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片烟

片烟

片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0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32193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物流技术、中国烟草科学、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福建省烟草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广西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0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等;片烟的相关文献由21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向真、杨永锋、刘茂林等。

片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2193 占比:99.94%

总计:332393篇

片烟—发文趋势图

片烟

-研究学者

  • 刘向真
  • 杨永锋
  • 刘茂林
  • 许强
  • 王林
  • 胡宗玉
  • 刘峰峰
  • 何邦华
  • 吴风光
  • 许宇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毕思强; 王国良; 杨杰; 杜薇; 刘洋; 周进华; 周东; 李新锋
    • 摘要: 为了减少复烤过程烟气香味的损失,通过调节烤机参数,研究了正常模式、低温干燥和直接干燥3种复烤模式(加工强度依次降低)对福建K326片烟物理质量以及不同醇化时间片烟的感官质量、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及霉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强度变小,出口温度和片烟结构变化率也逐渐变小,出口水分稳定性则相反;直接干燥对提升上部叶和中部叶感官质量效果比较明显,正常模式对维持和提升下部叶感官质量作用比较明显;醇化过程中片烟香味成分含量不断增加,且香味成分的变化呈现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而香味成分总量与复烤模式关系不大;化学物质中除钾、氯外3种模式无明显差别。
    • 李乾云; 申洪涛; 段卫东; 奚家勤; 王艳芳; 王小东; 刘领
    • 摘要: 探究相同复烤片烟在不同醇化环境中自然醇化进程及烟叶醇化质量的变化和差异,为复烤片烟进行合理异地醇化提供理论依据。将福建南平K326复烤片烟分别存贮于河南新郑和福建武夷醇化库进行自然醇化,分析不同醇化环境中片烟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醇化的进行,河南新郑醇化库和福建武夷醇化库醇化片烟的还原糖、总糖、总氮和烟碱均呈下降趋势,与未醇化时相比,醇化24个月时,河南新郑醇化库片烟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2.74%和9.31%;福建武夷醇化库片烟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5.58%和12.56%。在整个醇化期,河南新郑醇化库片烟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福建武夷醇化库,两醇化库片烟中总氮、烟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醇化的进行,两醇化库片烟中叶黄素、β-胡萝卜素、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莨菪亭、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芸香苷含量均呈降低趋势,福建武夷醇化库片烟中多酚类物质降解幅度高于河南新郑醇化库。在相同醇化时间,福建武夷醇化库醇化的片烟外观质量均优于河南新郑醇化库醇化的片烟。两醇化库片烟的感官质量评吸得分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河南新郑醇化库和福建武夷醇化库片烟的感官质量分别在醇化16个月和12个月时达到最佳,福建武夷醇化片烟的最佳醇化状态较河南新郑醇化片烟提前4个月。福建武夷醇化的片烟感官质量评吸得分均高于同期河南新郑醇化片烟的感官质量评吸得分,且在醇化后期感官质量得分降低速率较慢,保质效果更好。总之,与河南新郑醇化库相比,在福建武夷醇化库进行醇化的片烟具有醇化时间短、品质佳、保质期长的优点。
    • 郑好; 赵宝良; 邓丹; 郭学卫
    • 摘要: 在湖北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武汉乐道物流有限公司醇化库,分析不同楼层(1、2、3、4楼)的环境温湿度变化,进一步分析3种机械调控方法(整仓除湿、1次/周密封烟垛除湿、1次/2周密封烟垛除湿)对不同楼层片烟在醇化过程中的相对含水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的影响,最终分析3种方法的能耗。结果表明,4楼的箱芯温度在高温月份比1~3楼平均高0.91~2.18°C;pH降低幅度比1~3楼平均高0.29%~0.91%;香气质显著好于1~3楼;香气量、刺激味、余味优于1~3楼。3种方法对片烟的相对含水率、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密封烟垛除湿能更好地维持各楼层垛内相对湿度的稳定和一致,且1次/2周密封烟垛除湿的能耗最低且工作量最少,其为各处理中最优的机械调控方法。
    • 毕思强; 杨杰; 王国良; 文武; 周东; 刘洋; 周进华; 李新锋; 谷晓懂; 徐大勇; 范明登; 杜薇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分切打叶方式对片烟形状特征的影响,为打叶复烤实时检测、即时调整打叶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片烟大小及其分布检测系统测量不同部位和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片烟的形状特征,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各部位片烟紧致度和小岛法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平均紧致度呈上部烟(85.96)<中部烟(118.74)<下部烟(129.5),分形维数呈上部烟(1.27)<中部烟(1.29)<下部烟(1.30);分切后打叶片烟形状更紧致,但分切刀数对片烟结构、形状均无显著影响;圆盘式打辊打后片烟紧致度优于耳座式打辊;尺寸较大的框栏能生产出结构和形状更符合制丝需求的片烟,同时对下部烟形状有明显影响。【结论】可利用片烟大小及其分布系统测定不同打叶方式对片烟形状、结构及其均匀性的影响;引入紧致度和分形维数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得到更接近真实烟丝尺寸的评价标准,还可为烟丝结构与片烟结构的模型关联研究打下基础。
    • 肖如武; 肖柳宝; 张少波; 张小松; 杨永强; 劳传忠
    • 摘要: 在柬埔寨金边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研究降氧贮存对片烟外观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楼房仓中烟叶堆内投放气调剂1.0~1.2 kg/箱、干燥剂0.25 kg/箱并用复合尼龙膜密封成为气调密封堆.结果表明,往堆内投入气调剂并密封后堆内氧气浓度迅速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以下.经过12~18个月的贮存,THB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6分,而密封降氧的外观评分为80分,B2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8分,而密封降氧外观评分为82分,表明密封降氧对片烟颜色转深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THB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66.1分,比自然醇化高0.9分;B2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71.9分,比自然醇化高0.8分.密封降氧的2个处理在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余味等方面均略优于自然醇化.
