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599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中国市场、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第六届中日机械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等;焦点透视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安丽、陆俨少、于瑶等。
焦点透视
-研究学者
- 安丽
- 陆俨少
- 于瑶
- 刘佳鑫
- 刘克明
- 刘长敏
- 史国良
- 向辰力
- 吴超
- 周乐
- 孔千
- 庄寿红
- 张会静
- 张秋红
- 张莹
- 张辉
- 王小录
- 程振国
- 窦薛霖
- 薛永年
- 赵一豪
- 郭敬
- 陈彦峰
- 马行奎
- 丁桂初
- 丁爱平
- 严文刚
- 主玛于江
- 乐正维
- 乔亚东
- 乔韦
- 于美成
- 何溶
- 余秋雨
- 侯自力
- 倪胜
- 傅军
- 傅斌
- 催见
- 关洪丹
- 关维兴
- 冯山
- 冯维
- 冷翔
- 凌晨光
- 刁沛忠
- 刘兵
- 刘剑钊
- 刘发生
- 刘向武
-
-
袁学君
-
-
摘要:
近现代山水画写生,一般采用“对景”图绘的方式,它重在训练眼睛的观察能力,解决景物的造型问题,因而,写生中多采用固定视点,选取具有现场感的自然风景入画,并多以焦点透视组织画面结构,以形成既有较强景深空间又呈现出一定组织变化的画面效果。总体而言,对景写生的方式主要源自西方绘画。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并不强调“对景”,而是提倡 “游观悟记”,其真正诠释了中国画写生的真谛。
-
-
赵宪章
-
-
摘要:
绘画透视原理具有普遍性:一方面,盖因它基于人的身体器官,是画像对视觉真实的迎合,不同民族的观看概莫能外;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绘画构图又有自己的特点,那是由于民族文化施加其上,并非透视规律本身之不同。由是观之,用“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区分中西绘画是一种误区,赋予透视以科学理性抑或人文伦理才是二者的主要区别。中国画透视的主要特点是透视的伦理化,可名之为“伦理透视”。
-
-
曹慧良
-
-
摘要:
设计说明:该系列风景油画作品取材于川西地区的自然风貌,该地区的地理地貌丰富多样,为油画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表现空间。作品《桃林》主要描绘的是丘陵黄土地上桃花盛开的场景。作品《斜阳小径》《雨后晴空》则描绘的是川西坝子,在构图上主要采用焦点透视表现空间,色彩关系较为和谐。作品《雪山》所表现的景观为高海拔的山地,阳光充足,适宜强烈明确的色彩表现。
-
-
-
-
摘要:
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出广审[2015]644号”文件和原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冀新广审字[2015]41号”文件批准,本刊的主管单位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正式变更为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本刊将一如既往,秉承传统,革故鼎新,热情竭诚为您服务!本刊主要栏目有:焦点透视、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经济与法、科技创新、评价分析、文化教育、管理世界、比较借鉴、学术交流、硕博论坛、创业故事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产业界、科技界、理论学术界、实业界、党政政策研究部门、财贸金融、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农林渔牧、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工业制造、商务营销等各行各业理论与实践工作者。
-
-
-
-
摘要:
《新世纪剧坛》创办于2004年,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用稿范围包括国内外戏剧(含戏曲、歌剧、舞剧等综合艺术形式)、影视、动漫、新媒体、文化研究、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常设栏目有焦点透视(聚焦戏剧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对其进行及时的理论透视)、剧坛流光(国内优秀戏剧、戏曲剧目评论文章、综述文章,或者对国外经典戏剧作品的介绍以及国外戏剧热点的阐述.
-
-
-
-
摘要:
《新世纪剧坛》创办于2004年,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用稿范围包括国内外戏剧(含戏曲、歌剧、舞剧等综合艺术形式)、影视、动漫、新媒体、文化研究、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常设栏目有焦点透视(聚焦戏剧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对其进行及时的理论透视)、剧坛流光(国内优秀戏剧、戏曲剧目评论文章、综述文章,或者对国外经典戏剧作品的介绍以及国外戏剧热点的阐述,中国戏剧的对外传播等)、人与戏剧(从人文角度对戏剧影视和艺术作品的审视与解读)、影像记忆(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与评论)、百家论坛(戏剧、影视、新媒体、艺术教育、动漫等领域的新现象介绍以及解读)、剧本平台(未经发表和上演的专业舞台剧)等,全面呈现国内优秀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成果。
-
-
-
刘佳鑫
-
-
摘要:
留美作曲家陈怡近些年来先后创作了一系列的室内乐精品,在世界乐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五重奏《春夜喜雨》和协奏曲《德累斯顿之春》均取材于杜甫唐诗《春夜喜雨》,分析两部作品中显性的宏观结构和隐性的微观结构的“双重结构”特点,透视作品形态、结构因素对内涵表达的作用,解读两部作品中不同文化的“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重要影响。
-
-
刘佳鑫
-
-
摘要:
留美作曲家陈怡近些年来先后创作了一系列的室内乐精品,在世界乐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五重奏《春夜喜雨》和协奏曲《德累斯顿之春》均取材于杜甫唐诗《春夜喜雨》,分析两部作品中显性的宏观结构和隐性的微观结构的"双重结构"特点,透视作品形态、结构因素对内涵表达的作用,解读两部作品中不同文化的"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重要影响.
-
-
张景辉
-
-
摘要:
在一次与柯和根教授的聊天中,柯教授说:"越是平面的,越具当代性。"在我早期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所受到绘画的训练大都是焦点透视,因为那时候受俄罗斯绘画影响比较大。这种思考的惯性,贯穿着对绘画的基础认知。当然后续就慢慢打开视野,接触了很多绘画方面的理论,有平面的,有空间关系,也有多维关系的。
-
-
刘克明
- 《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看到的投影理论中,有如我们现在称之为的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和斜投影法相似的内容;无论是公元4世纪─5世纪宗炳有关透视论述,还是公元11世纪─12世纪郭熙与沈括的理论总结,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图学的理论基础,也反映了中国图学理论从焦点透视走向散点透视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图学对世界图学的贡献。
-
-
刘克明
- 《第六届中日机械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看到的投影理论中,有如我们现在称之为的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和斜投影法相似的内容;无论是公元4世纪—5世纪宗炳有关透视论述,还是公元11世纪—12世纪郭熙与沈括的理论总结,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工程图学的理论基础,也反映了中国工程图学理论从焦点透视走向散点透视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图学对世界图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