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畸形

牙畸形

牙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专利文献2208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广东牙病防治、口腔医学、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等; 牙畸形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军梅、徐卫华、王永等。

牙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22089 占比:99.46%

总计:22208篇

牙畸形—发文趋势图

牙畸形

-研究学者

  • 张军梅
  • 徐卫华
  • 王永
  • 贾莹
  • 冯海兰
  • 刘学聪
  • 吴华
  • 尹雪莲
  • 崔娟娟
  • 左艳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岳川; 南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炎伴错颌畸形患者疗效、龈沟液炎症反应程度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牙周炎伴错颌畸形120例,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GTR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照组予GTR联合直丝弓矫治,比较2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牙周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CAL)],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龈沟液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PD、GI、SBI、PLI、CAL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PD、GI、SBI、PLI、CAL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周炎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GTR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龈沟液炎症反应程度及牙周健康,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张广峰; 毕文娟; 党小宝; 齐静
    • 摘要: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诊断37双生牙1例,并对其鉴别诊断、发生机制及CBCT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对镇江市口腔医院2019年3月就诊的1例患者根据口腔临床检查、CBCT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对多生牙尖、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等几种牙齿形态异常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CBCT检查见下颌牙列牙齿数目正常,37牙根周围存在大面积低密度透射区;三维重建后见疑似多生牙与37牙根相融合;矢状面显示疑似多生牙位于37颊侧;轴向位置显示髓室底可见有三个明显的根管口;两者的牙本质是连通的;该疑似多生牙内有独立的牙髓腔,有清晰的根管,且在根中段与37远中根管融合成一个根管,矢状面显示呈"Y"型.CBCT显示37牙是一个融合根.结合口腔临床检查,确诊为左下颌第二磨牙双生牙.结论 CBCT是口腔疾病辅助检查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诊断牙齿形态异常上有显著的优势,可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 杨悦; 张锡忠; 向彪; 冉宇婷
    • 摘要: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颊侧和舌侧不同规格附件在矫治扭转上颌第一前磨牙时的矫治效率,以确定矫治率最优的附件位置及规格.方法 实验1:纳入1例正常,建模分为空白对照组、颊侧水平矩形附件组、颊侧垂直矩形附件组、舌侧水平矩形附件组、舌侧垂直矩形附件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每组内均含有3个亚组(以矩形附件长度3/4/5 mm分组).以前磨牙牙体长轴为旋转中心,施加2° 面观顺时针旋转矫治力后进行模拟运算,观察各组模型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实验2:对实验1的附件改良后分为4组,即对照组、舌侧b(2/3)矩形附件组、舌侧b(1/2)矩形附件组、舌侧b(1/3)矩形附件组,余方法同实验1.结果 实验1中牙周膜应力、牙冠最大位移量及施加位移后牙体旋转度均以舌侧垂直矩形附件组中3 mm附件最大,且随着各组内附件规格增加而减小,垂直矩形附件组较水平矩形附件组大,空白对照组最小.实验2中的舌侧b(2/3)垂直矩形附件组与舌侧3 mm垂直矩形附件组牙周膜应力、牙冠最大位移量最为接近,而旋转度以对照组最大,并随着附件规格减小而降低.结论 舌侧垂直3 mm矩形附件更利于上颌扭转前磨牙的矫治,舌侧b(2/3)垂直附件可作为优化附件的改良规格.
    • 尹雪莲; 杨光; 王鹏; 苏哲君; 霍峰
    • 摘要: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矫治技术与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排齐阶段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效果.方法: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分为观察组(PASS,n=16例)和对照组(MBT加口外弓或Nance弓或TPA治疗,n=26例),采用Dolphin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排齐后的头颅侧位片,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硬组织指标(∠SNA、∠SNB、∠ANB、∠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MP-SN)和软组织指标(面型角∠FAC、鼻唇角∠NLA、上唇突度ULP及下唇突度LLP).结果:观察组排齐阶段平均时间为(6.2±2.12)月,与对照组(5.0±1.8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齐后∠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ULP等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NLA及ULP等指标排齐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排齐阶段不会造成前牙的唇倾,可高效、健康地促进牙齿排齐,且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面容.
    • 尹雪莲; 杨光; 王鹏; 苏哲君; 霍峰
    • 摘要: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矫治技术与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排齐阶段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效果。方法: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分为观察组(PASS,n=16例)和对照组(MBT加口外弓或Nance弓或TPA治疗,n=26例),采用Dolphin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排齐后的头颅侧位片,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硬组织指标(∠SNA、∠SNB、∠ANB、∠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MP-SN)和软组织指标(面型角∠FAC、鼻唇角∠NLA、上唇突度ULP及下唇突度LLP)。结果:观察组排齐阶段平均时间为(6. 2±2. 12)月,与对照组(5. 0±1. 8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排齐后∠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ULP等小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NLA及ULP等指标排齐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排齐阶段不会造成前牙的唇倾,可高效、健康地促进牙齿排齐,且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面容。
    • 赵飞
    • 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缺损伴牙畸形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17.09-2020.04收诊的60例牙缺损伴牙畸形患者,整群随机法分为实验组(30例,正畸联合修复)与对照组(30例,常规修复)2组,比较组间牙缺损伴牙畸形患者的恢复天数、ML-NSL(下颌相对颅底倾角)、NL-NSL(上颌相对颅底倾角)、SNB(下颌突度)、SNA(上颌突度)及IPSQ评分.结果:实验组牙缺损伴牙畸形患者的恢复天数(7.46±0.57)d,较对照组短(P<0.05);其ML-NSL(30.25±3.83)°、SNA(85.07±7.27)°、1PSQ评分(90.21±8.45)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其NL-NSL(3.38±0.32)°、SNB(75.24±5.22)°,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能够修复牙缺损伴牙畸形患者的牙周组织,缩短其恢复天数.
    • 张梅丽
    • 摘要: 目的:研究牙缺损伴牙畸形治疗中正畸联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牙缺损伴牙畸形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使用正畸治疗,另外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P<0.05);观察组患者牙齿排列整齐情况、后牙咬合状况良好情况和前牙覆盖及覆颌良好情况均显著毗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缺损伴牙畸形患者,使用正畸联合修复的措施进行治疗,可以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吴秉; 徐春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修复治疗)与研究组(正畸-修复),各34例.统计两组患者牙齿咬合关系、前牙覆合覆盖、牙齿排列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治疗后的满意度;检测两组患者软垢指数与附着丧失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牙齿咬合关系良好率、前牙覆合覆盖良好率及牙齿排列整齐率分别为82.35%(28/34)、88.24%(30/34)、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20/34)、67.65%(23/34)、73.53%(25/34)(χ2=(4.53、4.19、5.31,P=0.03、0.04、0.02).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χ2=6.50,P=0.03).研究组治疗费用为(8124.63±386.58)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79.86±276.82)元(t=72.90,P=0.0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94%(18/34)(χ2=10.20,P=0.00).研究组患者软垢指数、牙附着丧失指数分别为(0.14±0.07)、(5.06±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3±0.18)、(6.52±1.58)(t=14.79、4.05,P=0.00、0.00).结论 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牙齿畸形,且效果显著,赢得患者好评,但该方法费用较高,因此患者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