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丝机
烘丝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6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42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重庆与世界(学术版)、科学与财富、科技风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0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2008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等;烘丝机的相关文献由1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广林、寇明钰、李东亮等。
烘丝机
-研究学者
- 冯广林
- 寇明钰
- 李东亮
- 鲁中甫
- 周晓丽
- 王志强
- 廖和滨
- 杨光露
- 林天勤
- 詹建胜
- 吴玉生
- 曾建
- 李军
- 杨学良
- 江威
- 罗民
- 郭剑华
- 倪碧波
- 党辉
- 吴艳
- 崔文波
- 张益锋
- 张风光
- 林敏
- 王广胜
- 王辉
- 申屠洪钎
- 陈建中
- 魏新峰
- 杨华强
- 王小飞
- 钟文焱
- 陈勇
- 马建化
- 乔晓辉
- 介艳良
- 宋建华
- 张伟
- 张新锋
- 张磊
- 李坤
- 杨林超
- 江琳
- 王夏婷
- 王成硕
- 王敏
- 董伟
- 贺万华
- 邓勇
- 邹泉
-
-
付来强;
郭亚强;
郭志强;
李君;
赵波;
屈璠;
郭建刚;
任亚宁
-
-
摘要:
【目的】降低SH626型薄板烘丝机的干头干尾量。【方法】通过加水试验,优化薄板烘丝机启动风门排潮开度、料头薄板温度上升时间、滚筒入口无料到进入倒料状态开始时间设备参数,分别设计逐渐升温、延时立即升温、延时逐渐升温3种延时升温程序。【结果】①人工加水效果显著,干头干尾明显减少,但容易产生黄斑、水湿团等现象,不宜采用此方法;②启动风门排潮开度减小,有助于降低干头量;③料头逐渐升温、延时立即升温、延时逐渐升温3种延时升温程序下均有助于降低干头量,但延时逐渐升温程序下效果最佳,可基于延时逐渐升温程序下优化料头薄板温度上升时间,降低干头量;④滚筒入口无料到进入倒料状态开始时间的减小,有助于降低干尾量。【结论】通过设计程序和优化设备参数,得到了烟丝干头干尾含水率在10%以下的最优设备控制参数,干头干尾量降低到0.55%,提升了烘后烟丝的质量稳定性。
-
-
李培培
-
-
摘要:
在我国烟草企业当中,烟丝加工是非常关键的生产环节。烘丝机烘干烟丝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烘丝机整体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对烟草企业公司来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烟草加工的过程中,计算机与烘丝机的结合明显的提升了烘丝机的应用质量与效率,而且伴随科技的发展泓四季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也逐渐成熟,基于此,针对PLC在烟草加工烘丝机自动控制的应用展开研究。
-
-
马成龙;
曹沛禹;
郑伟;
白继国;
李洪学
-
-
摘要:
SH26型滚筒——气流式烘丝机是卷烟厂制丝生产线中用于叶丝干燥膨胀的设备。该类设备是结合滚筒式烘丝和气流式烘丝两种烘丝模式在线加工叶丝的设备,以实现叶丝的干燥膨胀,使处理后的叶丝水分和温度满足卷烟工艺要求。滚筒内的气体经过出料罩后与物料分离,含尘气体由上方的回风管道进入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在旋风除尘器中,粉尘首先受到离心力作用,撞击到器壁上,进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然后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粉尘落入集灰室内。
-
-
刘海;
彭剑笙;
王潇
-
-
摘要:
在卷烟工厂制丝生产过程中,烘丝机会产生高温冷凝水,回收价值很大。目前卷烟工厂已对烘丝机冷凝水进行了收集回用,但收集过程中产生的气态蒸汽(闪蒸汽)直接排到大气,仍有可观的热量回收价值。以实际热量回用改造为例,探究烘丝机闪蒸汽热量回用的实际应用,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
-
张雷;
李金学;
堵劲松;
李龙飞;
邹严颉;
张二强;
李善莲
-
-
摘要:
针对烘丝机干燥过程中筒壁温度难以准确进行在线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门控循环单元(Deep Gated Recurrent Unit,DGRU)网络的筒壁温度动态预测方法。该方法先对现场工业数据进行小波去噪、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建模样本质量;然后采用互信息理论选择与筒壁温度相关性最强的特征作为模型初始输入变量;最后通过堆叠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提取工业数据中深层非线性动态特征,输入全连接层中用于估计筒壁温度。基于某烟厂烘丝机工业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DGRU算法预测误差箱体图中的误差中值及均值非常接近零刻度线,且造成的异常点较少。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能够实现筒壁温度准确精确动态预测。
-
-
熊金;
陈小林;
李飞宇;
余兴华;
许春林
-
-
摘要:
烘丝机是烟草制丝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功能是对叶丝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在11%~14%之间,以满足卷烟工艺要求。烘丝过程不稳定会造成烘丝出口水分偏差较大,影响烟丝内在品质。为保证烘丝过程的稳定性,提供一套依托全变量的烘丝机出口含水率预测控制系统,实现面向工业化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同时通过模型开发与评估生成预测模型,构建叶片加料、贮叶、叶丝增温增湿、烘丝这几个制丝过程的烟叶含水率闭环预测系统,最终能够有效利用外界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参数等信息动态计算和预测加水系数,从而实现加料机加水量的提前干预,使烘丝入口水分逐步趋于稳定,并最终降低烘丝机出口水分偏差,提升工艺指标对标值。
