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
灌注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3年内共计1790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5214篇;相关期刊1013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八届东北三省放射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专业学组第十二届影像学术会议、华东公路科技情报网200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灌注的相关文献由406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雷斌、王新泉等。
灌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214篇
占比:84.95%
总计:17909篇
灌注
-研究学者
- 王伟
- 雷斌
- 王新泉
- 王磊
- 张磊
- 王涛
- 李强
- 李明
- 李波
- 刘军
- 刘强
- 李伟
- 童心
- 周鹏
- 王勇
- 张伟
- 张勇
- 刘洋
- 刘斌
- 孔超
- 陈静瑜
- 李军
- 李娜
- 王建军
- 刘杰
- 张鹏
- 李涛
- 王军
- 王刚
- 卫栋
- 李斌
- 卢艳
- 张健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峰
- 孔红斌
- 孔清华
- 刁红国
- 刘伟
- 刘涛
- 刘鹏
- 崔允亮
- 李静
- 黄狄文
- 刘明
- 李刚
- 李红良
- 林祥华
- 王国奋
- 王辉
-
-
-
魏敏;
夏冬云;
吴玲
-
-
摘要:
对《伤口负压结合灌注治疗国际共识指南(2019年版)》进行简要解读,介绍伤口负压结合灌注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使用过程中的应用设置、局部灌注溶液的选择等,旨在帮助从事伤口治疗的相关医务人员了解最新国际指南,促进本指南在临床的应用,提高伤口治疗的临床实践质量。
-
-
唐钰姣;
吕娟;
万静;
邹媛;
杨晓萍;
王淑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结合定量分析对甲状腺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共192个癌结节)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灌注模式检查和定量分析,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指导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对比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特征和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指标对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效能;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1年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在89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38例(占42.70%),无淋巴结转移51例(占57.30%)。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结节长径分别为(18.59±3.51)mm和(13.20±2.1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9,P<0.05),而癌结节灌注强度、灌注缺损、灌注均匀和灌注模式两者比较均无差异;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结节边缘区峰值强度(PI)、边缘区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39,t=17.417;P<0.05),且两者边缘区和中央区上升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斜率(WIS)、峰值降半时间(TPH)、达峰时间(TTP)以及中央区PI和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无复发、无死亡;术后1年复发率为11.24%(10/89),病死率为4.49%(4/89)。结论:甲状腺癌采用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结合定量分析可准确评估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据此指导临床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
肖毅;
周百能;
邓银洁;
王萍;
罗东谋;
何枭;
周文华
-
-
摘要:
随着陆上低风速区风场和海上风场的开发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趋势,风电叶片的尺寸越来越大,碳纤维在风电叶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文章针对风电叶片碳纤维主梁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风电叶片碳纤维主梁的灌注环氧树脂系统。对该环氧树脂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性能表征和工艺验证,结果表明,研制的灌注环氧树脂系统满足碳纤维主梁的性能要求。研制的碳纤维灌注环氧树脂已成功地应用于90 m级的风电叶片中。
-
-
黄黎香;
王绍舟;
曹宸;
夏爽
-
-
摘要: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技术与自校准平面回波灌注成像(self-calibrated echo plana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SCALE-PWI)探索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影像学特征对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s,LIs)及基底节区脑组织灌注的影响,及其与卒中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头MR、VWI及SCALE-PWI检查患者46例。根据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分)和预后不良组(>6分)。测量VWI图像中LSA的参数(数目、总长度、曲率);比较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临床基线数据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侧的LSA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梗死体积的差异;评估影像学参数与入院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最终明确指标在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患侧LSA数目(P=0.015)与LSA总长度(P=0.032)、患侧基底节区CBF(P=0.001)与CBV(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体积可以预测卒中严重程度,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8,P=0.002)。在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后,患侧CBV仍是病情好转的重要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904~0.981)。结论VWI所示LSA特征能反映基底节区的灌注状态,基底节区的脑定量灌注参数是LI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
李洁;
张仕勇;
宋思思;
邹庆;
谢冬梅;
明兵
-
-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时间分辨力对肝癌灌注图像及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三代双源CT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上腹部灌注扫描,原始数据采样时间分辨力为1.5 s,将原始数据降低时间分辨力达3.0 s得到另一组数据。选择相同的ROI测量两组中肿瘤及肝硬化实质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性(FE)、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将两组图像质量及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降低时间分辨率至3.0 s时对灌注图像质量影响不大。肝癌BF、BV、ALP、HPI高于肝硬化实质,PVP低于肝硬化实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FE、MTT高于肝硬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分辨力为1.5 s、3.0 s的两组数据测得的肝癌和肝硬化实质的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降低时间分辨力能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及较准确的灌注参数值,且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
