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牛初乳

牛初乳

牛初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9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403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食品安全导刊、中国奶牛、中国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一次年会、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等;牛初乳的相关文献由108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红宇、周盛华、关文凤等。

牛初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9 占比:53.98%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3.29%

专利文献>

论文:403 占比:42.74%

总计:943篇

牛初乳—发文趋势图

牛初乳

-研究学者

  • 赵红宇
  • 周盛华
  • 关文凤
  • 景志刚
  • 王春柳
  • 李学琳
  • 陆东林
  • 顾培华
  • 张慧东
  • 卜英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红; 刘爱国; 刘立增; 强锋; 杨毅
    • 摘要: 为筛选一种最佳的牛初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热保护剂,以牛初乳为原料对其IgG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IgG活性保留率作为响应值,选取甘氨酸、麦芽糖醇和菊粉三种物质作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IgG热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内源性荧光光谱表征不同方式处理的牛初乳IgG结构。结果表明,IgG热保护剂的最佳配方:甘氨酸0.48%,菊粉14.98%,麦芽糖醇12.50%,在75°C,5 min条件下热处理的IgG活性保留率为36.59%,各因素添加量对IgG活性保留率的影响主次顺序均为:麦芽糖醇>甘氨酸>菊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内源性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示:与未添加复合热保护剂的牛初乳IgG相比,添加复合热保护剂后的牛初乳IgG,β-折叠含量显著下降(P<0.05),无规则卷曲含量显著下降(P<0.05),二级构象呈现较为有序的状态;荧光强度降低,IgG分子堆积更加紧密,结果表明添加复合热保护剂后的牛初乳IgG结构稳定性有所提高。本研究探索出一种新型牛初乳IgG的复合热保护剂配方,为牛初乳功能性食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 杨红; 刘爱国; 刘立增; 强锋; 杨毅
    • 摘要: 牛初乳由高浓度的生物活性成分组成,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免疫球蛋白是牛初乳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但其在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大。免疫球蛋白活性保持技术能够保护其免于热、酸和碱等不良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升牛初乳综合利用价值。文章综述了牛初乳的营养成分和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主要活性保持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赵红宇; 周盛华; 景志刚; 王春柳; 关文凤
    • 摘要: 牛初乳粉作为普通食品原料可添加到各类固态食品中,但受到原料微生物水平的限制,很难应用到液态食品中。本文分析了牛初乳产品市场现状和液态牛初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展望了液态牛初乳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前景,可拓展牛初乳的产品类型,发展前景广阔。
    • 李墨翰; 张秀敏; 王亦宁; 陈佳丽; 热罕古丽; 于海坤; 张娟; 宋婉莹; 刘爱成; 岳喜庆; 郑艳
    • 摘要: 为阐明不同泌乳期间牛乳乳脂肪球膜蛋白的差异,选定牛初乳和牛常乳中的乳脂肪球膜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表征,并对两组间的丰度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到763种蛋白,其中197种为两组共有蛋白,进一步从其中筛选出80种丰度差异蛋白,包括41种上调蛋白和39种下调蛋白(牛初乳/牛常乳)。对上述丰度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参与的主要细胞组分为细胞外泌体、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域等,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为代谢途径、嘌呤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等,并进一步筛选出31种与其他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键蛋白,包括结合珠蛋白、2-磷酸-D-甘油酸水解酶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泌乳期间乳蛋白成分的差异及其功能性,为牛乳制品的精深加工奠定基础。
    • 刘丽平; 张志立; 杜传来