-
-
董欢欢
-
-
摘要:
从烟草工业加工关键设备工艺参数看,烘丝机工序筒壁温度、出口温度稳定性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出口水分、热风温度控制较稳定,因此烘丝工序中点围绕蒸汽压力稳定性、来料含水率、筒壁温度、排潮风量对焦油波动的影响进行研究。
-
-
-
-
李彩丽1
-
-
摘要:
针对蒸汽压力波动对制丝线烘丝机烘丝过程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改进蒸汽管路,更换疏水系统阀件及老化的 蒸汽管路;增加蒸汽疏水系统和蒸汽直排管路,增加蒸汽分气缸容积,增大蒸汽容量稳定蒸汽波动,优化蒸汽工作参数,提高烘丝过程稳 定性,提升产品内在质量。
-
-
-
王云祥;
徐立
- 《云南省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高比优Garbuio RD5000型烘丝机热风系统排潮风热交换器出现通漏浸水,引起排潮风温度不达标报警,筛网筒粘附烟灰过多及旋风除尘器阻塞停机的问题,从热风系统分析和对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研究,通过改进热交换器内部管道结构和选用不锈钢基管,减少其通漏故障,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生产的连续性,为烟丝的合格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
鲁飞华
- 《云南省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RD6500型滚筒式薄板烘丝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滚筒冷凝水排放不畅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了冷凝水排水不畅的原因是回收管网背压过高,APT14自动疏水阀泵只能以泵的模式工作,排量不足.针对设备存在的根源,通过与原来安装的APT14自动疏水阀泵并联一台同样排量的自动疏水阀泵,将冷凝水送到开式冷凝水集水箱,再用两台电泵压送到车间集中冷凝水灌的方法,解决了冷凝水排放不畅的问题.
-
-
石中金;
刘相君;
周碧波;
李建宇;
张委员;
黄辛明;
王廷;
王晓丹
- 《黑龙江省2015年度烟草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为了在新产品上线中试工作中,科学、准确、快速的确定制叶丝过程总体工艺参数设计,结合传统工艺参数设计方法,基于薄板烘丝机干燥系数的运算方法,计算和推倒制叶丝过程中主要工序工艺参数,并对得出的制叶丝工艺参数设计方案在线验证.验证结果表明:1.该方案对生产线适应性较好,各主要工序间工艺参数配伍性较好,证明了"基于烘丝机干燥系数的制叶丝工艺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减少了试验频次,降低了原材料、人力、物力的浪费,有效提高了新产品中试工作效率;2.叶组配方结构问题对在线生产物料含水率变化规律影响不大;3.烘丝机干燥系数(斜率)偏移对工艺参数设计有一定影响,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
-
吴桂兵
- 《2010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为了了解烘丝机机不同加工强度(筒壁温度、热风温度)对其综合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烘丝机运行参数,进行了不同烘丝机筒壁温度、热风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烘丝机加工过程中,随着筒壁温度增加,干燥后的叶丝填充值逐渐升高,感官质量中的香气质、丰满度均有下降趋势,杂气、刺激性等指标明显改善;提高热风温度,叶丝整丝率略有下降,对化学成分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对叶丝感官质量的香气特性、口感特性有一定影响。
-
-
徐伟民
- 《2010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在目前烟草行业跨省联合重组、联营加工、品牌整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克服原有设备差异、统一制丝生产工艺、实现不同产地产品的同质化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分析HAUN1顺流式烘丝机、COMAS逆流式烘丝机的工作原理出发,结合原有烘丝机特性与使用经验,设计和实施了周内首套c0MAs烘丝机的整体改造工程。改造后的COMAS烘丝机在设计原理、控制模式与HAUNI烘丝机趋同,各项工艺和物理指标均能达到或优于改造前水平,为统一烘丝工艺找到了一条新路。
-
-
-
-
-
- 《2008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针对HXD烘丝机耗油量较大的问题,通过对设备进行工艺测试分析,找出了造成耗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改进措施:①在温度传感器前加装一“V”型导流板;②在燃烧器前加装油料流量控制装置;③修改料头处理控制程序。改进后的生产验证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相比,干燥出口烟丝含水率合格率由96.58%提高到98.70%;设备预热时间由50.2 min缩短至38.8 min;平均耗油量由2.64L/100 kg下降到2.41L/100kg。按现有生产能力,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燃油量22134.6 L;按柴油5500元/t计算,每年可节约燃油费10.8348万元,达到了既提高工艺加工质量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