg·mL^(-1))促进,高浓度(20和50mg·mL^(-1))抑制;化感效应指数表明,狼毒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明,低浓度根水浸液的化感促进作用强于茎叶水浸液,而高浓度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研究说明了狼毒对山韭不同的生长阶段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与其部位的化感效应存在规律性变化。
    • 闫桂溪; 杜金城; 杜钢军
    • 摘要: 〔目的〕观察狼毒抗肿瘤活性,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狼毒可能的抗肿瘤成分与靶点.〔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狼毒抗肿瘤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皮下移植小鼠模型评价狼毒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二甲苯诱导耳肿胀评价狼毒对荷瘤小鼠炎症的影响;伊文思蓝渗透性评价小鼠瘤组织血管通透性;断尾法和毛细管法评价荷瘤小鼠凝血功能.〔结果〕网络药理学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狼毒6个活性成分,TCMSP、SWISS、STITCH预测得到109个靶点,与TTD比对得到26个癌症治疗靶点,参与84个生物过程和44个KEGG通路,其中的关键成分为胡萝卜苷、豆甾醇、β-谷甾醇.实验结果表明狼毒水煎液对H22皮下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诱导的荷瘤小鼠耳肿胀(P<0.05)和肿瘤组织血管通透性(P<0.05),改善小鼠凝血功能(P<0.05).〔结论〕狼毒的抗肿瘤作用与胡萝卜苷、豆甾醇、β-谷甾醇等组份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NF-κB"等信号通路减轻炎症、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 骆望龙; 夏建强; 李佳欣; 孙淑范; 汪睿; 张勃
    • 摘要: 被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通过传粉者介导的自然选择而进化.为了探究狼毒花性状的适应性,以天祝高寒退化草地狼毒为研究材料,通过检测其繁殖相关性状的选择差和选择梯度,探讨了该物种花表型的适应性及可能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单花序小花数和冠筒长具有显著的选择差和选择梯度(P<0.05),即受到正的定向选择作用;同时,两性状也检测到显著的非线性选择梯度(P<0.05),表现出稳定选择趋向.株高(即花序高度)受到负定向选择作用,其选择梯度为-0.102±0.039(P=0.008);其他性状,如花冠口大小和单株丛花序数均未检测到显著的选择作用.总体表明,在该研究种群,狼毒的部分繁殖性状表现出适应性进化趋势,株高相对较矮、花筒较长和花序小花数较多的个体越有利于其适合度实现而受到选择.
    • 骆望龙; 张勃; 方强恩
    • 摘要: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旨在探讨种群发展动态、分布及其与生境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退化草地的典型毒杂草之一,开展狼毒种群生态与繁殖生物学研究能为该毒草型退化草地控制与修复、草地资源管理以及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综述了狼毒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扩散与定植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狼毒的繁育系统特征、传粉综合征以及繁殖分配策略,讨论了狼毒的化感作用和种群生态功能,最后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主要结论为:狼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种子近母株散布方式及其较低的萌发率影响种群扩散;狼毒具有自交不亲和系统,属于典型的异交植物,花部特征表现为鳞翅目Lepidoptera的蛾类和蝶类传粉综合征;狼毒随不同海拔和坡向等生境变化常表现出不同的繁殖分配策略;狼毒能通过根系分泌或残体腐解释放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等对草地群落其他物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以此对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狼毒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未来应重点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狼毒在草地群落入侵定居和繁殖扩散的生境选择以及其种群扩散与草地退化之间的生态学关系.
