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煎煮方法

煎煮方法

煎煮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217767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家庭医生、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委会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药合理应用与健康产品研发高峰论坛、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等;煎煮方法的相关文献由502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冬瑾、余莹莹、李建华等。

煎煮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17767 占比:100.00%

总计:10217998篇

煎煮方法—发文趋势图

煎煮方法

-研究学者

  • 许冬瑾
  • 余莹莹
  • 李建华
  • 欧阳百发
  • 罗荻洲
  • 谢万
  • 郭炳坚
  • 周应川
  • 孙杰
  • 常章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卫红
    • 摘要: 中药药效的发挥受到所选药材,辅料,煎煮方法,服药方法及用药护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炙甘草汤方为切入点,通过阅读多篇经典,从药材、辅料、煎煮方法、服用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中药药效发挥的因素。
    • 金永鹞
    • 摘要: 银翘散为辛凉疏透法代表方剂,临床运用颇多,然用常规煎煮方法大多难取佳效。本文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银翘散方后自辨,以“香气大出即取服”为切入点,结合不同煎法之疗效差异,归纳银翘散相关文献,分析并探讨银翘散煎煮时间、煮药方式、剂型及服药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旨在为提高银翘散临床运用之疗效提供借鉴。
    • 王奕方; 王雪茜
    • 摘要: 药物煎煮时间与煎煮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通过查阅比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同方的不同煎煮方法发现:《金匮要略》中葛根汤的煎煮时间较《伤寒论》中更短,如此处理能使药性更加峻猛,迅速祛除邪气;《伤寒论》中茵陈蒿汤煎煮时间较《金匮要略》中更长,如此处理能缓和药性,防止药物损伤津液;《金匮要略》中吴茱萸汤煎煮时间较《伤寒论》中更短,药物轻煎可使药性轻清偏上,振奋胸阳;《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采用麻沸汤浸渍的煎煮方法与《金匮要略》中采用水煎的煎煮法有所不同,如此处理可使药性清扬偏上,达于上焦。
    • 张晓芳; 刘慧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煎组、合煎组与空白对照组,并进一步按煎煮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7只。单煎组各亚组分别给予煎煮60、90、120、150、180min的合并水煎液,合煎组中各亚组分别给予煎煮60、90、120、150、180min的合煎液,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给药后大鼠排便情况(首粒排便时间、24h内排便颗粒数);检测给药后的血清胃泌素(GAS)及血浆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水平;检测给药后的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左室内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变化情况;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煎组、合煎组各亚组的首粒排便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单煎组、合煎组与空白对照组各亚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炮附子配伍大黄可缓解阳虚型便秘模型大鼠的排便困难情况、改善胃肠道功能、心功能,且合并煎煮120min时既有较佳的疗效,对心脏的毒性较小。
    • 徐淑萍
    • 摘要: 汤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汤药煎煮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就明确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以看出煎煮方法对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季宏与; 苟鑫宇; 宋小雪; 卓小玉; 刘玉婷; 逄弓一郎; 田明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对半夏泻心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甘草苷及甘草酸铵的含量的影响.方法:按半夏泻心汤处方量,一法遵循传统的记载,去滓再煎(Ⅰ法)制备标准汤液,另法直接合煎(Ⅱ法)制备成标准汤液.用HPLC法分别测定两种方法制备的汤液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以及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铵等成分含量.结果:Ⅰ法汤液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明显低于Ⅱ法汤液(P<0.01),Ⅰ法汤液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均明显高于Ⅱ法汤液(P<0.01).结论:两种煎煮方法所得的半夏泻心汤质量存在差异,但由于出膏率和浸出物含量不完全等同于汤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提取程度,故以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为评价指标,半夏泻心汤原方记载煎煮方法更为科学.
    • 刘羽飞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药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应用八味地黄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0年12月,分为A组、B组,A组使用二煎各煎30min,B组使用头煎煮60min.检测汤剂质量,分析药渣与药汁,对比中药汤剂.结果 B组药渣质量、数量与A组不同,A组药汁量是320mL,B组药汁量是281mL,不同煎煮法药渣的气味、颜色等存在差异.B组药汁合格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不同,药效也存在差异.患者在用药前应当明确煎煮方式、服用方式,采用正确方法,确保药效.
    • 姜玉霞; 邢俊梅
    • 摘要: 考据《伤寒论》、《金医要略》中19首含石膏的经方相关原文,发现在经方中石膏都是与其他药一同煎煮.而现代大学教材《中药学》和2020年《药典》都有石膏入汤剂先煎的说法.为此进行了石膏与其他药同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只要临床辩证正确,方法相应,石膏同其他药同煎的疗效是肯定的,并没有先煎的必要.
    • 瞿政飞
    • 摘要: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进步,中药汤剂的疗效也逐渐受到关注.中药汤剂由中药材煎煮而成,煎煮的方法不同,最终的汤剂疗效也有所不同.煎煮的容器、煎煮过程中对于火候的把控、具体的煎煮时间等,也会影响到汤剂的效果.本次研究即对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进行初步论述,并总结分析不同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产生的影响.
    • 黄惠珠; 吕本强; 张海容
    • 摘要: 历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均对传统中药的煎煮方法有基本共同的认知,即药材浸泡、头煎、二煎(三煎)、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该方法乃经几千年经验所得,然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物化变化、平衡移动却鲜少被讨论。因此,本文试从渗透压、温度、压力、浓度的平衡移动角度来探讨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