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灵魂不朽

灵魂不朽

灵魂不朽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中国文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现代哲学、美与时代(下旬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 灵魂不朽的相关文献由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卓、李琍、杜丽燕等。

灵魂不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92.00%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8.00%

总计:75篇

灵魂不朽—发文趋势图

灵魂不朽

-研究学者

  • 刘卓
  • 李琍
  • 杜丽燕
  • 丁晓璐
  • 丁纪
  • 丹明
  • 任春昊
  • 何怀远
  • 先刚
  • 刘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佳旭
    • 摘要: 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关于对灵魂的看法是不容被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把握柏拉图思想的关键。古希腊哲学思想从诞生之始,在发展的进程中就产生了关于灵魂的观点,不过当时认识还是具有很多局限的,相较之下,柏拉图的灵魂理论则更带有形而上学的含义,柏拉图将其看作是不灭的存在,即“灵魂不朽”,灵魂是和肉身互相隔绝的存在,并且比肉体更具有实体性。在柏拉图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对灵魂不朽性的阐述,可以从他的论证中了解他的哲学体系,同时也指向了对最终的“善”的追求。
    • 刘作
    • 摘要: 学界认为康德在历史哲学中以类的延续以及类的延续所达到的伦理共同体取代灵魂不朽的公设.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康德哲学中类的希望与个体的希望的区分.康德的历史哲学属于反思判断力的作用,试图说明人类会逐步进入一个合乎法权的状态,从而发展自己的禀赋.这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对类的希望,在类的延续中得到实现.除此之外,人作为个体还具有道德完善的希望,它只能在灵魂不朽的公设中才具有可能性.康德在后期著作中提出的伦理共同体彰显了实现个体的希望所具有的社会性因素,但并不能说明他放弃了灵魂不朽的公设.灵魂不朽与伦理共同体都增强作为个体的行动者在此世坚守道德意向的信心,然而它们不在此世中,不具有时间性,不能放在康德的历史哲学之中.类的延续和灵魂不朽没有提供新的道德法则,但是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实现自由的希望,二者不可或缺.
    • 王博医
    • 摘要: 柏拉图对待"死亡"的态度通常被认为是豁达的,这种乐观主义的生命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灵魂不朽"命题的笃信.在《斐多》篇中,柏拉图分别运用辩证法、回忆学说、灵肉关系和语义学等理论,从不同侧面论证了"灵魂"的永恒性,但论证的前提——"灵魂"必须是一个在实在上存在的"精神实体"——却没有被严密证明.柏拉图选择忽略"灵魂不朽"论证中的这一重大逻辑漏洞,恰恰透露出他对于"死亡"的真实态度并非豁达,对"人的有限性"的深深恐惧和焦虑.柏拉图试图掩盖焦虑的暧昧态度使得"死亡"作为重要范畴却被西方哲学研究长期遮蔽,直至现代才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
    • 龚刚12
    • 摘要: 网上流传一篇批评杨绛《裴多》中译的帖子。《裴多》作为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一篇,是杨绛于钱锺书逝世后所译,探讨的是生死及灵魂不朽等问题。据说批杨帖的作者吕行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古典哲学专业本科生。仔细看了他的批判文章,原来那么大一篇,主要就是揪住杨绛把music译成音乐而不是教育,以及杨绛“不懂”柏拉图看不起诗人(因诗人编故事、哲人讲道理)这两点,就一再表示“震惊”。
    • 刘道玉1
    • 摘要: 爱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要真正理解它的真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深刻地理解爱的真谛,我们不妨从它的汉字构成入手。《说文解字》对它的释义是:''爱,行走的样子,从文,取声。''[1]如果说简化汉字尚不足以体现爱的蕴意,那么我们从它的繁体字组成入手,就能够清晰地理解它的含义。繁体''爱''字的上面是一个''爪''字头,''爪''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覆手曰爪。''
    • 李青松1
    • 摘要: 看见苔薛就会想念老家,就会想起童年。或许,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丛苔蘇。绿茸茸,柔软,湿润。苔蘇,非草非木,无花无果没有根。人说无根的东西不靠谱。苔薛却不然,它不会稍纵即逝,不会随风飘散,甚至永远不会腐烂。在这个意义上说,苔蘇的灵魂不朽
    • 窦文彬1
    • 摘要: 灵魂观念是原始宗教产生的基础,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不同宗教关于灵魂观念都有各自的宗教教义解释,反之宗教也从对灵魂观念的各自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各自的一套宗教信仰体系。近代西方的众多宗教学者对于宗教灵魂观念也都进行过诸多研究探讨。以人类发展历程为时间轴,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宗教灵魂观念的内容。在认识灵魂观念中,主要包含有灵魂产生的背景,灵魂存在的状态,灵魂的存在方式和地点,灵魂是否永恒不灭,万物有灵等方面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