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烟气蔓延

烟气蔓延

烟气蔓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63561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武警学院学报、科技创新导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4年中国消防协会防火材料分会与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14铁路暖通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船艇展暨高性能船学术报告会等;烟气蔓延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志胜、史聪灵、朱国庆等。

烟气蔓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3561 占比:99.72%

总计:63738篇

烟气蔓延—发文趋势图

烟气蔓延

-研究学者

  • 徐志胜
  • 史聪灵
  • 朱国庆
  • 钟茂华
  • 张新
  • 郭军
  • 金永飞
  • 陈涛
  • 魏东
  • 倪天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倩; 杨瑞霞; 徐小峰
    • 摘要: 中庭式教学楼由于其结构特点和特殊性质,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火灾烟气理论,分别选取不同火源位置、火源功率和自然排烟口状态的4种火灾场景,运用FDS软件对中庭式教学楼底层火灾烟气的温度、能见度和CO_(2)体积分数进行数值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火灾烟气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源位于中庭旁边电梯前的走廊处时,在44.2s达到危险状态;火源位于一层监控保卫室内时,在56.1s达到危险状态;自然排烟口全部关闭时,在49.8s达到危险状态。中庭式教学楼小范围火灾中,火源位置是影响最大的变量,最先达到危险状态的因素是能见度。该研究可为高校中庭式教学楼的消防管理提供参考。
    • 张宇; 贺勇勇
    • 摘要: 为探究咖啡工场不同区域火灾危险性,利用FDS对某咖啡工场进行仿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工区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当设置简易喷淋系统时,可以有效扑灭初期火灾,防止区域内的燃气锅炉发生爆炸。储存区由于空间限制火灾规模较小,并且对加工区的影响不大,加工区最高温度达34°C,故设置感烟探测器及灭火器即可。手工饰品、服饰售卖区火灾会对二层人员疏散产生不利影响,应在二层与首层联通的房间内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并减少该区域的火灾荷载,以保证人员疏散。
    • 李宇辉; 费瑞振
    • 摘要: 地铁隧道属于狭长受限空间,发生火灾后具有烟气蔓延速度快、人员救援难度大等特点。疏散平台和疏散门作为火灾时人员逃生的主要途径,合理的设置可提高人员疏散效率,保障人员安全。研究地铁隧道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可为安全疏散设施设置提供决策依据。为研究地铁隧道火灾时隧道内火灾烟气特性和人员疏散的效率,基于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和Pathfinder模拟的手段,建立地铁隧道火灾模型和人员疏散模型,分析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扩散规律,研究疏散门间距和疏散通道宽度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3 m/s的纵向通风条件下,即便车厢内存在少许烟气,仍可将地铁区间隧道内的烟气控制在火源的下游侧。依据地铁隧道内温度、能见度以及CO浓度等因素确定的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为30 min。在疏散门间距为150 m的条件下,疏散平台宽度和疏散时间之间相应的拟合关系式为t=−604.55w+1230;在疏散平台宽度为0.7 m的条件下,疏散门间距和疏散时间之间相应的拟合关系式为t=−0.075b+22.03b−809.2。在满足建筑界限的同时,为达到较高的人员疏散效率,可将疏散平台宽度和疏散门间距分别设定为1.2 m和80 m。
    • 王旭阳; 张宏; 邓茹凤; 熊言义; 胡洋
    • 摘要: 对船舶中高大空间典型火灾场景采用FDS分析不同通风条件下其温度场分布和烟气蔓延规律,得到该高大空间发生火灾后,除火源附近之外的其他区域温度场变化均经历维持常温、快速温升和持续缓慢温升3个阶段;密闭条件下温度场存在衰减阶段。通风条件下,火灾发生后175 s内是投入灭火的最佳时机,而关闭通风时为144 s内;在温升阶段,密闭条件下该高大空间内温升更快;而关闭通风时该高大空间内烟气层高度下降,但烟气危害性较大。
    • 赵江平; 储小婷
    • 摘要: 以西安市某高层办公楼为原型,使用PyroSim建立了高层建筑长直走廊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室外风、机械排烟和水喷淋在时间和空间的耦合作用下,耦合顺序和排烟口位置对走廊烟气蔓延规律的影响。通过对烟气蔓延流场、温度场以及组分(CO、O_(2))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高层建筑长直走廊水喷淋与排烟耦合作用烟气蔓延规律。结果表明:室外风作用下,机械排烟先耦合较水喷淋先耦合的烟气蔓延情况更有利于走廊人员疏散,且长直走廊的机械排烟口到走廊窗口的最佳排烟距离为走廊总长度的1/2。