    • 摘要: 科学控制牛初乳的加工工艺参数对初乳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探究热处理条件对初乳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蛋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7种不同的热处理条件(55°C/30 min、55°C/60 min、60°C/30 min、60°C/60 min、63°C/30 min、63°C/60 min和72°C/15 s),探究热处理后初乳理化指标、微生物菌落数和免疫球蛋白IgG以及乳铁蛋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3°C条件下处理30 min和60 min,以及在72°C条件下处理15 s,出现明显的蛋白凝块;72°C处理15 s后显著降低初乳密度、酸度、乳蛋白、非脂固形物(SNF)、总固形物(TS)、柠檬酸、酪蛋白和尿素等理化指标;本研究所有热处理条件均显著降低菌落总数,有效控制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经本研究设置的热处理后初乳中IgG水平显著降低,乳铁蛋白含量不受影响。综上考虑,建议初乳热加工温度控制在63°C以下,并根据生产目的针对性控制热加工参数。本研究可为牛初乳加工工艺参数控制提供详实科学数据支持。
    • 杨洋
    • 摘要: 牛初乳是指从健康母牛分娩后72h内挤出的乳汁,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活性成分,具有众多的营养保健功能。本文综述了牛初乳的功效成分及安全性,总结了牛初乳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改善作用、运动人群支持功能、改善胃肠道功能等生理功能,针对牛初乳在各类食品中的开发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牛初乳产品的深入研究及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 邓微; 李韫同; 李墨翰; 曹雪妍; 郑艳; 武俊瑞; 岳喜庆; 杨梅
    • 摘要: 为阐明牛初乳、牛常乳乳清蛋白的差异,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二者进行蛋白质组差异分析,在得到的599 种具有定量信息的乳清蛋白中,鉴定出60 种差异蛋白.将牛初乳与牛常乳乳清丰度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为转运、定位、单一生物作用等;主要参与的分子功能为顶端质膜、细胞外区域、细胞外区域部分等;主要参与的细胞组成为蛋白结合和阴离子结合.丰度差异蛋白中有9 种是与信号传导相关,有6 种糖基化乳清蛋白.此外,利用蛋白质网络互作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中存在具有高连接度的关键乳清蛋白因子.本研究采用iTRAO技术对牛初乳与牛常乳乳清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改善牛初、常乳品质,开发婴幼儿乳粉以及功能性乳制品提供了一定参考.
    • 郭瑞峰; 刘少伟; 姚刚
    • 摘要: 以新鲜牛初乳为原料,分离获得3、3~10、10~30 ku不同区段的蛋白片段加以收集、冻干,并作为膳食补充剂提供给Balb/C小鼠,初步探讨牛初乳小分子活性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骨密度方面,牛初乳各个区段组小鼠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在脂肪含量方面,牛初乳3 ku以下两个组的小鼠与对照组尤其是和10 ku以上组相比维持了较低的水平.因此,超滤膜法可以很好的分离出牛初乳中各区段的蛋白,且其中3 ku以下的小分子多肽对小鼠骨密度的增加及维持低脂肪含量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新型的肽类保健品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 刘佳欣; 贺梦瑶; 汤兴楠; 栾凯雯
    • 摘要: 建立一种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牛初乳中乳铁蛋白质量浓度的方法.采用cm-sepharose fastflow预装柱5 mL,配置质量浓度为10、20、30、40、50、60、70、80μg·mL-1的标准乳铁蛋白溶进行液色谱分离,pH值为7.0,浓度为0.02 mol·L-1的磷酸盐溶液为起始缓冲液,进样量为1 mL,流速1mL·min-1,浓度为1 mol·L-1NaCl溶液洗脱,检测波长475 nm.回归方程:Y=1.277 4x+16.7270,R2 =0.999,线性范围为10~80μg·mL-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56%.此方法在分离牛初乳中的乳铁蛋白同时,又可以测定乳铁蛋白的含量,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 滕刚; 任皓威; 赵添玉; 商佳琦; 刘宁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牛初乳中抗高血压因子(AFBC)对氯化钾诱发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探究可能抑制大鼠心肌收缩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急性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结果:AFBC(0.5 mg/mL)对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Ca^(2+)浓度无明显影响,可明显抑制高钾(50 mmol/L)引起的心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结论:AFBC可阻断成年大鼠的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