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工水力

热工水力

热工水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255722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科技视界、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第八届(2012)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等;热工水力的相关文献由882位作者贡献,包括秋穗正、苏光辉、田文喜等。

热工水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5722 占比:99.90%

总计:255974篇

热工水力—发文趋势图

热工水力

-研究学者

  • 秋穗正
  • 苏光辉
  • 田文喜
  • 黄彦平
  • 张大林
  • 李虹波
  • 王明军
  • 杨燕华
  • 陈炳德
  • 单建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爱民; 宋厚德; 刘晓晶
    • 摘要: 海洋的开发,对核能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相较于陆基堆,海洋小堆在堆形的结构设计、设备及系统布置等,有着不同的特征。为适应船舶舱室与海洋环境,本文参照某型模块化小堆的主要设备结构和系统布置,得到一种改进后的海洋一体化小堆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使用添加了海洋工况计算模块的RELAP5软件,对其中一个设计方案,引入海洋工况;通过和船舶设计单位的深度合作,得知其在产品生产设计中重点关注的摇摆及倾斜工况:一般设计角度:22.5°以及极限设计角度:45°等。在强迫循环及RELAP5稳态卡中暂未加入控制模块的情形下,根据模拟结果,观察和分析关键热工水力参数的运行特性。
    • 叶尚尚; 刘一哲; 杨红义; 杨军; 王晓坤; 齐少璞
    • 摘要: 与安全裕量有关的研究一直是反应堆安全设计与安全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针对池式示范快堆CFR600的设计特点,对主热传输系统中的重要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最佳估算模型,基于Wilks方法对CFR600一回路主管道断裂事故进行了不确定性量化计算。最佳估算分析结果表明,CFR600在一回路主管道断裂事故下,包壳最高温度95%/95%上限为851.6°C,相较于保守分析结果具有约91.8°C裕量,低于包壳破损验收准则。
    • 唐佳; 刘旻昀; 黄彦平; 王俊峰; 臧金光; 刘光旭; 刘睿龙; 刘生晖
    • 摘要: 应用实验测量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蚀刻后折角圆弧对折线微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化学蚀刻过程中的侧蚀现象必然导致折线流道折角处产生圆弧过渡,且圆弧半径随流道倾角的增加呈幂函数衰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扰流角处圆弧过渡将显著顺滑流动而不显著地降低换热,45°流道倾角时,折角处圆弧过渡可使单位长度压降减小约91.9%,Nu最大将减小12.5%;当流道倾角<45°时,导流角弧度半径影响较小,建立流道模型时可设定导流角弧度半径等于扰流角弧度半径以简化模型;折角处圆弧过渡的复合折线流道形式是折线微流道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且流道倾角越大优化效果越明显。
    • 邹晓阳; 曹良志; 刘宙宇; 吴宏春
    • 摘要: 为能在给出数值模拟结果的同时提供置信区间,本文开展了压水堆燃料性能分析、组件燃耗和热工水力学分析计算的不确定度量化研究。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自主开发的不确定度分析程序平台NECP-UNICORN,分别耦合了轻水堆燃料性能分析程序FEMAXI、压水堆群常数计算程序NECP-Bamboo-Lattice和热工水力子通道程序CTF。首先针对不同物理过程的特点,分析需要考虑的不确定度来源。然后针对核数据协方差矩阵稀疏且不满秩的特点,应用COST方法以减少样本量。结果表明,对于燃料性能分析,边界条件、几何参数和材料性质对燃料中心温度有显著影响。对于燃耗过程,核数据和几何参数对特征值、功率分布、两群常数和核子密度的不确定度有显著影响。对于热工水力分析过程,边界条件、几何参数和模型系数对冷却剂温度和包壳温度的不确定度有较大影响。针对每种物理场,分别量化其输入输出参数的不确定度,对于后续量化复杂系统多物理耦合过程的不确定度具有重要意义。
    • 邓朝霞; 林萌; 陈玉昇; 杨燕华
    • 摘要: AP1000中消防系统是核电站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包括探测火灾及灭火,为失效时CCS(设冷水系统)中的热交换器提供冷却和安全喷淋等。上述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和报警设备、消防水供给设备、自动和手动灭火设备等组成。通过COSINE中的热工水力程序cos Flow对其进行建模仿真,模拟了三种不同稳态运行工况下的消防系统,分别为稳态运行模式、消防水喷淋以及失去交流电的消防水喷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osFlow模拟结果与设计值之间误差较小,均在5%以内,能够满足仿真的精度要求。
    • 张廷; 杜代全; 张文豪; 卓文彬
    • 摘要: 建立了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的实验回路,针对稳态工况下不同参数(一次侧平均温度、负荷、蒸汽压力和给水温度)对蒸汽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实验研究。实验工况范围为:一次侧平均温度为282~307°C,负荷为20%FP~120%FP,蒸汽压力为4.0~6.0 MPa,给水温度为40~160°C。实验结果表明:一次侧平均温度降低蒸汽温度随之降低,且越接近饱和温度,温度降幅越大。提高蒸汽压力,一次侧平均温度对蒸汽温度在接近饱和的区域影响更显著。低负荷(20%FP~60%FP)时蒸汽压力对蒸汽温度无影响,高负荷(60%FP~120%FP)时蒸汽温度随蒸汽压力提升而降低且降速不断增加。蒸汽温度随负荷的增加先缓慢增大后加速降低,存在最大蒸汽温度点。最大蒸汽温度点随蒸汽压力变大向下移动,对应负荷向左移动。随给水温度增大蒸汽温度降低,但降速很小。