    • 骆望龙; 张勃; 方强恩
    • 摘要: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旨在探讨种群发展动态、分布及其与生境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退化草地的典型毒杂草之一,开展狼毒种群生态与繁殖生物学研究能为该毒草型退化草地控制与修复、草地资源管理以及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综述了狼毒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扩散与定植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狼毒的繁育系统特征、传粉综合征以及繁殖分配策略,讨论了狼毒的化感作用和种群生态功能,最后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主要结论为:狼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种子近母株散布方式及其较低的萌发率影响种群扩散;狼毒具有自交不亲和系统,属于典型的异交植物,花部特征表现为鳞翅目Lepidoptera的蛾类和蝶类传粉综合征;狼毒随不同海拔和坡向等生境变化常表现出不同的繁殖分配策略;狼毒能通过根系分泌或残体腐解释放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等对草地群落其他物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以此对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狼毒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未来应重点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狼毒在草地群落入侵定居和繁殖扩散的生境选择以及其种群扩散与草地退化之间的生态学关系。
    • 崔博亮; 安彦明; 张起鹏; 蒲萌; 陈克龙
    • 摘要: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甘南亚高寒草甸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样地坡度分为Ⅰ(0°~5°]、Ⅱ(5°~15°]、Ⅲ(15°~25°]、Ⅳ(25°~35°]及Ⅴ(>35°)5个坡度等级,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甘南州合作市当周草原和扎油沟等亚高寒草甸区狼毒群落特征及草地生境条件.结果表明:1)研究区狼毒主要分布在土壤养分良好、水分状况适中、海拔在2900~3050 m高寒、亚高寒草甸区15°~35°的干燥阳坡地带.2)研究区植物群落组成以适应寒冷、多风的高寒环境的物种居多,坡度Ⅰ中记录有10科18属30种,坡度Ⅱ中记录有7科13属27种,坡度Ⅲ中记录有6科9属20种,坡度Ⅳ中记录有14科30属35种,坡度Ⅴ中记录有5科10属15种.3)莎草科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Ⅱ>Ⅳ>Ⅰ>Ⅴ>Ⅲ,多年生根茎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Ⅰ>Ⅱ,多年生丛生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Ⅰ>Ⅲ>Ⅱ,灌木与半灌木重要值依次为Ⅳ>Ⅴ>Ⅲ>Ⅱ>Ⅰ,多年生杂类草重要值依次为Ⅲ>Ⅱ>Ⅳ>Ⅴ>Ⅰ,一、二年生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Ⅱ>Ⅰ,大多数植物功能群在坡度Ⅳ和坡度Ⅴ上重要值最高,在坡度Ⅰ和坡度Ⅱ上重要值最低.4)研究区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坡度上变化幅度较大,生境结构复杂的群落其多样性指数高,物种多样性也相对丰富,坡度对狼毒群落植物多样性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 周坤
    • 摘要: 目的:研究天然提取物对菊小长管蚜的抑制和杀灭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考察苦楝皮、狼毒和土荆皮3种提取物对菊小长管蚜的杀灭活性,在此基础上测定各提取物复配使用的共毒系数;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使用的最佳活性配比.结果:3种天然提取物对菊小长管蚜均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活性,苦楝皮、狼毒和土荆皮对菊小长管蚜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9.2,217.0,175.0 mg·L-1.复配使用对菊小长管蚜的杀灭活性总体上优于单一使用,苦楝皮、土荆皮和狼毒提取物在按2 ∶ 3 ∶ 1(质量浓度比)复配使用对菊小长管蚜杀灭率可达95.3%.结论:研究结果为苦楝皮、土荆皮和狼毒作为药效物质基础开发新型天然植物制剂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 夏建强; 张勃; 李佳欣; 孙淑范; 汪睿
    • 摘要: 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脆弱的两个阶段.为了探明高寒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苗定居的生境选择,本研究在其原生境下通过人工控制试验,研究凋落物覆盖对土壤微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以及狼毒种子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出苗和定居表现.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总体上能够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且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日振幅;与对照(土壤裸露)相比,凋落物覆盖显著降低狼毒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但对其越冬存活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土壤埋深对狼毒种子的出苗产生显著影响,埋植于表层土壤(<0.5 cm)的狼毒种子其出苗率和越冬成活率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2 cm和4 cm)的种子.分析表明,高寒草地凋落物的存在或种子埋植太深均不利于狼毒种苗的定居;因此,草地裸露或促使土壤浅表化的扰动均可促进狼毒种群建立,是导致退化草地狼毒种群扩散的主要生态因素.
    • 刘刚
    • 摘要: 狼毒残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锌、锰、铁、钙、铜等微量元素,但由于其为絮状纤维、刺激性较强,多作为废弃物,利用率不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甘肃省农科院研究人员探索了狼毒残渣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