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激光等离子体

激光等离子体

激光等离子体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4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924445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光学精密工程、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3年全国第九届精密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研究生生物能及生物基产品研讨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等;激光等离子体的相关文献由120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志坚、刘慎业、B·伊顿等。

激光等离子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4445 占比:99.95%

总计:924910篇

激光等离子体—发文趋势图

激光等离子体

-研究学者

  • 郑志坚
  • 刘慎业
  • B·伊顿
  • 张杰
  • 丁永坤
  • 蒋小华
  • A·库玛
  • M·R·亚拉曼希里
  • 陈波
  • S·辛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玥; 陈楠; 王博雨; 刘涛; 夏洋
    • 摘要: 近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作为一种常用的科研级近红外光谱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于各个科研领域。目前的近红外光谱仪着重于光谱分辨率方面的提升,在光谱信噪比提升方面关注较少。光谱信噪比直接影响光谱线指数测量精度的优劣,光谱信噪比越高,光谱线指数测量精度越高,越有利于对微量物质进行精细光谱比对。因此,提升光谱仪的光谱信噪比是十分必要的。对比常用的钨灯光源,激光驱动等离子体光源(LDLS)不仅在近红外区域具有高光照强度的优点,而且其独特的高频调制输出信号在经锁相放大器调制解调后能够很好的抑制背景信号对干涉光谱所带来的影响。高亮度与辐射调制的结合使得以LDLS作为光源的近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系统在光谱信噪比方面获得显著提升。基于上述原因,提出利用新型激光驱动等离子体光源作为光谱信号输出源的近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系统,并与含有调制能力的钨灯光源搭建的近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系统进行了信噪比的比较实验。首先利用钨灯光源由斩波器高频调制再经过锁相放大器解调的方式,对锁相放大器积分时间进行优化并通过计算干涉光谱信噪比进行评估,分别对比了积分时间为0.5,1,5,10和20 ms的干涉光谱信噪比与对称度,确定后续系统中的锁相放大器最佳积分时间为5 ms,该状态下钨灯光源所实现的干涉光谱信噪比经计算约为90∶1;其次利用激光驱动等离子体光源代替钨灯光源和斩波器,在最佳积分时间下进行干涉光谱信噪比对比评估,结果表明激光驱动等离子体光源的干涉光谱信噪比与传统钨灯光源相比提升111倍;最后,利用近红外标准片对系统进行光谱测量准确性评估,结果表明利用该光源的近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系统的近红外吸收峰值误差<0.5 nm,具有高光谱准确性与分辨能力。
    • 殷佳鹏; 刘圣广
    • 摘要: 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最近取得可喜成果,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装置实验上聚变增益达到了输入激光能量的三分之二.但是,这一成果与人们的预期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更深入研究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初期的动力学过程.我们发展了一种新方法,用单发长脉冲电子束团为探针,测量激光等离子体内电磁场在整个等离子体持续时间内的演化过程.实验中,高压静电电子源产生能量0—100 keV连续可调、脉宽10ns的电子束团.1 J,532 nm,脉宽约4 ns的激光脉冲聚焦到银靶上,激发产生等离子体.电子束团穿过激光等离子体,被其中的电磁场调制后成像,单发电子束团时间宽度会覆盖整个等离子体持续时间,通过分析电子束团的调制强度,推得等离子体内电磁场的变化.实验上成功实现了单发电子束团对整个激光等离子体内电场的诊断测量,获得了演化曲线,推算出实验条件下电子束通过路径上平均电场的最大值约为7.74×10^(5) V/m.
    • 周贤明; 尉静; 梅策香; 曾利霞; 张颖; 张艳宁
    • 摘要: 利用1064 nm的红外激光辐照铅靶,采集了激光能量20 mJ下铅激光等离子体在350~380 nm范围内发射光谱的时空演化谱。根据PbⅠ373.995 nm特征谱线的半高全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得到了电子密度随空间位置的演化趋势。分析了铅原子四条特征谱线(Pb I 357.274 nm、Pb I 363.958 nm、Pb I 368.348 nm、Pb I 373.995 nm)的中心波长随着延迟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谱线的中心波长都向着短波的方向不断地移动。利用等离子体膨胀理论模型,从多普勒效应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 李成祥; 李凌