    • 凌军; 黄艳; 孙胜南; 陈剑明; 胡武; 刘春波; 卢真保; 杨乾栩; 赵世兴; 杨洪明
    • 摘要: [目的]对比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间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研究云南清甜香烟叶风格特色关键致香成分和低次烟叶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9个非典型碎烟为原料,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别对2类烟叶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典型片烟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作为分析目的,深入挖掘2类烟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并找出2种方法分析结果存在的规律性.[结果]运用GC/MS对所制备的11个烟叶样本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包含17种酮类、10种醇类、4种醛类、5种杂环类、2种烯烃类、1种酸类和1种内酯类化合物,典型片烟的酮类和内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非典型碎烟;典型片烟有14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P<0.05,下同),分别是甲基庚烯酮、2-乙酰基呋喃、4-环戊烯-1,3-二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环氧化物、桉油烯醇、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3,4-脱氢-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通过ATD-GC/MS对2类烟叶样本设定的14种重要致香成分进行半定量对比分析,发现典型片烟的成分总含量明显高于各非典型碎烟,而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和3-氧代-α-紫罗兰醇这8种成分在典型片烟中的相对含量也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2种分析方法存在含量显著性差异的致香成分中有7种致香成分一致,包括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结论]通过2种分析方法对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2类烟叶间部分挥发性致香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规律.
    • 凌军; 孙胜南; 陈剑明; 胡武; 刘春波; 卢真保; 杨乾栩; 赵世兴; 杨洪明; 黄艳
    • 摘要: 【目的】对比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间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研究云南清甜香烟叶风格特色关键致香成分和低次烟叶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9个非典型碎烟为原料,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别对2类烟叶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典型片烟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作为分析目的,深入挖掘2类烟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并找出2种方法分析结果存在的规律性。【结果】运用GC/MS对所制备的11个烟叶样本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包含17种酮类、10种醇类、4种醛类、5种杂环类、2种烯烃类、1种酸类和1种内酯类化合物,典型片烟的酮类和内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非典型碎烟;典型片烟有14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P<0.05,下同),分别是甲基庚烯酮、2-乙酰基呋喃、4-环戊烯-1,3-二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环氧化物、桉油烯醇、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3,4-脱氢-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通过ATD-GC/MS对2类烟叶样本设定的14种重要致香成分进行半定量对比分析,发现典型片烟的成分总含量明显高于各非典型碎烟,而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和3-氧代-α-紫罗兰醇这8种成分在典型片烟中的相对含量也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2种分析方法存在含量显著性差异的致香成分中有7种致香成分一致,包括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结论】通过2种分析方法对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2类烟叶间部分挥发性致香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规律。
    • 陈溪; 李彦周; 党霞; 王鹏泽; 丁易飞; 刘奇森; 吴丽洒
    • 摘要: 为解决目前打叶复烤后片烟大片率偏高、中片率偏低的问题,实验通过调整一级、二级打叶器打叶框栏的形状和尺寸来考察其对打后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改变打叶框栏形状能够有效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六边形框栏较菱形框栏打后叶片大片率降低10.01个百分点,中片率提高9.39个百分点,碎片率略增加0.48个百分点。②减小六边形打叶框栏尺寸能进一步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但改善幅度并不明显。③烟叶等级会对打后片烟叶片结构产生影响,下部叶较中部和上部叶大片率偏低,碎片率偏高。通过调整打叶框栏形状能够有效优化叶片结构,改善片烟质量。
    • 陈溪; 李彦周; 党霞; 王鹏泽; 丁易飞; 刘奇森; 吴丽洒
    • 摘要: 为解决目前打叶复烤后片烟大片率偏高、中片率偏低的问题,实验通过调整一级、二级打叶器打叶框栏的形状和尺寸来考察其对打后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改变打叶框栏形状能够有效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六边形框栏较菱形框栏打后叶片大片率降低10.01个百分点,中片率提高9.39个百分点,碎片率略增加0.48个百分点.②减小六边形打叶框栏尺寸能进一步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但改善幅度并不明显.③烟叶等级会对打后片烟叶片结构产生影响,下部叶较中部和上部叶大片率偏低,碎片率偏高.通过调整打叶框栏形状能够有效优化叶片结构,改善片烟质量.
    • 谢丽萍; 刘景川; 乐承星; 沈禄恒; 赖兰凤
    • 摘要: 为探索气调贮存的开垛回盖方式和分垛隔离的防虫效果,在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肖烟叶仓库和牛坑烟叶仓库进行了模拟试验,对多种回盖方式的烟虫虫口数进行采集跟踪与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回盖方式的防虫效果表现为网式防虫帐幕回盖方式>压条密封回盖方式>不锈钢方管压实回盖方式>票夹夹实回盖方式>尼龙复合膜回盖方式,其中尼龙复合膜回盖防虫效果较差,不推荐在气调养护开垛回盖中使用,网式防虫罩适用于日常仓库开垛回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