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伏侵染

潜伏侵染

潜伏侵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6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热带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等;潜伏侵染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美姣、毕阳、李敏等。

潜伏侵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5.2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67 占比:94.68%

总计:1655篇

潜伏侵染—发文趋势图

潜伏侵染

-研究学者

  • 胡美姣
  • 毕阳
  • 李敏
  • 杨凤珍
  • 高兆银
  • 刘秀娟
  • 张传清
  • 黄圣明
  • 仇贵生
  • 何海永

潜伏侵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素慧; 何庆; 张健; 秦南南; 吴斌
    • 摘要: 为明确采前水杨酸处理对葡萄潜伏侵染及采后灰霉病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离并鉴定红地球葡萄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潜伏侵染真菌,并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效果及对果实抗性基因的诱导作用.本文以新疆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选取0(对照)、0.5、1.0、2.0 mmol/L水杨酸(SA)在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前2 d(预收期)喷施处理葡萄果穗,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不同时期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明确主要潜伏侵染真菌的种类,统计果实采后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病斑直径和发病率的变化,并分析果实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采前SA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生长期间潜伏真菌率,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的潜伏侵染控制效果显著,1.0 mmol/L SA处理组优于其它组,其中对果实底部和果蒂潜伏侵染的控制效果优于顶部和果梗.此外,生长期果实共鉴定出4种主要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变色青霉(Penicillium discolor)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0 mmol/L SA处理能显著抑制B.cinerea侵染造成灰霉病发病率上升和病斑直径的扩大,SA处理可在贮藏前期诱导采后葡萄果实VvPALl、VvChi4D和VvGlul基因的表达,中期后期诱导VvPAL2、VvPAL7和VvPAL15的基因表达,起到提高果实抗病性.因此,SA采前处理能提高红地球葡萄对潜伏侵染病害的抗性,对采后灰霉病也有较显著的抑制效果.
    • 郑庆伟
    • 摘要: 梨炭疽病是砀山酥梨主要病害之一,降雨多而早的地区和年份发病重。梨炭疽病主要为害梨果,病斑也能侵染叶片枝干和果台等。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僵果或枯枝、落叶上越冬。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
    • 理永霞; 陈友吾; 王璇; 刘振凯; 朱汤军; 张星耀
    • 摘要: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松树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病害。潜伏侵染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地广泛存在,目前因为其发生发展机制不明确,给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潜伏侵染的无症状携带者识别难度大,导致疫木清除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最终会吸引媒介昆虫取食和产卵,作为侵染源引起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因此,建议对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快速识别等加强研究,推动更为有效的防控技术产出。
    • 韩光杰; 刘琴; 李传明; 祁建杭; 徐彬; 陆玉荣; 徐健
    • 摘要: [目的]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ranulovirus,CnmeGV)是稻纵卷叶螟的专性病原微生物,病毒持续感染对害虫种群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旨在建立CnmeGV持续感染的检测方法,分析病毒持续感染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为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重比较分析颗粒体病毒granulin基因序列,选择变异较大区域设计CnmeGV巢式PCR引物并评估探针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室内使用玉米苗繁殖稻纵卷叶螟,以106 0B/mL的亚致死浓度口服感染4龄幼虫,并饲养至成虫阶段,统计羽化率.以10%甲醛处理口服感染病毒的昆虫体表,利用探针分析稻纵卷叶螟持续感染种群中幼虫、蛹、蛹蜕及成虫的带毒率.施用1060B/mL病毒制剂,监测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病率,并检测田间土壤的带毒率.[结果]建立了CnmeGV的巢式PCR探针,包括外侧引物Cm-gran1和内侧引物Cm-gran2.巢式PCR探针检测最低灵敏度为0.85 fg·μL-1,是常规PCR的1 000倍.探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稻纵卷叶螟的食物源(水稻、玉米)、其他多角体和颗粒体病毒中,均未检测到目标片段.使用10%甲醛处理病毒感染的幼虫体表1 0、30 min和16 h后,均未检测到病毒目标片段,但处理16 h后,稻纵卷叶螟蛹不能羽化.亚致死浓度的病毒处理稻纵卷叶螟幼虫96 h后,未显症幼虫经体表处理后病毒检出率为100%.待幼虫化蛹及羽化后,蛹、蛹蜕和成虫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87.5%、83.3%和16.7%.经卡方检测,幼虫到化蛹阶段,病毒感染率未有显著变化(x2=3.2,P=0.234);而蛹羽化为成虫,病毒检出率显著降低(x2=32.356,P=0),表明成虫在变态过程中,大部分病毒随蛹蜕一起被排出体外.进一步待蛹羽化,发现和对照群体93.4%的羽化率相比,病毒感染群体成虫羽化率仅有30.8%.田间调查显示,已使用CnmeGV的田块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病毒显症率为4%,土壤带毒率为58%,病毒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并通过水平传播持续感染稻纵卷叶螟种群.[结论]构建的巢式PCR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CnmeGV持续感染的检测.CnmeGV的持续感染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成虫变态在稻纵卷叶螟体内病原物的清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陈蓬莲; 陈南泉; 林河通; 林育钊; 陈艺晖
