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害

热害

热害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5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植物保护、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8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现代农业科技、金属矿山、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2007年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等;热害的相关文献由1127位作者贡献,包括辛嵩、刘鹏、姬建虎等。

热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7 占比:78.1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98 占比:21.44%

总计:457篇

热害—发文趋势图

热害

-研究学者

  • 辛嵩
  • 刘鹏
  • 姬建虎
  • 东怀正
  • 刘名君
  • 夏艳晴
  • 张习军
  • 彭担任
  • 徐超
  • 李永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聂兴信; 刘哲伟; 高赵祥; 程平
    • 摘要: 为量化研究高温掘进巷道在双压入抽压混合通风中设备布置对降温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掘进巷道通风降温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建立双压入混合通风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边界条件及求解器参数设置;其次,设置3组压入风筒2不同布置位置的对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分析双压入抽压混合通风降温作用下的掘进巷道温度场分布,量化压入风筒2不同布置位置时巷道内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压入混合通风中压入风筒2的布置位置对巷道内的温度分布影响明显,当压入风筒2布置于距掘进面30 m处时,掘进巷道30 m范围内温度稳定在26°C左右;当压入风筒2布置于距掘进面50 m处时,掘进巷道50 m范围内温度虽有约1°C的波动但整体数值保持在28°C以下;当压入风筒2布置于距掘进面70 m处时,掘进巷道内温度波动幅度较大且出现大范围温度超出限值情况,此时双压入混合通风降温作用基本失效。
    • 王军华
    • 摘要: 热害是铜矿井下掘进工作中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其不仅会影响相关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降低热害对铜矿井下掘进工作的影响,针对铜矿井下热害问题展开了研究,对铜矿井下热害问题的成因进行多方面因素分析,针对铜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降温系统存在问题,提出了局部降温技术改进措施。大红山铜矿工程实际应用效果证明,降温系统可有效降温12.5°C,降温效果较好,满足井下掘进的实际需求。
    • 汪小旵; 吴忠贤; 孙晔; 张晓蕾; 王延鹏; 蒋烨
    • 摘要: 为实现作物热害胁迫状态快速、无损和智能化识别,该研究设计了一套叶绿素荧光图像采集装置,并提出一种基于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番茄苗热害胁迫智能识别方法。以不同热害阶段下的番茄苗叶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的叶绿素荧光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具有单一背景的叶片原始荧光图像,将获取的12组荧光参数值结合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性最高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对其进行图像预处理后构建番茄苗叶片热害图像数据集。对AlexNet模型进行改进,引入批量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BN)方法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选择Mish激活函数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同时使用全局平均池化层(Golbal Average Pooling,GAP)替换全连接层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传统卷积的方法减少模型参数量,以提升模型运行速度,通过Adam优化算法更新梯度。研究结果表明,改进AlexNet模型性能最优,平均识别精度达98.8%,平均测试耗时为11.6 ms,模型权重空间仅为1.13 MB。相比未改进AlexNet模型,平均测试耗时下降23.2%,模型权重空间下降99.5%。该研究为番茄苗早期热害胁迫检测和胁迫等级划分提供了一种方法,也为其他作物夏季热害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 程根银; 罗松涛; 司俊鸿; 李林
    • 摘要: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采掘工作面的高温热害日益严重,遗煤自燃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为研究采空区多孔介质内流体传热规律,分析多孔介质传热影响因素,以姚桥煤矿7271工作面为例,建立采空区多孔介质模型,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在不同风速、不同热源位置下采空区气体体积分数以及温度场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风速不断增大,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不断向采空区深部移动,进风巷侧自燃“三带”影响范围较回风巷侧大;热源位置离进风巷越近,采空区整体温度越高,增大进风巷风速能有效降低采空区内部温度,降低多孔介质内流体传热效率。
    • 程力; 陈科旭; 邱树永; 陈宜华
    • 摘要: 选取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960 m中段掘进巷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无制冷情况下的不同入风温度及不同的风筒出口位置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出矿井巷道速度场及热度场分布变化情况及规律。分析了掘进巷道速度场分布规律及“回头热”现象的原因,研究了风源在有制冷与无制冷条件下巷道热环境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当风从风管射出后将形成贴附射流域、回流域及涡流域。风管与工作面越近,风流对工作面扰动越大,而射流域和回流域范围越小。(2)风源在无预冷条件下,各工况条件下巷道平均温度均超过30°C,且出现“回头热”现象。风源在有预冷条件下,各工况条件下巷道最高温度不超过28°C,巷道均未出现“回头热”现象。(3)巷道上侧风流温度高于下侧,风流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巷道上隅角附近。合理选择掘进巷道降温方法、制冷降温参数及优化降温系统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 蔡美峰; 马明辉; 潘继良; 席迅; 郭奇峰
    • 摘要: 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且储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在降低矿产资源深部开采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深部岩体中蕴藏的地热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热害难题,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在梳理当前可能伴生有地热资源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对现有的矿-热资源共采技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展望了未来矿-热资源共采的新模式,介绍了基于卤水循环系统的矿-热资源共采、基于开挖技术的矿-热资源共采、基于充填采矿法的矿-热资源共采、基于溶浸采矿法的矿-热资源共采和基于废弃矿井再利用的矿-热资源共采等技术方案,同时指出了矿-热资源共采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加强矿-热共同赋存区勘探、发展深部高温坚硬岩层破岩与掘进技术、加强深部多场耦合环境岩石力学理论与试验研究、建立矿-热资源共采热能分级利用体系.相关研究成果旨在释放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地热能发展潜力并促进地热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可为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和地热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开展矿产与地热资源共采战略研究,有望为推进我国深部资源开发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 张光贵
    • 摘要: 高温热害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探索缓解植物高温热害的理论与技术意义重大。铁冬青为耐荫树种,开发利用价值高,但幼苗高温期死亡严重。为此,以铁冬青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外源钙对高温期铁冬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 g/株CaCl_(2)的施钙处理下,叶片中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明显。其中,以9 g/株CaCl_(2)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丙二醛(MDA)含量最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研究还表明:施用外源钙显著增强了铁冬青幼苗的耐热性,但施用量需控制在适量范围内。
    • 邓海平; 欧根友; 宋文俊; 李晓松; 王小丽; 邓喆
    • 摘要: 针对羊肚菌出菇期遭遇极端29 d冻害(-2~5°C)和连续8 d热害(16~28°C),总结出一套幼菇保育技术。幼菇保育卡点:0°C原基受冻变黑死亡,0~4°C针尖菇受冻变红而亡,22°C高温致残致畸,16~28°C闷热天气会爆出菇但成活少,突然升温温差达17°C喷水菇柄变灰变红夭折,突然降温温差达18°C遇大雨菇帽暗红而腐烂。趋利避害的幼菇保育技术是栽培羊肚菌稳产关键。
    • 王心宇; 耿胜民
    • 摘要: 基于某1.5T SUV热平衡试验,使用三维流体仿真分析软件与辐射分析软件耦合分析零部件是否存在热害风险,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由于部分仿真测点位置与实验布点位置不完全一致,导致存在一定误差.比如副消音器附近,后续继续验证.使用三维流体仿真分析软件与辐射分析软件耦合分析可以用于风险点预测以及超温零部件整改.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
    • 王心宇; 耿胜民
    • 摘要: 利用三维CFD流场分析软件与热辐射计算软件,分析排气系统对周边及机舱零部件的热辐射.首先对怠速、高速、低速爬坡三个工况进行稳态分析,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其次在稳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瞬态仿真,最后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