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在蒸散量

潜在蒸散量

潜在蒸散量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6980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资源科学、干旱气象、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3年全国重大天气气候过程总结和预报预测技术经验交流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潜在蒸散量的相关文献由527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永强、张山清、张杨珠等。

潜在蒸散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6980 占比:99.77%

总计:67136篇

潜在蒸散量—发文趋势图

潜在蒸散量

-研究学者

  • 曹永强
  • 张山清
  • 张杨珠
  • 普宗朝
  • 谢平
  • 龙怀玉
  • 刘明阳
  • 左德鹏
  • 张认连
  • 徐宗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殷昌军; 桂东伟; 刘云飞; 张磊; 薛冬萍; 刘毅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潜在蒸散量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模型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提出适合于新疆不同区域的潜在蒸散量计算模型。【方法】基于新疆16个站点1970—2015年的实测气象资料,以实测蒸发为基准,采用综合法、辐射法、质量传输法、温度法4类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量;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潜在蒸散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多属性决策方法TOPSIS法从模型计算精度与敏感性对不同地区所有的计算模型进行适用性排序。【结果】在全疆范围内,辐射法计算的多年潜在蒸散发量明显比综合法、质量传输法和温度法更接近标准值,其中Makkink模型适用范围最广,计算结果最好。其在各站点中的计算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纳什效率系数接近于1,均方根误差在各站点均值为25.28mm/month;净辐射量和气温为新疆地区蒸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南疆地区,辐射法中的Makkink模型与综合法Penman-Monteith(P-M)模型适用性最好,Priestley-Taylor(P-T)、Hargreaves(Harg)等辐射法次之,温度法最不适用;在北疆地区,辐射法适用性最佳,Penman模型和Penman-Monteith(P-M)模型次之,Hamon和Mc Cloud模型最不适用。
    • 雷珂; 刘芷含; 黄媛; 曾潇; 严慧玲; 刘丽凡; 杨媛媛; 张乐乐
    • 摘要: 以2020年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亚高山灌丛、温性芨芨草草原下垫面的气象站点逐日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净辐射观测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下垫面潜在蒸散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020年,青海湖流域的高寒草甸、亚高山灌丛、温性芨芨草草原下垫面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三种下垫面的潜在蒸散量均于7月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0.1mm/d、5.4mm/d、8.1mm/d;均于1月出现最小值,分别为0.3mm/d、0.2mm/d、0.3mm/d。在四季中,三种下垫面的潜在蒸散量的值均表现为夏季在年内潜在蒸散量中占比最大,冬季占比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在研究区内潜在蒸散量所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有区域差异。影响研究区潜在蒸散量的主要气象要素为净辐射、最高气温和风速,其中净辐射为最主要影响因素。
    • 郑德凤; 詹诗瑶; 曹永强
    • 摘要: 研究区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动态特征可为地区农作物合理种植及农业科学灌溉奠定理论基础。在全球变暖、蒸散速率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利用河北省12个气象站的实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河北省1967—2019年的潜在蒸散量(ET;)和水分盈亏量(K),并对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Morlet小波函数分析法对河北省53年的ET;和K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ET;存在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其总体呈上升趋势,而K呈下降趋势。各个季节的蒸散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春、秋、冬季ET;呈上升趋势,而夏季呈下降趋势。水分盈亏周期在35 a震荡最为明显,季节尺度上夏、秋两季震荡幅度较大。因此,河北省季节特征的明显变化对水分盈亏量影响很大。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农业节水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 曹永强; 李可欣; 任博; 杨雪婷; 周姝含; 赵慧
    • 摘要: 基于1970—2020年辽宁省1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月、季、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变化情况,分析了辽宁省1970—2020年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0—2020年辽宁省SPEI在月、季、年3种尺度上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干旱事件交替出现,总体向湿润化方向发展,其中1974年、1975年和2010年为突变年;空间上SPEI分布区域性明显,辽西、辽南、辽北干旱发生频率较高,中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最小,辽宁省全年大部分地区有轻旱情况存在,而特旱情况仅发生在清原、彰武地区;年尺度及季尺度与SPEI相关性最强的均为降水量,潜在蒸散量次之,ENSO冷暖事件对辽宁省干旱情况有一定影响且暖事件影响更明显。
    • 黄媛; 刘芷含; 雷珂; 毛旭锋
    • 摘要: 潜在蒸散量是评价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参数,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基于气象数据与非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地理单元重分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本研究对1990年~2015年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究气象因子和非气象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的影响程度,主要结果如下:(1)1990年~2015年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年平均值整体以0.57 mm/a速率增加,夏季潜在蒸散量平均为1012.051 mm,对年潜在蒸散量贡献最大;(2)三江源年均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3)气象要素是影响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要素,非气象要素中高程对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解释力最大;(4)1990年~2015年,各地理因子对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存在交互作用,主要交互作用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其中平均风速∩高程是第一主导交互因子,其值为0.705。本研究结果可为三江源水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唐丽彬; 刘胜尧; 韩翔洋; 董泽亮; 朱自平