    • 摘要: 为明确橄榄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长营'橄榄花器、果实上的潜伏性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并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真菌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真菌的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再用基本局部比对检索工具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6.0软件的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形态鉴定和系统发育学鉴定分离得到的6种潜伏性病原真菌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革菌属(Phanerochaete)和球座菌属(Guignardia).其中N.parvum和P.microspora为橄榄果实最主要的潜伏性病原真菌,在橄榄盛花期即可侵染.本研究通过对主要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可为指导橄榄果实采后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闫文涛; 胡国君; 岳强; 冀志蕊; 张尊平; 仇贵生; 周宗山; 王雅偲
    • 摘要: 苹果茎痘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栽培的苹果树均受到该病危害。感病的嫁接苗易发生枯死现象,高接换头的苹果树,几年后发生整株急剧衰退现象,造成树体生长阻滞,甚至死亡。1田间症状苹果茎痘病在多个主栽品种上呈潜伏侵染,不表现症状,在感病苹果品种的木质部产生茎痘斑,在某些敏感的梨苹果茎痘病毒在指示植物光辉苹果上的症状品种上出现叶脉变黄,出现叶片坏死斑、果实畸形等症状。
    • 闫文涛; 胡国君; 岳强; 冀志蕊; 张尊平; 仇贵生; 周宗山; 王雅偲
    • 摘要: 苹果茎沟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发生,在苹果栽培品种上的分布极为广泛,可造成树势衰弱、矮小,叶片色淡等。1田间症状苹果茎沟病毒在多数苹果品种上潜伏侵染,影响树体生长量和产量。但砧穗组合比较感病时,该病毒常导致根系坏死,在病根木质部上产生可见条沟,染病植株新梢生长量减少,叶片小而硬,色淡绿,落叶早,病树开花多而坐果少,且果实普遍偏小,果肉坚硬,病树在3~5年后衰退枯死。
    • 李文学; 肖瑞刚; 吕苗苗; 丁宁; 石华荣; 顾沛雯
    • 摘要: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单年流行病害,研究旨在构建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为葡萄霜霉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enBank中葡萄霜霉病菌cox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F-cox-Pv/R-Pv),建立并优化常规PCR和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利用葡萄霜霉病菌、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葡萄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辣椒炭疽病菌(C.capsica)、甘草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西葫芦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番茄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马铃薯干腐病菌(F.equiseti)、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呛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等14种葡萄及其他作物病原菌和拮抗菌的菌丝DNA进行常规PCR和real-time PCR特异性检测,并对灵敏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价.运用已构建的real-time PCR体系对人工接种葡萄霜霉病菌的潜育期叶片内病原菌DNA进行定量检测,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接种时间与叶片内葡萄霜霉病菌潜伏侵染量的关系.[结果]研究设计的引物特异性高,常规PCR仅对葡萄霜霉病菌DNA有扩增条带,为139 bp;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对引物对葡萄霜霉病菌有唯一的产物吸收峰,对其他供试菌株均未检测到产物吸收峰.常规PCR检测的灵敏度为10 pg·μL-1,real-time PCR的灵敏度可达到0.1 pg·μL-1,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 00倍.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real-time PCR循环阈值(Ct)与模板浓度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y=42.27-3.36x,相关系数R2=0.997,扩增效率为98.50%,线性范围达7个数量级,在2.4×103-2.4×109 copies/μ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人工接种葡萄霜霉病菌的潜育期叶片内病原菌DNA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叶片内病原菌潜伏侵染量随接种时间的变化呈指数关系增长,y=6.34×104.e0.084x,相关系数R2=0.936.该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在接种6h后就可以检测到葡萄霜霉病菌DNA,检测量为5.68×104 copies/μL病原菌DNA.[结论]构建的葡萄霜霉病菌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远高于常规PCR,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其Ct值与模板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高,可用于定量检测葡萄霜霉病菌的潜伏侵染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