    • 朱志明; 李可飘; 张魁; 田文喜; 陈荣华; 秋穗正
    • 摘要: 基于运行空间、安全性等因素考虑,海洋核动力系统多采用一体化小型反应堆设计,螺旋缠绕管式蒸汽发生器由于结构紧凑、热效率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海上反应堆系统。在海洋条件下运行时,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受运动条件影响而产生非线性改变。本研究通过开展海洋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螺旋管二次侧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揭示了典型海洋条件对螺旋管内单相流动阻力和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横摇运动对自然循环及流动换热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二次开发的RELAP5程序对试验回路进行建模计算,通过与试验值的对比验证了此程序对海洋条件下反应堆建模计算的可行性。
    • 刘茂龙; 刘利民; 巢孟科; 张伟; 肖瑶; 顾汉洋
    • 摘要: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因结构紧凑和换热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本文开展了在不同热功率下的全尺寸H-OTSG热工水力特性试验。稳态传热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功率增加,H-OTSG平均传热系数先增加后减小。流动不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功率增加,临界入口节流系数降低,即系统稳定性随着功率的增加而提高。开展了H-OTSG稳态传热特性和流动不稳定性的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功率较低时平均传热系数对管侧压力和壳侧入口温度不敏感;当热功率大于1.2 MW时,随管侧压力的降低和壳侧入口温度的升高,H-OTSG平均传热系数增加但也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还开展了H-OTSG热工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验证了一维程序SGTH-1D在预测H-OTSG稳态传热特性和流动不稳定性的准确性。
    • 范弘毅; 李晓伟; 吴莘馨; 孙立斌
    • 摘要: 高温气冷堆采用超临界蒸汽发生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结合目前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亚临界直流蒸汽发生器的设计经验及高温气冷堆的发展规划,本文提出了超临界蒸汽发生器设计方案。基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亚临界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程序,开发了针对螺旋管式超临界蒸汽发生器的一维稳态热工水力程序,并对比了不同超临界流体对流换热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不同经验关联式对热工水力计算结果影响很小,这是因为一次侧氦气对流换热热阻对总热阻的贡献最大。然后采用该程序对超临界蒸汽发生器100%负荷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一二次侧温度、速度、对流换热系数等参数的分布,并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二次侧对流换热系数在拟临界点附近达到最高值;由于氦气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一次侧对流换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传热管材料为T22的低温段,一次侧对流换热热阻占比超过65%;在传热管材料为800H的高温段,一次侧热阻与管壁导热热阻相当,二次侧对流换热热阻占比较小。由于密度变化较大,二次侧流速变化很剧烈,一次侧流速变化则较缓。针对100%负荷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的水动力特性曲线的计算结果表明,当传热管入口不施加节流时,即使100%负荷工况的水动力特性曲线也具有负斜率区,且工作点处的正斜率较小,不利于流量分配及流动稳定性。需要在传热管入口设置合理的节流阻力系数来消除水动力特性曲线的负斜率区。保证高温气冷堆超临界蒸汽发生器在100%~30%负荷的水动力特性曲线不出现负斜率区的临界节流阻力系数为850~1600,并随功率的增加而减小。
    • 廖波; 王永; 王先元
    • 摘要: 新型的压水堆蒸汽发生器和热工水力分析软件在工程应用前均需进行试验验证。采用蒸汽发生器一维和三维热工水力软件数值模拟获取了关键参数温度、空泡份额、压降等分布,优化了试验模拟体设计和测点布置。遵循等高、等物性、阻力相似原则缩比设计蒸汽发生器模拟体,设置带球阀的下降管实现循环倍率精确控制和测量。采用导波雷达液位计和差压式液位测量法测量的蒸汽发生器水位跟随性良好,且二者在稳态和瞬态工况下相对偏差均未超过±1.5%。采用光纤探针、射线法、压差法测得并比较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流场的点、线、体积空泡份额,在高空泡份额区与三维计算相对偏差不超过±10%。采用蒸汽全流量冷凝的示踪元素法可测量极低(<0.02%)的饱和蒸汽湿度。在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的30 MW蒸汽发生器综合性能试验台架上集中应用上述关键技术,成功考核了多种新型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力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