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燕行录》

《燕行录》

《燕行录》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021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当代韩国、东疆学刊、青海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等;《燕行录》的相关文献由110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士华、王元周、谷小溪等。

《燕行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021 占比:99.13%

总计:15153篇

《燕行录》—发文趋势图

《燕行录》

-研究学者

  • 谢士华
  • 王元周
  • 谷小溪
  • 漆永祥
  • 潘晓伟
  • 黄普基
  • 姚晓娟
  • 孟安康
  • 彭卫民
  • 王广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金哲; 张慧雯
    • 摘要: 明清时期,“孟姜女传说”通过来华朝鲜使臣的燕行记录得以在朝鲜广泛流传。朝鲜使臣吸收山海关姜女庙石碑的碑文内容与当地民间传闻,融入个人认知、情感和想象,在自身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的影响下进行改写和再创造,使传说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燕行录’版”孟姜女故事。通过细致梳理和分析燕行录中的孟姜女相关记录,阐释其故事情节和人物构成的衍化变异特征与原因,能够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域外传播的独特魅力和规律,为当下中韩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借鉴。
    • 金明实
    • 摘要: 明清时期辽宁是中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朝鲜使臣在出使中国后写下关于中国所见所闻的文字记载,而这些文字记载为我们寻找辽宁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文主要考察了朝鲜使臣关注度较高的辽阳地区白塔、广佑寺、华表柱、关帝庙、鸡鸣寺等历史文化资源,并针对辽宁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保护策略。
    • 金璇
    • 摘要: 沈阳白塔堡白塔毁于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遗迹今已无存。通过梳理地方志、《燕行录》及西文古籍等文献对沈阳白塔堡白塔的记录,试图还原白塔形象,使其再现世人面前。
    • 谷小溪
    • 摘要: 朝鲜燕行使臣以亲历者的视角见证了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图景,使行过程中创作了规模可观的燕行诗,以直笔写实的风格记录了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风物民俗的见闻随感,为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拟以《燕行录》文献为中心,结合清崇德至雍正(1636-1735)年间的中国史料文献,从研究现状与趋势、理论与应用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几个层面探讨清代前期中朝诗歌交流编年史的研究意义.
    • 王秋硕
    • 摘要: 吴政纬的著作《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以朝鲜使者为叙述视角,追寻自壬辰倭乱(1592)至康乾盛世(1780)近二百年历史过程中,东北亚秩序如何由动荡转向稳定的历史轨迹,并表明朝鲜对于封贡关系下宗主国中国和邦交关系下平等国日本的情感与认知的变化.全书13.1万字,除导言、结语和后记外,主体共分六章,还有一章名为"同场加映"和两个附录.该作品是海峡两岸首部关于朝鲜《燕行录》的历史科普书籍.严谨的学术思维、独特的论述视角、对朝鲜燕行文献和通信使文献融合研究的前瞻意识等因素使该书已经超越了历史类科普书籍的定位.
    • 孟安康
    • 摘要: 朝鲜作为中国的近邻,两国之间的书画交流可以溯源至南北朝时期。王羲之、欧阳修、虞世南、米芾、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书家对朝鲜书坛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郭熙、马远、夏圭、米芾、赵孟頫等人画风及《顾氏画谱》《唐诗画谱》《张白云选名公扇谱》等画谱传入朝鲜后,士大夫画风也开始潜移默化,蔚成风气。因明清时期中朝之间保持着宗藩关系,数百年来朝鲜使团频繁出使中国,这为中朝两国文人结识和交流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朝鲜使者在出使中国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使行记录,即《燕行录》
    • 谢士华
    • 摘要: 朝鲜时代的文人用汉文撰写的燕行文献存在不少非汉语固有用法的现象.早期燕行文献频繁使用的"而来/以来""而送/以送"具有朝-韩语特色.文白夹杂的人称代词及其复数,如"吾们""吾的""尔们""渠们",与正统文言文有别.朝鲜文人还利用汉语的造词规律创造或改造了一些特色词汇,如"鼎话""酌话""点午""摊饭",等等.
    • 谢光辉; 孟安康
    • 摘要: 18~19世纪中朝两国的使团来往是一个连贯、延续的过程,朝鲜朝使臣出使中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资料梳理发现,燕行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多集中在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李德懋、柳得恭、金正喜等人为中心的"北学派"或具有北学思想的燕行使臣身上.对这些燕行使者著作以及相关的官方史料和其他个人文集所载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考察他们燕行期间的书画见闻及其和清人的艺术交流活动,可以总结出18~19世纪中朝两国文人书画艺术交流的阶段性特点.
    • 周大利
    • 摘要: 广宁行宫是清朝皇帝东巡时,过路广宁(今北镇)时的驻跸之所.关于广宁行宫的始建时间,因档案文献不明,没有查到确切的文字记载.虽有一些根据相关资料进行的推断,能见仁见智,却一直没有定论.乾隆、道光年间的朝鲜使团成员所撰的《燕行录》中,有几个作者记录了广宁行宫建筑情况.这些文字记录,为我们考证广宁行宫的始建时间等,提供了新的证明.本文结合这些新的资料,将以前所得的资料及其论述进行梳理考述,以期使得史无定论的广宁行宫的始建时间等问题得以解决.
    • 倪金艳
    • 摘要: 孟姜女传说与朝鲜半岛李朝使节相遇,在《燕行录》中留下大量的作品。这些诗文有的叙述了较完整的孟姜女故事,有的描述了山海关孟姜女传说风物。使节们在吟咏孟姜女故事时,常常遣怀寄兴,或抒发自己的思妻情感,或记沿途艰辛,或表达对苛政的批判,抑或以姜女之贞自喻。《燕行录》对孟姜女故事的书写是我们了解该故事在朝鲜使者眼中以何种形象出现的必备材料,也推动了孟姜女故事在朝鲜的传播;同时,这些丰富的史述材料又反哺于国内研究,为突破孟姜女研究瓶颈、开拓新的研究视域奠定了文献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