    • 周宇荣; 苗盼; 战乃岩; 李晓莉; 毛开宗
    • 摘要: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楼梯间因烟囱效应等加剧了烟气的蔓延,增加了人员疏散逃生的难度。为了进一步研究竖向火源位置对楼梯间内烟气蔓延的影响,文章通过revit和pyrosim软件对一栋16层建筑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火灾发生时,烟气首先向上蔓延,直至到达顶部。当火源在5层时,烟气在向上蔓延的同时也向下蔓延,并迅速充满整个楼梯间,烟气蔓延速度较其他三种场景更快,对疏散影响最大,火源位于16层时,对疏散影响最小。文章为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提供合理路径,为消防人员的救援提供有效依据,进一步保证了人员的疏散安全。
    • 黄治成; 张浩
    • 摘要: 为更好地给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提供依据,文章以某高层建筑火灾烟气为研究对象,应用Pyrosim软件对该高层建筑的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烟气蔓延规律、烟气温度分布、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烟气能见度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办公室门闭合状态,门敞开状态下的走廊内的CO浓度较低;烟气温度较高,危险系数更大,但两种状态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时间都比较吻合。此次研究可以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和人员紧急疏散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冉启兵; 张新; 倪天晓; 彭锦志; 金鑫
    • 摘要: 为探究汽车提升竖井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及控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高度为218m的汽车提升竖井底部火灾时的烟气自由蔓延过程,以及在不同机械排烟模式下的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仅在热浮升力作用下,火灾烟气不能蔓延至汽车提升竖井顶部,最大上升高度为200m,汽车竖井内的火灾烟气需要通过机械排烟方式排出;在按换气次数6次/h计算确定的排烟量条件下,机械排烟系统采用顶部集中式和侧壁分段式均可排出汽车提升竖井内的烟气,其排烟效率分别为93.5%和95.8%,但侧壁分段式排烟的烟气影响范围小,优于顶部集中式排烟。
    • 耿萌; 刘剑; 王东
    • 摘要: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火灾巷道内可燃物燃烧特性、烟气运移及相关烟气参数的变化规律.应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建立实际尺寸的巷道无轨运输车辆火灾模型,分别研究海拔高度为0,1700,3000,4000,5000 m时无轨运输设备的动态燃烧过程;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可燃物的燃烧特性、烟气运移情况及相关烟气参数(CO浓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灾巷道内烟气逆退距离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烟气的温度峰值与CO浓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且与海拔高度大致呈线性函数关系;海拔每升高1000 m,烟流温度峰值降低3%,CO浓度降低0.98%;CO浓度在垂向上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具有"上高下低"的分布规律;可燃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高海拔地区的火势发展过程往往较低海拔地区的更缓慢,并增加燃料的燃烧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高海拔地区的矿井火灾研究提供参考.
    • 奚翠萍; 卢平; 李镇韬; 杨杨
    • 摘要: 以某医院地下车库为研究对象,利用Pyrosim构建三维火灾模型,设置3个火灾场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重点分析机械排烟系统与喷淋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对地下车库的温度、能见度以及CO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自然通风,机械排风的排烟效果更好,车库的能见度明显提升;喷淋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火场的温度,但会抑制火燃烧而产生大量的浓烟;当喷淋系统与机械排烟共同作用时,能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为逃生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