-
李东;
王艺璇;
范海光;
梁文瑞;
杨朋飞;
毛水莲
-
-
摘要:
通过工艺性实验来确定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灌注流道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在理想的时间内将叶片壳体灌注完毕,减少因流道设计不合理导致大面积纤维材料未浸润,或因树脂在制品未灌注完成前已经固化引入的报废风险,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都比较高,实验过程较为繁琐,通常要经历铺层、灌注、固化、去辅材、切割观察厚度剖面等工序,同时存在一次实验结果不理想,经调整后进行更多次实验的可能。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国内外产品制造厂商联合高等院校通过软件仿真模拟产品结构较复杂位置灌注过程,并与实际的工艺性实验过程进行对比,总结出灌注流道设计的一些方法和规律。为了研究风轮叶片VARI工艺过程中树脂在曲面构件中的流动规律,通过PAM-RTM、CATIA和Patran等仿真软件来实现上述过程,找出不同流道设计的异同点,进而优化参数,指导生产。
-
-
刘姝姝;
陈婷;
郭大静;
卢建国;
陈军
-
-
摘要:
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WB-CTP)及联合ABCD3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天内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208例TIA于入院48 h内行WB-CTP检查及ABCD3评分,比较患侧与健侧脑灌注参数差异,分析WB-CTP结果与ABCD3评分的相关性;随访90天,记录脑梗死发生情况,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因素,评价ABCD3评分、ABCD3评分+WB-CTP及多因素联合预测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结果208例中,190例(190/208,91.35%)共230处脑灌注异常,CTP分期Ⅰ期86例(86/190,45.26%)、Ⅱ期104例(104/190,54.74%);于175例(175/208,84.13%)发现责任血管。患侧脑血流量(CBF)低于健侧(P0.05)。血管狭窄程度与CTP分期呈正相关(r=0.529,P<0.05)。ABCD3评分与血管狭窄程度、CTP分期及相对MTT(rMTT)均呈正相关(r=0.839、0.556、0.497,P均<0.05),与CBF呈负相关(r=-0.519,P<0.05)。随访90天,65例发生脑梗死,年龄、高血压史、ABCD3评分、血管狭窄程度及CTP分期是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ABCD3评分、ABCD3评分+WB-CTP、多因素联合模型预测90天内继发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888及0.904,ABCD3评分+WB-CTP、多因素联合模型优于ABCD3评分预测效能(P均<0.05)。结论WB-CTP联合ABCD3评分可有效预测TIA 90天内继发脑梗死风险。
-
-
余海洋;
王凯;
李绍钦;
贾中芝
-
-
摘要:
肝移植术后非闭塞性肝动脉低灌注(NHAH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通常发生于肝移植术后的30 d内;NHAHP会导致移植肝缺血、损伤,甚至失功能。NHAHP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有以下多种机制共同参与:脾动脉盗血、门静脉高灌注、及其所致的肝动脉血流反应性降低、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加等。NHAHP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虽然DSA是诊断NHAHP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只用于需要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彩色多谱勒血流图联合超声造影是目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脾动脉主干栓塞是治疗NHAHP的首选方法,其安全有效,能够迅速改善NHAHP。
-
-
梁冰;
黄浩然;
曾健豪;
曹阳;
蔡炼杰;
彭伟龙;
张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血流动力学管理对大面积烧伤早期进行削痂植皮术患者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95例大面积烧伤早期进行削痂植皮术患者随机分为标准血流动力学治疗组(Con组,n=48)和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治疗(goal-directed hemodynamic therapy,GDHT)组(n=47),Con组采用常规参数,GDHT组采用基于Vigileo的每搏量(SV)指导术中容量管理。主要观测指标包括术后7 d内心脏及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肾损伤、疼痛;次要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和血乳酸(Lac)水平。结果GDHT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Con组降低[肺炎(P=0.027),氧合指数<300(P=0.030)];Con组更易发生房颤(P=0.032);两组在疼痛、肾损伤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上无显著差异。GDHT组在术中及术后1 d的Pcv-aCO_(2)和血Lac水平低于Con组,术后7 d两组无显著差异。回归分析显示Pcv-aCO_(2)、血Lac水平是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与标准血流动力学治疗相比,SV引导的GDHT可改善组织灌注,减少大面积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
-
-
-
-
-
-
孟悛非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专业学组第十二届影像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灌注(perfusion)是指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床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以维持组织器官的活性和功能,定义为每单位时间内对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的血液输送量,单位一般设为ml/100g/min。rn MR灌注成像可反映肿瘤的血供和血管化程度,能根据组织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变化,来判断组织的活力和功能。其方法目前分为两大类,一类使用外源性示踪剂,一类使用内源性示踪剂。前者的基本原理为静脉团注的顺磁性对比剂首次通过病变的毛细血管床时,局部信号发生改变,此时对病变区域进行动态连续扫描,可获取一系列与时相相关的图像,通过分析组织信号变化所反映的MR对比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计算有关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或微血管特性参数,并形成有关参数图像。
-
-
-
魏巍巍;
许维亮;
张鹏;
任永才
- 《第四届全路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96例膀胱癌均行两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于治疗前后行髂内动脉造影及B超、膀胱镜检查.结果多血管型54例(56.2﹪),少血管型42例(43.8﹪).治疗后,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8.1﹪.结论:DSA及其介入治疗为膀胱癌的一种有效诊断和非手术治疗方法.
-
-
何仕诚;
滕皋军;
郭金和;
方文;
邓钢;
朱光宇
- 《第四届全路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的价值、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或原因共57例.对非肿瘤性出血采用相应供血动脉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肠道肿瘤及介入治疗不能止血者行外科切除.结果:非肿瘤性出血41例,肿瘤16例.其中44例经动脉栓塞或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25例得到完全止血,14例止血不彻底,5例复发.共有32例经外科切除后得到病理诊断,分别为贲门溃疡1例,十二指肠贵疡7例,小肠憩室炎7例,小肠平滑肌瘤8例和平滑肌肉瘤7例,恶性淋巴瘤1例,脾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多数非肿瘤性出血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可以得到完全止血,预防栓塞并发症的关键是尽可能超选择和选用较大的栓塞颗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