    • 摘要: 以河北省宽城县1982-2019年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Penman-Monteinl方程对该区域近38年来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 表明,宽城县潜在蒸散量的年变化和各季变化均呈增加趋势,除夏季外,年和其他各季的潜在蒸散量增加趋势明显;潜在蒸散量的年、季变化均发生了时间序列变化上的突变,除夏季外,年际和其他季节的突变显著;潜在蒸散量的年变化存在8~12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夏季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存在8~10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他季节潜在蒸散量的周期性变化不明显.河北省宽城县潜在蒸散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作物对灌溉量的需求,这需要引起河北省宽城县农业管理人员对合理灌溉的进一步重视.
    • 左亚凡; 贺康宁; 柴世秀; 俞国峰; 李远航; 林莎; 陈琪; 王琼琳
    • 摘要: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作为我国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对其林分蒸腾耗水特征的研究,能够更合理的指导该地区植被重建与林分调控,以加强林分的稳定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了揭示青海云杉在生长季内的冠层蒸腾规律以及冠层整体气孔阻力与环境因子的响应,评价Penman-Monteith方程在青海云杉冠层尺度上的适用性,采用探针式热扩散茎流计(TDP)进行测定,同步长期监测了环境数据,利用反推法建立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出青海云杉生长季的日蒸腾量,采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对蒸腾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误差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生长季内青海云杉日蒸腾量随月份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月蒸腾量占潜在蒸散量的比例为7月(79.68%)>8月(72.71%)>6月(72.53%》 >5月(67.08%)>9月(66.48%)>10月(64.29%);(2)树干液流对气象因子的滞后时间为0.5 h;(3)不同月份云杉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与空气相对湿度(RH)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温度(T)、饱和水汽压差(VPD)呈负相关关系;(4)应用所建立的多因素回归模型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对青海云杉蒸腾量进行模拟验证,累计平均相对误差为14.381%,平均绝对误差为0.160 mm,均方根误差为0.2.综上所述,Penman-Monteith方程在林分冠层尺度上有较好适用性根据所建立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并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可以利用饱和水汽压差、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三个气象因子较好地模拟日蒸腾过程.
    • 林果果
    • 摘要: 为获得重庆地区潜在蒸散量(ET0)的标准模型,基于思维进化算法,化的ELM模型(MEA-ELM)对当地不同站点ET0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输入参数组合2(考虑温度和日照时数)时,模型精度较高,同时3种激活函数下的模型精度表现为sin函数高于Radbas函数高于Hardlim函数.因此,MEA-ELMsin模型可作为区域ET0预测的标准模型使用.
    • 陈金车; 迪丽胡玛·麦麦提; 苏士翔
    • 摘要: 作为主要粮食生产地,中国河北省具有极大的干旱脆弱性。文章以河北省1967-2017近51年20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FAO P-M公式计算河北省的潜在蒸散量,得到了河北省不同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利用多种不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多年潜在蒸散量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全省多年潜在蒸发量在900-1100mm之间,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600mm之间。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年潜在蒸散突变年份为1976年,春、夏、秋、冬季潜在蒸散突变年份分别为2008年、1999年、2005年和1970年。河北省全年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幅度差较大,大部分地区呈现缺水现象。本研究为河北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监测管理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李云凤; 王文科; 王国庆; 刘翠善; 郑昊昌; 马稚桐
    • 摘要: 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是区域水量平衡研究的重要参数.为在资料短缺的情况下准确计算潜在蒸散量,并科学评价其简化算法的适用性.基于黄河源区11个气象站点1970-2018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逐日观测资料,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法为参考,从年、月及空间尺度等方面分析了Priestly-Taylor (PT)法、Doorenbos-Pruitt(DP)法、Hargreaves-Samani(HS)法、Rohwer(RO)法、Thomthwaite(TH)法、Blaney-Criddle(BC)法6种简易算法的计算精度.结果 表明在黄河源区HS法与PM法的平均偏差最低,仅为3.487 mm/mon,精度最高.但HS法未考虑平均相对湿度对于潜在蒸散量估算效果的影响,在气候湿润的黄河源区东南部红原县、河南县、若尔盖县、玛曲县及久治县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引入平均相对湿度因子对HS法进行修正,并评价了改进后的HS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表明,引入平均相对湿度因子修正HS法后,黄河源区整体年潜在蒸散量的平均偏差由-22.008mm/a降至6.174 mm/a;月潜在蒸散量的平均偏差由3.487 mm/mon降至1.031mm/mon;空间尺度上,以上5县的平均偏差明显降低,平均降幅达5.33mm/mon.表明改进后的HS法能够有效解决黄河源区东南部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以为黄河源区潜在蒸散量的简化计算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