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犯罪认定

犯罪认定

犯罪认定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561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法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上海市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第九届长三角法学论坛、首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等;犯罪认定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楷、万长红、刘丽雪等。

犯罪认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28.5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2.82%

专利文献>

论文:561 占比:68.67%

总计:817篇

犯罪认定—发文趋势图

犯罪认定

-研究学者

  • 张明楷
  • 万长红
  • 刘丽雪
  • 刘选
  • 吴学斌
  • 吴彦坤
  • 周光权
  • 周涵月
  • 周立
  • 姜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光权
    • 摘要: 【专题导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发展、完善的大背景下,各部门法的立法都极为活跃,如何厘清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对于刑法解释方法的运用、“难办案件”的妥当处理都具有重大影响。这一点在《民法典》颁布之后更加凸显出来。关于法秩序统一性和犯罪认定的关系,有很多问题值得刑法学者深入研究。首先,需要认真梳理法秩序统一性的基本内涵。
    • 陈梅
    • 摘要: 在新阶段和新格局下,商业贿赂相关犯罪属于义务依附型身份犯,其正犯性在于义务的违反,而不是行为的自然外观。当存在身份竞合的问题时,应当以不同身份者各自的义务违法性为判断,作出具体的共同犯罪认定。商业贿赂对于市场竞争秩序有着极大危害,各国都对如何打击商业贿赂非常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境的商业贿赂行为更是成为全球性的治理难题。
    • 刘昊
    • 摘要: 高空抛物问题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高发违法、犯罪问题,对于其进行刑法规制、解决其认定问题是必要的.本文梳理了高空抛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高空抛物罪的法益、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指出了认定高空抛物罪首先应当以一定方法区分高空抛物与高空坠物,以及一般高空抛物行为.本文认为,高空抛物罪的认定方面存在行为方式认定不足、客体认定模糊、司法实践中判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并从用新方法区分高空抛物认定中“物”和“场所”,完善“情节严重”的研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王赞旭
    • 摘要: 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丰富公民精神世界的同时,一种新型的犯罪——电信网络诈骗也随之出现。与传统意义上的诈骗相比较而言,电信网络诈骗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在作案的手段上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在涉案的金额上具有更加的庞大性;在社会影响范围上具有更大的广阔性;在社会的和谐稳定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我国正在逐步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对电信网络诈骗中特殊帮助人员共同犯罪认定的难题.
    • 王洪涛; 董惠姗
    • 摘要: 针对网络舆论暴力犯罪行为,我国《刑法》以侮辱罪、诽谤罪加以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打击违法犯罪的作用.但网络舆论暴力犯罪形式多样、危害程度大,现有的刑法规制已经不能满足应对网络舆论暴力多种形态的需要.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与言论自由保护相冲突、犯罪认定标准模糊和电子取证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司法解释,合理协调公民言论自由与刑法保护法益之间的价值平衡关系、重视对精神法益的保护、明确网络舆论暴力犯罪中的犯罪主体、完善网络舆论暴力犯罪与侮辱罪的衔接和颁布网络舆论暴力行为具体的司法解释等,以更好地实现对网络舆论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
    • 娄全田
    • 摘要: 扫黑除恶对于打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和谐、文明、健康、友好、法治的社会建设实践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地扫除社会黑暗势力的意义深远.总结目前黑恶势力的犯罪事实可知软暴力犯罪是黑恶势力犯罪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扫黑除恶重点整治的内容之一.基于实践分析,要积极地扫除软暴力犯罪,必须要从法律上对软暴力犯罪进行明确地界定.基于法律清晰界定判断黑恶势力的犯罪行为,这对于犯罪量刑和处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就软暴力犯罪与认定做了细致分析,旨在为实践提供指导与帮助.
    • 赵路
    • 摘要: 犯罪认定理论是刑法学的根基理论。一切有关罪责刑的判断,都必将以犯罪认定为基础。中国学界对犯罪构成难弃执念,对犯罪认定无法体系化认知的根源主要在于对犯罪构成于其本源国——俄罗斯刑法体系中的位阶与职能存在不当的理解。忽视犯罪认定在刑法体系中的理论价值与地位,混淆其与犯罪构成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将其等同于司法实践中的罪刑裁定等认知偏差导致中国刑法多年以来在认定犯罪的理论研究中屡现悖论。厘清二者在逻辑位阶与职能分工上的不同,消除学界对二者理论价值与从属关系的误解,是刑法学者清除理论障碍,补充理论空白,巩固理论基础,切实贯彻新时代刑事法治思维,强化刑事法律职能与实效所应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借鉴利弊,进而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认定理论模式,即是刑法在明确性与正当性原则上的切实要求,也是对新时代国家刑事法治发展与完善应适时的及时回应。
    • 赵长江; 周涵月
    • 摘要: 区块链犯罪是行为主体利用区块链或以区块链为犯罪对象,故意实施针对区块链安全的或者利用区块链侵犯国家及公民利益,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具有高度隐蔽性、非法收益数额巨大、跨境化趋势明显、涉案罪名多样性的特征。区块链犯罪行为可划分为利用区块链实施的犯罪行为与以区块链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两种类型,对基本类型及其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在证据认定中面临涉案证据发现困难、取证技术要求较高、电子数据存在证明难题的困境,由此提出了利用交易痕迹追查犯罪信息、提升区块链取证的专业度、探索身份同一性的认定方法、调整区块链犯罪认定标准、探究犯罪的证明方法来对区块链犯罪进行有效规制。
    • 赵长江; 周涵月
    • 摘要: 区块链犯罪是行为主体利用区块链或以区块链为犯罪对象,故意实施针对区块链安全的或者利用区块链侵犯国家及公民利益,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具有高度隐蔽性、非法收益数额巨大、跨境化趋势明显、涉案罪名多样性的特征.区块链犯罪行为可划分为利用区块链实施的犯罪行为与以区块链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两种类型,对基本类型及其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在证据认定中面临涉案证据发现困难、取证技术要求较高、电子数据存在证明难题的困境,由此提出了利用交易痕迹追查犯罪信息、提升区块链取证的专业度、探索身份同一性的认定方法、调整区块链犯罪认定标准、探究犯罪的证明方法来对区块链犯罪进行有效规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