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燕园

燕园

燕园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建筑科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华儿女、中国人才(上半月)、名人传记:上半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等;燕园的相关文献由114位作者贡献,包括宗璞、林帆、马嘶等。

燕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98.2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77%

总计:113篇

燕园—发文趋势图

燕园

-研究学者

  • 宗璞
  • 林帆
  • 马嘶
  • 丽珠
  • 周宇琼
  • 张毅
  • 徐城北
  • 李洪胜
  • 杜若飞
  • 梅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宗璞
    • 摘要: 从燕园离去的人,难免沾染些泉石烟霞的癖好。清晨在翠竹下读书,黄昏在杨柳岸边散步,习惯了,自然觉得燕园的朝朝暮暮,和那一木一石融在一起,难以分开。在诸般景色中,最容易萦绕于人们心头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画面了。但若真把这幅画面落到纸上,究竟该怎样着笔,我却想不出。
    • 宗璞
    • 摘要: 燕园的树何必寻?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这当然是春夏的时候。到得冬天,松柏之属,仍然绿着,虽不鲜亮,却很沉着。落叶树木剩了丫权枝条,各种姿态,也是看不尽的。
    • 宗璞
    • 摘要: 从燕园离去的人,可记得那些石头?初看燕园景色,只见湖光塔影,秀树繁花,不会注意到石头。回想燕园风光,就会发现,无论水面山基,或是桥边草中,到处离不开石头。燕园多水,堤岸都用大块石头依其自然形态堆砌而成。走进有点古迹意味的西校门,往右一转,可见一片荷田。夏日花大如巨碗。荷田周围,都是石头。
    • 宗璞
    • 摘要: 提起燕园的墓,最先就会想到埃德加·斯诺安眠的所在。那里原是花神庙的旧址,前临未名湖,后倚一小山,风水绝佳。岸边山下,还有花神庙的旧山门。在燕园居住近四十年,见这山门的颜色从未变过,也不见哪一天刷新,也不见哪一天剥落,总是一种很旧的淡红色。映着清波,映着绿柳。下葬在一九七二年。那天来了许多要人,是一大盛事。据说斯诺在遗嘱中要求葬他一部分骨灰在此,另一部分撒进纽约附近的赫德孙河,以示他一半属于美国,一半属于中国。分得这样遥远,我总觉得不大舒服。当然这是多虑。
    • 宗璞
    • 摘要: 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的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
    • 宗璞
    • 摘要: 燕园西门古色古香,挂着宫灯的那一座原是燕京大学的正门。当时车辆进出都走这个门,往燕南园住宅区的大路也是从西边来。上一个斜坡,往右一转,可见两个大龟各驮着一块石碑,分伏左右。这似乎是燕南园的入口了,但是许多年来,并没有设一个路牌指出这一点,实在令人奇怪。房屋上倒是有号码,却也难寻找。那些牌子很特别,有的颇为浪漫地钉在树上,有的妄想高攀,快上了房顶。
    • 秦一畅
    • 摘要: 记得那是一次我和妈妈去北大参观,真是好好领略了一番燕园的风采。北大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在意料之中,似乎又超出想象。从北大西门沿着小路,我和妈妈信步来到了燕园。迎春花、山桃、连翘、杜仲……叫出名和叫不出名的花木,一一映入眼帘。网上说,迎春花是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它形色端庄,在秋冬时节却不畏寒威,默默蓄力;可以反季开花的连翘,终于一睹真容……据说,这里的花草树木也有北大人特立独行的气质哦!
    • 宗璞
    • 摘要: 燕园西墙边这条路,我走过不止千万遍,从不觉得有什么特别。这次本想从路一端的新校门走出去的,有人站在那儿说,此门只准走车,不能走人,便只好转过身来,循墙向旧西门走去。忽然看见了那桥,那白色的桥。桥不大,却也不是小桥,大概类似中篇小说吧。
    • 季羡林1
    • 摘要: 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竞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