    •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激光诱导金属薄膜的电离过程,对激光等离子体形成早期原子的运动轨迹、薄膜表面的温度变化以及原子的电离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究了脉冲激光参数对原子电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光照射过程中,薄膜表面先熔化而后又气化,气化的原子继续吸收激光能量继而电离.激光的峰值功率密度越大,原子电离速率越快,电离数目越多,薄膜表面的温度越高.脉冲宽度越小,原子电离速率越快,薄膜表面的温度越高,但原子的电离数目先增加后减小.
    • 李耀宗; 张小安; 梁昌慧; 周贤明; 曾利霞; 梅策香
    • 摘要: 探测了脉冲能量0.3 J波长1064 nm的纳秒激光聚焦Al表面诱导的等离子体200-900 nm范围的发射谱.分析了线状谱的基本规律,根据谱线的强度,考虑到光谱仪与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的探测效率,通过线性拟合给出了等离子体中Al I、Al II、N I、O I粒子的激发温度.根据谱线的半高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进而计算了等离子中Al I的电离温度.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状态快速演化过程中,不同粒子的电离、激发与退激存在较大差异,Al II、Al I相对于N I、O I有较高的激发温度,并且等离子体中Al I的电离温度高于所有粒子的激发温度.
    • 张强强; 于明海; 魏来; 杨祖华; 陈勇; 范全平
    • 摘要: 针对皮秒脉冲激光产生的X射线能谱精密诊断需求,提出了一种晶体谱仪,该谱仪使用曲率为200 mm的透射式石英弯晶作为色散元件,测谱范围可覆盖8~60 keV。使用该谱仪在星光III和神光II升级装置进行了应用,成功获得了铜、钼、银等元素的特征线能谱,以及金的L壳层特征线,测量获得的能谱信噪比较高,显示了谱仪在测量皮秒激光产生的X射线能谱上的良好性能。
    • 刘锴; 范卫星; 王平秋; 富星桥; 杨超; 韩敬华
    • 摘要: 为了探究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清洗过程中微纳颗粒的物态变化特性,针对单晶硅表面Al微纳颗粒进行了清洗实验;结合等离子体传播规律与有限元法模拟了颗粒内部的应力和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颗粒相变和演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大颗粒与中颗粒数量明显减少,尺寸由原来的0.5μm~3μm变为0.1μm~1μm;颗粒的物态变化主要是冲击波瞬时高温高压作用所致,颗粒内最大应力达到1GPa,最大温度达到1100K;颗粒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了破裂与相变,细小颗粒数量增多并粘附在样品表面,增大了清洗难度.此研究可为激光清洗颗粒的理论和应用提供参考.
    • 石继林; 王殿恺
    • 摘要: 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技术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减阻隔热和提高飞行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脉冲激光减阻研究的数值计算模型和实验研究方法;总结了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机理;讨论了入射激光能量、能量沉积位置和流场马赫数等关键参数对减阻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通过等离子体热核建立关键参数与激光减阻效果间联系的建议.
    • 马真艳; 张兴强
    • 摘要: 随着航天空航空天技术的发展,激光等离子体推进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基于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本文从微观、宏观和简化模型推导了碳靶的烧蚀压与激光强度的幂函数关系,幂指数分别是0.60493、2/3和2/3.实验测得碳靶的最大偏移量与激光能量的幂函数关系,幂指数为0.61936.实验与微观模型的幂指数相对相差大约仅有约2.32%,而与宏观或简化模型的幂指数相对相差大约达到了约7.64%,这表明了微介模型的合理性.然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宏观或简化模型也是适用的.激光等离子体烧蚀推力的机理分析对开展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杨林森; 周素云
    • 摘要: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尾波解析模型,得到等离子体尾波中振荡电流分布,采用经典阻尼辐射理论,计算了电流振荡辐射的纵向THz波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纵向传播THz辐射主要来自径向电流振荡,阻尼辐射集中在以激光轴为中心的小角度圆锥体范围内,辐射强度峰值偏离激光轴方向一个小角度.讨论了等离子体层厚度对辐射的影响,发现辐射功率随等离子体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辐射立体半角宽度随着等离子体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